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电影音乐情绪象征手法的作用

2020-12-06杜娟山西省儿童医院工会

黄河之声 2020年18期
关键词:手法情绪情感

杜娟 (山西省儿童医院工会)

音乐能够引发情绪这个命题已经成为大家所公认的事实,音乐情绪的脑机制研究也不断地进展。电影音乐中的情绪象征手法就是指在电影中的不同音乐都有特定的情绪渲染作用,用来带动观众情绪,触发观众的情感。所以电影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载体,情感上有明确的指向性,不同情绪类型的电影音乐会影响不同情绪的诱发。这就意味着声音设计者需要明确的使用不同情感的电影音乐,来完成整部电影的情感塑造。

一、音乐与情绪的关系

(一)什么是音乐情绪

关于“音乐情绪”,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十九世纪的达尔文提出了“音乐情绪”①这个概念,他认为,音乐情绪是由音乐所诱发的强烈情绪,并与基本情绪有质的区别,音乐能够诱发个体产生出深层的情绪或类情绪的主观体验,而这些都与基本的情绪体验相差别。音乐能够引发情绪这个命题已经成为大家所公认的事实,音乐情绪的脑机制研究也不断地进展。所以电影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载体,情感上有明确的指向性,不同情绪类型的电影音乐会影响不同情绪的诱发。这就意味着声音设计者需要明确的使用不同情感的电影音乐,来完成整部电影的情感塑造。

(二)音乐与情绪的关系

音乐能够诱发情绪,从而产生情绪感染。所谓的情绪感染是指,②在观众听到相应的音乐后,生理机制“模仿”音乐的情绪表达,从而产生了某种情绪。比如音乐是激进的,那么就会诱发听众的亢奋情绪;音乐是悲伤地,相应的会诱发听众的悲伤情绪。并且学术界已经有了相关的研究,认定存在特定的情绪表达的音乐能够诱发听众相同的情绪。

二、电影音乐对情绪的放松作用

(一)音乐情绪的生理基础

一首好的音乐可以从很多方面对人类产生作用,使人们可以对身处的环境和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据心理分析理论显示③:在人类还是婴儿时,人类的听觉系统实际上是一个明显的封套,在自我和环境间不存在什么区别。并且在人们内心的深处,从未停止过与母亲之间的融合。因此,人类的一生中,都会有对回归到有着美妙旋律的母亲的身体中。而音乐就有帮人们重新感受到当初处于胎盘中的液体里的感觉,从而降低人们的批评能力,使我们更容易接受建议。所以要使观众在观看电影时能够设身处地于电影情节中,让观众在音乐中降低信任的最低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观众不仅可以对表现出来的、不断持续的、复杂关系的美好做出反应,同时也可以对他们所听到的音乐中的事实本身进行深层思考。比如在音乐的治疗中,④音乐可以使人们暂时停止辨别事物的理性思考,激发观众的潜意识,使观众将理性放在次要的位置,同时使情绪凌驾于理性之上。比如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冲动、思想和情感都有他们自己的活动方式。这种方式也被他称为“动机性潜意识”,意思是动机性潜意识中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动力性,这种动力可以导致某些特殊的情感和思想已经行为。通过这个理论可以看出在电影中适当的使用音乐可以对剧情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就是音乐在情绪上对人的思想所起的放松作用。

以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例,在影片画面出现的同时,音乐也出现了,一首名为《pi’s lullaby》的印度歌曲,在00:00:28—00:03:58中,从音乐结构来看,这首作品遵循卡纳塔克音乐的基本结构,开始部分是引子,这是一种慢速的散板,情绪比较平静,立即让人置身于印度风情的世界里,并且带出了我们内心的英雄主义。这是一首摇篮曲,曲意大致为:

“宝贝儿,我最爱的宝贝儿

快快睡吧,我的小可爱

难道你是孔雀?开屏的孔雀?

难道你是杜鹃?鸣叫的杜鹃?

难道你是月亮?明亮的月亮?

慢慢闭眼,是否有美梦在眼皮下跳动?………”

片首的摇篮曲采用了印度特有的音律,alap是典型的北印度古典表演的开幕方式,以缓慢的节奏进入,女声用泰米尔语演唱主旋律并且伴以印度长笛的间奏,采用印度音乐经常用的微分音,有着鲜明的印度音乐特色。并且片首就出现摇篮曲,用这种摇篮曲的形式让观众回归到母亲那种美妙的温柔的旋律当中,从而降低观众信任的最低要求,将故事的发生定位在印度的一个男孩背景上,并对故事的发展产生初始的预期效果,可见声音设计师对观众情绪的掌控力是非常值得赞赏和学习的。这样可以很有效的将观众带入到导演的叙事节奏当中。加上它的旋律构成和佳耶师利特有的演唱方法,体现了印度人独特的审美心理与习惯,“有着神圣旨意、又能洗涤人心灵的美妙音乐”能够瞬间将观众带入到一种平静的、温暖的情绪当中,在最开始就起到了对观众情绪的放松控制的效果,引导了我们的立场,有效的催眠观众,使观众顺利的进入影片世界。

(二)声音设计者如何运用音乐对情绪的放松作用

通过上述片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电影开始之后,如何使用电影音乐这个手段快速对观众的情绪进行放松,降低观众的理智是声音设计者首先面临的问题。通过使用电影音乐引导观众的立场,有效的催眠观众,从而去掉人们可能形成的对科幻片或恐怖片等影片类型中起重要作用的非理性元素的抵抗心理。这关系到影片故事发展是否顺利,也是电影音乐中情绪象征手法应用的第一步。同时音乐的出现会使观众对电影的剧情发展产生心理上的预期,并且对后面的故事产生既定想象,当我们开始在心里对某一事件产生预期时,在心理上我们会检验自己的假象是否正确,这就可以根据开始的设想的失误来避免下一个预期的错误。所以电影音乐不仅会构造一种影片结构,同时还会建立起影片各部分的情绪。尤其是在这种音乐多于对话的电影中,音乐更加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影片的开始对观众的心理进行放松并且带动观众的设想以后,声音设计师要进行第二个步骤,就是让观众领悟音乐,从而融入到影片当中。

三、电影音乐的情绪表达作用

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导演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极高的赞誉,他在采访中表示:“没有什么比在电影院里欣赏大师的作品,更令人感到惬意的了,比如李安这种大师,这种被拽入故事的感觉非常奇妙。”他表示3D电影中的平衡很重要,使自己成为故事的一部分。所以,在影片开头的音乐使得观众放弃抵抗心理时,便可以开始电影音乐重要领悟的时刻。

(一)受控意象和音乐

首先我要先介绍一下受控意象和音乐⑤(Guided Imagery and Music,简称GIM)是由美国著名音乐治疗家邦妮(Bonny)创立的。GIM是一个“以音乐为中心的对意识进行探索的,用特定排列组合的古典音乐来持续地刺激和保持内心体验的动力的一种方法。”音乐在这里为体验提供了结构和方向,促进情绪情感的释放,和促进高峰体验,起着更像一部满足每个人在不同时刻、不同需求的个人电影的作用。在这类治疗方面,不同种类的音乐用于刺激不同种类的体验。例如莫扎特的旋律与和声,被发现可以激发学习的热情、思想的明晰和创造性。海顿音乐的秩序可以消除愤怒和压抑。瓦格纳无序列的音乐风格既能够表现超然的神秘和真实情感,又能够征服观众或害怕进入如此激烈体验的观众觉得厌恶。音乐治疗已经开启了为改变听者的精神而使用不同类型音乐的先河。所以发生的身体、精神和情绪的变化,也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影片中的戏剧元素当中。因此可以确定,作为一名声音设计师的目标之一是让观众也有如同故事中人物的强烈的情感体验。

(二)电影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对观众情绪的影响

在电影中,音乐是用来告知受众识别人物和情节的重要手段,这也被叫做人物造型主题音乐,换而言之,影片的作曲家会根据每个主要的人物角色来量身定制主题音乐,从而完成对人物形象的辅助塑造。音乐中所包含的和声、配器、音调、旋律等都会对人物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配器,配器的选择可以直接关乎到观众对电影人物的最初设想,不同民族风格的乐器、不同音调的乐器,可以最直接的表达电影人物的形象;而和声的选择则会更大更潜在的对人物的形象进行立体塑造,从而带动观众对人物产生的情绪。这些音乐元素直接构成了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以及观众对其人物的设想。

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音乐就主要起到了人物塑造的作用,同时也起了极大的情绪带动作用,影片大部分只有主人公“派”和一只孟加拉虎,所以在人物构成简单的情况下,要想加深剧情的冲突、丰富人物的情感就需要通过音乐来完成情绪的表达。例如,片中音乐《Piscine Molitor Patel》是专门用来刻画主人公“派”的,运用南印度的班苏利笛(Bansuri)、坦布拉琴(Tambra)、黄风琴和印度的鼓语等乐器,四三拍的音乐节拍,营造了轻松、诙谐、欢快、温暖的情绪,同时刻画了印度风情的人物形象。在“派”与母亲在一起谈论神明的时候,音乐《Meeting Krishna》,是一段女人的悠远的吟唱声,给人以治愈、高尚的情绪体验,将影片的高度上升到宗教,通过音乐将观众逐渐带入到神秘的领域。当孟加拉虎Richard Parker第一次出现在观众视野当中时,音乐《Richard Parker》也随之进入,以弦乐为主的设计,通过音高向上的二度不协和的音程关系、慢速的节奏以及高音调,来营造出一种恐怖阴森、紧张悬疑的情绪。这一段音乐,非常直观的表现了音乐对情绪的带动作用,随着每一个音符的推进,观众的紧张情绪就会被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一个大跳进音程以后伴随着最危险的时候,音乐戛然而止,仅仅用了五个音符就营造出了这样的情绪特征,可以看出声音设计者将音乐与影片的画面贴合的非常紧密,这样才使得观众可以有如此强烈的紧张感。所以,声音设计者应该明白,抓住观众的情绪,不是需要通过大面积的音乐铺垫,而是找出有效的音乐元素与影片内容贴合,这样才能达到音乐的预期情绪效果。影片中还有诸如《Appa’s Lesson》、派的初恋情人《Anandi》等人物主题音乐都体现了音乐情绪象征的手法。

(三)电影音乐情绪表达手法应用

上面对影片列举的几段音乐片例,表现出声音设计师在这部电影中对音乐情绪象征表达设计的用心,他为每一个主要人物设计了专门的主题音乐,观众通过对这些音乐的体会和领悟,与影片内容进行互动,深刻投入到影片故事当中。我认为,作为观众并不需要特地集中注意力领悟音乐的情绪内涵,而是自然而然的接受音乐直接带来的情绪,从而投入到影片内容当中。而作为声音设计者则应该明白,如何让观众自然而然的领悟到音乐的情绪内涵,这就是音乐与情绪的协调。当然,这里所说的协调不是一定要用相应的音乐情绪类型搭配对应的情绪,在很多影片类型中,诸如喜剧片、动画片等影片类型可能会使用相对的音乐类型搭配影片内容,这就是所谓的相对音乐情绪象征手法。这种现象在喜剧片中出现的较多,用悲凉的音乐营造喜感的氛围达到娱乐观众的目的,当然这本身也是对照了影片内容搭配的音乐,只是在特定的故事环境下,明显的情绪音乐和夸张的表达会营造出夸张的喜剧效果。这也在观众对电影音乐情绪的领悟范畴之中。

因为电影是一门叙事型的艺术,所以用何种叙事角度也一直是导演所重视的问题,影片中的人物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角度来被展现,表达他们的情绪,都关乎道电影的叙事手法,音乐作为一种手法,如果应用得当将会使导演的意图表达的更为明显。总而言之,在观影过程中,观众受控于声音设计者设计的音乐情绪的象征手法。在了解了这些以后,我们可以开始研究音乐情绪状态的声学表达,从而来指导我们做出更好地音乐声音设计。

结 语

了解音乐情绪象征的手法,对于任何声音设计师都是必要的。运用情绪象征手法,可以达到影片预期的观影效果,并不一定是对情绪象征手法的正面运用,也可在了解情绪象征手法的基础上,进行讽刺性描写或反讽等手法,从而完成对观众情绪的调动。为此,声音设计者必须经过上述三部分的准备,才能把抽象的情绪通过音乐转换成形象的情感表达。通过对声音情绪象征的了解,在影片中插入合适的音乐,从而使观众有强烈的情感体验,这是每个声音设计师的最终目的。

注释:

① 孙畅.电影音乐与情绪[J].科学中国人,2010,(06).

② 张若邻.浅析电影配乐的情绪感染力[J].剑南文学,2012,(06).

③⑤ David Sonnenschein.现代传播·广播电视传播·声音设计:电影中语言、音乐和音响的表现力(第2版)[M].王旭峰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④ [美]兰迪·拉森.潜意识与人格[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手法情绪情感
层递手法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