APP下载

抓住世纪机遇,申请“红色非遗”
——“红色非遗”申请可行性研究

2020-12-06王淑禾艾朝阳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红色

◎ 王淑禾 艾朝阳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国家的重要文化举措,它站在国家的层面对民族文化、民族记忆、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发展工程,增强了传统文化活力,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推动了人们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等自我身份认同以及民族问题的深层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涉及面很广,其不仅在历史文化上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在经济、社会发展及文明进步上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来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人们逐渐意识到红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和统一性。这一方面为红色非遗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另一方面也为保存保护带来了新的课题,同时为创新传承提供了实践经验。这在新的层面为我们提供了新启发,即可否将红色文化和红色遗址作为非遗物质文化遗产来看待?我们的调查研究认为是可以的。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时间节点来看,越来越具有非遗的性质。同时,越早发现和早探明红色文化的非遗性质,越有利于提升我们对红色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质量。

一、红色非遗的概念

(一) 红色非遗的定义

张梦圆,柳世玉较早提出将非遗与红色文化融合。他们认为红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该看法显然没有将红色文化看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发现的红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融合的研究不够充分。但这一发现很有意义,因为两者的分离限制了自身文化价值的体现。因此他们提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红色文化融合的价值、原则、策略等研究,从而形成以红色文化为内核、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表现形式的符合新时代文化发展要求的新路径。显然,他们没有系统论述红色非遗的概念。

红色非遗的概念离不开红色文化。关于红色文化的概念问题,目前学术界观点并没有统一。普遍认为,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也有人提出可以分为狭义的“红色文化”概念和广义的“红色文化”概念。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包括中国在内,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中,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创造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而从狭义上来看,“红色文化”则是特指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战、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发展历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批判继承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传统基础上所形成的先进理论文化、物质文化,及其两者所体现的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通过了《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红色文化历经了不同历史时期,沉淀了诸多的文化精髓,留下了诸多社会实践、观念表述、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以及相关文化场所,出现了本土化和生活化、习惯化,世代相传,并且在这些本土乃至全国区域的历史和自然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形成了社会认同感和持续感,促成了文化多样性,彰显了人类的创造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因此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因此,本文认为,红色非遗是指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各种红色文化。红色非遗实践是指对红色非遗进行发现、开发、保护、保存、传承以及发展的各种人类活动。

(二)红色非遗的内涵与外延

文化定义繁多,其数目可达160多个。美国人类学家 克罗伯(A.L.Kroeber)和克拉克洪(Kluckhohn)通过将所有定义综合进行了分类,提出了记述的、历史的、规范的、心理的、结构的、发生的定义共六个类别,得到新的定义即:“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又以价值观最为重要。”基于此观点,可以看出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那么,“红色文化”价值观念主要是指蕴含在“红色文化”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中的“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而“红色文化”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又构成了其外显模式的存在和表现形式。“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主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准备时期和成立后的革命时期遗留下来的战争遗址、纪念场所和标识物。而“红色文化”的非物质形态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革命中与建设时期逐步形成的先进理论、方针、纲领、政策以及凝聚在具体的事件与典型人物身上、对后人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启示和促进意义的优秀品质和精神。这些遗产经过创新和发展,可以成为重要的、中国独有的文化资源,因此也是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以及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历程中,培育创造、凝聚而成的精神瑰宝和文化形态”。

正如上文在论述红色非遗的概念中所表述的,红色非遗包含诸多红色社会实践、红色观念表述、红色知识、红色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以及相关文化场所。根据红色非遗的概念,结合世界非遗的分类(2003),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划分为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与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及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六个大类。基于以上概念和分类,我们发现红色非遗的几个重要特质:

1.红色基因性

2.红色媒介性

3.红色创造性

4.红色技艺性

5.红色生活性

6.红色地方性。

(二)红色非遗的可行性调查

为了对红色非遗进行世界非遗申请,本研究进行了调查。调查区域覆盖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省市自治区,其发现与结论如下:

1.独立样本检验

如图所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的仅占极少数,绝大多数均认为有必要申请红色非遗为世界非遗。由箱图可得,认为有必要申请红色非遗为世界非遗的人占绝大多数,比例较大,因此红色非遗申请世界非遗的必要性是较大的。

2.游程检验

对所得数据样本进行游程检验,分析数据结果如下:

由此可见,我们所得到的数据具有明显的随机性,样本随机性得以证明。以上结论是有效的。

(三)红色非遗申请的可行性分析

总之,从以上调查及其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人认为红色非遗文化对自己有吸引力,并认为有一定必要申请红色非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与现在大学生的思维观念很一致,也与研究预想的结果有一定相似性。可见,将红色非遗申请为世界非遗具有较好的社会公众基础,也为其可行性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和民众基础。通过本文对红色非遗的理论探索可以发现,许多地方许多题材的红色文化具备了红色非遗申请的条件。其中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可行性。

1.红色地区本来具有非遗文化

在我国,许多红色革命老区就是非遗文化地区。这就为红色非遗申请提供了先天的便利条件。

2.红色非遗具备世界非遗形态

红色非遗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具有世界普遍性。例如,各种红色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都具有世界非遗形态。

3.红色非遗具备的精神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在人类历史上也是一个重大的创举。比如万里长征彰显了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以工农红军和广大民众为主体、以生产、生活、宣传、战斗、行军等创造性活动及其精神为载体的人类生存力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魂。

4.红色非遗具备的世界性

这些宝贵的资源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而且是世界的、共享的。

5.红色非遗具备的珍贵性

许多红色文化如果不加以保护和传承,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失。因此非常珍贵。

6.红色非遗具备的时间性

2021年欣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其开创和领导的中国革命在时间上即将达到世界非遗申请的要求。

7.众多红色文化已经成为本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8.红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的一脉相承性

以上八个方面红色非遗申请的可行性探讨只不过是抛砖引玉,为即将到来的红色非遗热做一些理论和思路上的铺垫。更多的发现有待于丰富的红色非遗实践。

二、结语

总之,2021年欣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其开创和领导的中国革命在时间上即将达到非遗的要求。本文首次系统论述红色非遗的概念,其中包括将“红色文化”载体如红旗、党旗、团旗、衣物、饰品、生产工具、军事工具、图纸、文学、音乐、艺术、书籍、歌谣、故事、食谱等进行非遗申请、红色人类行为如长征、红色创造等等,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实施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历史、学术以及社会意义。本文呼吁早做准备,抓住世纪机遇,申请“红色非遗”。比如,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一种人类的集体行动,不仅战胜了各种社会困难,而且战胜了自然界的艰巨险恶的条件,彰显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生存力,在人类集体行为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记忆,就可以作为一个红色非遗进行非遗申请。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会迎来红色非遗热。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红色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红色是什么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红色在哪里?
Tough Nut to Crack
追忆红色浪漫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