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引手势,生记心田
——班集体竖笛教学探微

2020-12-06韩蕊鸿江苏省无锡市梅里中学

黄河之声 2020年18期
关键词:韩老师竖笛手势

韩蕊鸿 (江苏省无锡市梅里中学)

随着课程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能力发展为归宿,这已达成一线音乐教师的共识。而竖笛是提高学生音乐科学核心素养的路径之一,它以“操作简单、入门快速”的优势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义务教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在小学3-6年级音乐课程学段目标的明确要求:竖笛演奏“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1]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严重脱节和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等原因是导致竖笛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显性原因。由此观之,竖笛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按照教学计划:竖笛要从小学三年级学起,到初中阶段本应熟练掌握吹奏竖笛的技能。那么,有哪些有效指导可以克服上述问题呢?下面,笔者不揣谫陋,略陈管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起点:在手势的指引中关注气息变化

“胸腹式呼吸法”[2]是突破竖笛教学的起点。学生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采用“闻花香”的方法,将胸腔下部两肋的部位主动进行扩张,把气吸得深一些;在呼的状态下,学生一定要轻轻地呼,在均匀稳定下缓缓地呼出。由于竖笛结构的上粗下细,吹奏时风的阻力极大,所以不宜使劲力气。

笔者的教授对象是初一学生,教授范围是整个班级。正处青春变声期的他们,演唱难度较高,而通过吹奏竖笛来表现音乐是他们最佳的选择。刚开始,笔者用语言、示范、对比等方法来帮助学生正确运用气息;但在吹奏时,面对整个班级无法用同样的方法实现。因此,引用手势来引导学生关注气息不失为一种选择。例如:笔者每次教授竖笛前,都要带领学生吹奏长四拍音阶的热身练习。它不但可以立刻调整学生们安静融洽的状态,而且长四拍的练习能锻炼学生们将呼吸保持长久。以下是“热身练习”的片段: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我们先来吹吹长四拍的音阶练习。请注意我的手势,我的手一展开你们就开始吹,指哪个音你们就吹奏哪个音。

生:(看着手势准备吹奏)

师:(一只手指sol音、la音,另一只手放在横膈膜前的位置,保持气息)

生:(吹奏sol音、la音)

师:好,继续(音阶往上,一只手指ti音、do音,另一只手放在横膈膜前的位置,提醒气息在横膈膜下)

生:(吹奏ti音、do音)

师:(音阶往下,一只手指fa、mi、re、do音,另一只手还是放在横膈膜前的位置,提示气息越加放松,胸腔、口腔放下)

生:(吹奏fa、mi、re、do音)

在整个音阶的热身练习中,笔者始终提示每个学生运用气息的正确位置。当音阶往上走,笔者提示学生气息必须保持在横膈膜下,避免发生往上提的现象,因为音阶是往上的,所以在无意识下也同样会带动气息逐渐往上移。当音阶往下走,笔者也同样要用手势提示学生气息要越加地放松,胸腔与口腔要放下来,因为在竖笛中,音阶越往下走,吹奏的难度越会变大,主要体现在气息上的运用,很多同学会十分担心低音区吹不好,心理一紧张,肌肉便会变得更加紧张,吹奏出来的音色便会变得更加尖锐刺耳。根据以上两点的原因,气息位置手势的摆放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实践,引用手势提醒学生关注气息始终要保持在横膈膜下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注意力,还能提高他们掌握吹奏竖笛的技能。

二、力点:在手势的介入中关注节奏起伏

节奏和旋律是构成音乐最基本的表现要素,音乐作品离不开节奏和旋律的巧妙运用和有机融合。[3]节奏将活泼可爱的音符通过各种方式的有序组合,表现出旋律的强弱长短,形成扣人心弦、精美绝伦的音乐篇章。节奏是竖笛教学的着力点,它使乐曲或急或缓,或浓或淡,或深或浅的韵律给人以美的享受。

音乐中的节奏可谓丰富多样,对初一的学生来讲,他们可以掌握一些简单的节奏,但遇到一些稍复杂的节奏,他们便会望而生畏。不仅如此,班级里每个学生对节奏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在共同学习乐曲之际也会遇到不同的难题。因此,笔者决定引用手势来引导学生关注节奏的掌控。例如,在教授《紫竹调》乐曲时,考虑到乐曲是一首江南丝竹,情绪欢快活泼,节奏方式多样,艺术表现纷呈。(插图)因此,笔者在引领学生感受乐曲情绪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紫竹调》乐曲的节奏。以下是教授《紫竹调》的片段:

师:好,现在让我们拿起竖笛,韩老师同样给你们这样慢的速度,你们边听稳定的拍点边来吹奏《紫竹调》。

师:你们觉得自己吹得怎么样?

生:有点乱

师:是的,韩老师发现你们尤其遇到前十六分音符还有大切分音符时就出现混乱了。

师:现在请大家放慢速度,继续听着稳定拍点的声音,注意力集中,跟着韩老师的手势一起来演奏。韩老师的手一展开,你们就开始吹奏,韩老师的手放在哪里你们就吹奏哪里,并且注意韩老师给的气口提示。

生:(边听边时刻注意老师的手势吹奏)

师:(巩固几遍后)非常好,现在让我们还原原来的速度,记住,除了听着稳定的拍点,更要注意韩老师的手势,做到心中有数。

在整个齐奏的过程中,学生们即使边听稳定的拍点边吹奏,也还是会出现音响效果混乱的现象,但是当笔者鼓励学生注意老师的手势,跟着老师的手势进行吹奏,乐曲里出现的节奏混乱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手势代表着引领者的角色,当所有学生的目光聚集在一点时,手势的一举一动便牵动着他们,而笔者就可以将自己的节奏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他们,很快班级学生齐奏的《紫竹调》便从刚开始的杂乱无章变得整齐流畅起来,从整体音响效果来听,音色也变得更加柔和圆润。当班级学生们听到自己吹奏出如此悦耳动听的旋律,也不禁感叹于其中,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吹奏竖笛的信心,调动了他们喜爱竖笛的浓厚兴趣,勤于吹奏,乐于吹奏。

三、终点:在手势的运用中关注声部配合

合作吹奏共有两种演奏形式:齐奏和合奏。[4]齐奏相对比较简单,班级学生一起吹奏相同旋律即可;而合奏就复杂了些,它必须是两个声部以上,同时进行密切配合地吹奏,以达到音乐的和谐与统一。所以,关注声部是竖笛教学的终点。

合奏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即使学生们学会吹奏乐曲里各个声部的旋律,但当旋律同时交织在一起时会出现五花八门的问题。笔者分析,一方面,他们缺乏合奏的意识与默契;另一方面,他们对各声部的旋律浮于表面认识,未掌握透彻。因此,笔者决定引用手势来引导学生关注各个声部的配合。例如,教授这首著名的英国歌曲《可爱的家》,它不但旋律优美流畅,而且它还是带有弱起小节的二声部作品。以下是教授《可爱的家》的片段:

师:你们太棒了。接下来我们分小组合作吹奏试试,你们是第一组,你们是第二组,第一组吹第一声部,第二组吹第二声部,你们先准备2分钟。

师:好,韩老师打预备三个拍子,你们就一起进来,你们看清楚各自声部的乐谱。

师:你们觉得自己合奏得怎么样?

生:乱了,没有合作好

师:对呀,第一组的旋律还不错,第二组我到最后已经听不到了,各吹各的了

师:同学们,请你们集中注意力,看好韩老师的手势,第一组同学看好我的右手,第二组同学看好我的左手。

生:(各组同学边看手势边吹)

师:这一遍明显比刚才进步很多。让我们再来一次,记住还是看好我的手势。注意每一个换气口的地方以及旋律的进行。

师:同学们,你们一起合作的《可爱的家》初步完成后,如果在韩老师的指挥下,你们还能够倾听到另一声部的旋律,能在每一个换气口的地方给另一声部一个眼神的交流,那就更好了。我们来一起试一试吧。

在整个合奏的过程中,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们,把他们分成了两组,分别担任乐曲的第一声部与第二声部。虽然提前给他们预备的拍子,但是在没有手势的引导下,两个声部的初次配合还是会不尽人意。而后,笔者提醒学生请注意老师的手势,两个声部便在手势的一挥一拍下徐徐地进行,不但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紧密地配合,而且对于那些旋律掌握还不是很熟的学生来讲,也多了信心的保障。笔者的两只手分别代表两个声部,通过两只手有序地指挥,启发两个声部通过耳朵倾听、眼神交流的细节提高合作的意识,培养班级学生之间的高度默契。柔美和谐的旋律时刻回响在学生们的耳畔,通过时间的积累,也为他们能有良好的音乐听觉习惯提供了浓厚的氛围。

一言以蔽之,通过老师的手势引导,帮助学生在吹奏竖笛时关注气息的运用、节奏的掌控、声部的配合是提升班级学生吹奏竖笛技能的绝佳方法,是进一步提高学生们音乐审美和音乐素养的有效策略。

猜你喜欢

韩老师竖笛手势
竖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大作为
挑战!神秘手势
如何提高竖笛教学的质量
我的老师
胜利的手势
我们班的小能人
成功的背后
认手势说数字
黄金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