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

2020-12-06鲁禄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8期
关键词:声乐传统情感

鲁禄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种文化不断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国际文化大融合的趋势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音乐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考虑到传统音乐的融合情况。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同样也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圣孔子已经将“乐”作为教育中六种主要的科目之一,也是当时读书人的必修科目。到了中国的近代发展历史中,由于中国受到了列强的入侵,西方文化也开始接踵而至,使得中国的音乐教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社会中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新派知识分子,学习西方音乐已经成为了当时一股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止步不前。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社会各界人士也已经开始认识到了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在近些年发展中,习总书记的“文化强国”、“文化大复兴”等思想指引着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方向,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声乐教学来看,中国的声乐教学基本上还是沿用和发展欧洲的歌唱技巧和发生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并不是很深入,因此,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问题是当前值得和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也将针对这一内容展开具体的论述。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分析

(一)有着鲜明声乐审美标准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审美标准是非常鲜明的,“字正腔圆”是其最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大众所认同的。所以,传统的声乐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最先强调的就是“字正”,也就是说在声乐中首先要强调清晰的发音,让听众能够听懂歌词、理解歌词。而“字正”这一特点也是确保传统音乐文化能够被人们熟知和理解的前提。第二是“腔圆”,音乐是一门艺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经过五千年历史的沉淀,在传承过程中除了要将歌词表达清楚之外,还需要具备艺术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不但要流利表达而且还需要将所代表的人物以及情绪表达地更为圆满,所以,“字正腔圆”是中国传统声乐文化中被大众所认同的审美标准。

(二)强调音乐的个性化发展

从我国传统声乐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传统声乐和欧洲的声乐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尤其是在音色方面的差异尤为突出。欧洲声乐主要将关注点放在音色与音色的结合方面,强调音色之间的融合性,在他们的音乐认知中,要求发声必须达到一定标准的共振。但是我国的传统声乐文化则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发展,个性的色彩能够使得听众对其投入更多的重视,此外,我国的声乐传统文化还强调情感的表达,需要表演者融入到角色之中并带着充沛的感情进行表达,能够在表演的过程中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是中华传统声乐文化所追求的极致目标,相对比来说,欧洲的声乐情感表达则更倾向于强烈而自然的状态,或者来说是呈现出奔放的状态,和中国传统的声乐文化是存在较大的差异的。

(三)润腔的创新性发展

润腔是中华传统声乐文化中独特的地方,从其本质上来说,润腔是一种辅助性的手段,能够附注在旋律周围的、随着音高变化的一种“小音符”,润腔的应用能够使得声乐作品在细微之处体现出更为强大的表现力,能够抓住听众的内心,也起到了情感变化的线索作用。在音乐作品的表达之中,润腔能够使得音乐作品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特殊表达效果。在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过程中,润腔的应用以及创新性发展能够使得声乐作品融入更多的音乐形象,满足听众的听觉体验。

二、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

音乐是人类情感宣泄的一个重要载体,音乐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情感宣泄的一个心理路程,从本质上来说,情感的表达是音乐文化中最为精髓的一个部分,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从音乐的起源来看,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将音乐看作是异性求爱的一种产物,这一结论的得出主要是从动物身上而得到的启示,动物在求偶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特定的声音来吸引异性同伴的注意,而这种声音往往是具备一定的节奏感和规律性的,所以,从生物学的教学来看,音乐的发展起源就是为了情感的传递。

所以,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情感这一方面的内容,在进行声乐教学时,首先应当引导着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创作时所面临的环境,了解在创作的那段时期内作者经历的内容以及情感心路的变化过程,要引导着学生循着情感的这条线索来学习声乐、走进作品,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声乐中的关键部分,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会学生运用感知能力理解声乐作品

音乐是一门重要的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其范围以及发展空间是十分广阔的,它没有特定的文字说明,也没有准确的语义表达,它所带给人们的精神上的冲击、情感上的共鸣是意义重大的。所以,在学习声乐作品的时候,不同的学习者、不同感悟者有着不同的感触,当然对于作品的理解没有统一的答案,声乐作品的教学与理解过程更加看重的是学习者的领悟能力和感知能力,尤其是音乐背景下的想象力,这种素质要求是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层面。所以,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着学生运用感知的能力来感悟每一步声乐作品,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音乐中所蕴含的深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理解声乐作品中的美,并且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来表达出音乐中蕴含的内容,其次,学生要运用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运用感知的能力来对声乐作品中力度、音色、音高、节奏等方面的音乐要素进行重点的把握,并且学会举一反三,在其他的作品中学会应用这一方法,在不同的声乐作品中得到应用。声乐感知能力的提升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而且还增加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课程设计中增加传统音乐教学的比重

课程教学是高校声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传统音乐文化与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必须从课程教学中抓起,采取有效的措施,逐步、分层次地将传统音乐文化渗透进入课程教学之中,使得两者深度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对高校的声乐教材进行一定的调整,从目前高校教材的使用情况来看,大多数的高校音乐教材中只有大约20%的内容涉及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而且在这20%之后还有占比15%的内容为选修内容,换句话说,高校目前的音乐教材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涉及是相对较少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只有很少的时间能够进行传统音乐的教学,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和有效的课时内,教师很难保证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掌握程度以及感兴趣程度,更无从谈起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与传承。面对这样的现状,在高校音乐教材的编撰过程中,应当调增传统音乐的占比,使其能够保持在40%左右,而且在高校的音乐课程中应当增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选修内容,让每一位对传统音乐文化感兴趣的同学能够有条件继续学习下去。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根据学生们的实际特点而展开有针对性和鲜明特点的教学计划。在教学条线的设计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应当作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该分支中,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特点来单独地设定教学要求与教学计划,从而引导着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大大提升教学效率。

(四)提高高校音乐教师的传统音乐文化素养

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仅是传统音乐文化知识传授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更是发扬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力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音乐教师的传统音乐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了传统音乐文化与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更是影响着未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对高校音乐教师的传统音乐文化素养着重抓起。第一,要重视和加强高校音乐教师的传统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工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高校的音乐教师并没有受到过专业的民族音乐教育,因此他们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知之甚少。在日常的工作中,高校教师应当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传统音乐文化,并且结合当前高校充足的教学资源,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而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制定出严密的教学计划,从而使得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步入正途。第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掘身边的各种优秀教学资源,从贴近学生心理特点的层面出发,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得高校的声乐教学更加具有层次性和渐进性,让每一位学生能够享受在传统音乐文化教学熏陶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推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结 语

进入新时期以来,文化的继承与传播不仅仅是强国的重要途径,同样也是每一位中华儿女所必须肩负的责任。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灿烂的一个部分,是中华儿女五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在“文化强国”、“文化大复兴”等正确思想的引导之下,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重要内容,纵观中国音乐发展的近代史,由于中华民族受到了外敌的入侵,因此,声乐也与西方有着一定的融合。在新时期下,我们必须继续发扬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才能使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才能更加保护中华儿女的劳动成果。就目前高校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的传统音乐文化教学略显不足,尤其是其中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阻碍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在新时期的发展中,高校必须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加快传统音乐文化与声乐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中华灿烂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声乐传统情感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