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后套地区乌拉特民歌的研究

2020-12-06仲容河套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8期
关键词:蒙古族民歌旋律

仲容 (河套学院)

引 言

内蒙古后套地区是蒙古族的主要积聚地之一,乌拉特民歌是当地极具蒙古族人文特色的音乐表现形式,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民歌类型,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乌拉特民歌在表现形式上自成体系,充分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将内蒙古后套地区浓郁的民族文化底蕴以及民族特色完美的呈现出来,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空间,在民歌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一、乌拉特民歌历史

乌拉特民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伊始,随着喇嘛教在内蒙古后套地区的盛行,各种有关于说教、传教的歌曲随之而来,并且快速地在蒙古族人民中推广和普及起来,在乌拉特民歌的形成和传承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乌拉特蒙古部落在1648年从呼伦贝尔迁徙到阴山南北戍守边关,乌拉特民歌也是从呼伦贝尔传播过来的,时至今日乌拉特民歌中也能够听到很多与蒙古族早期音乐文化息息相关的内容,例如《宝贝歌》、《敖包诵》等都表现出明显的呼伦贝尔音乐色彩[1]。

二、乌拉特民歌的内容与音乐特征

(一)调性与结构

乌拉特民歌与蒙古族其它部落的民间音乐相比,因为在传承和发展民歌的过程中,受到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体现了不用于其它民歌的音乐特征。其中,乌拉特民歌的调性以及结构展现出特有的曲式规则。乌拉特民歌主要以徽调式和羽调式为主,辅以宫调式、角调式以及商调式。徽调式和羽调式在乌拉特民歌中的使用比较广泛,正音级使用下属音和属音,在稳定调式的调性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乌拉特民歌音乐色彩上,徽调式比较明亮,羽调式则强调柔和和暗淡。乌拉特民歌的结构大多数以短调为主,大多数的民歌作品都采用了一段曲式的结构,通常为四句体结构,例如《乌拉特旗的礼节好》,作为乌拉特民歌的代表作品,其调式是C徽五声,主要音是Ⅰ、Ⅳ、Ⅴ级,稳定性很好,该曲目的结构是典型的四句体结构,音域十分宽广,处处充满火热激情的色彩[2]。

(二)旋律形态

乌拉特民歌的旋律形态极具个性,既有平稳的级进,又有积极的跳进。乌拉特民歌的音程旋律构成包括了同音重复、大二度以及大小三度,旋律形态平稳且流畅,音乐的表达显得相对柔和和舒缓,属于抒情性的音乐风格[3]。例如《高高的毛妮山顶》,作为乌拉特民歌中极具代表色彩的曲目,歌曲的开始就是以下行级进为主体的旋律形态,紧接着就是与主体内容相呼应和重复的展现,使得歌曲的主题能够平稳的进展,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旋律形态。除此之外,乌拉特民歌中还有着很多大幅度的积极跳进旋律,带给聆听者思潮的波动,推动了音乐曲目的进一步发展,深入挖掘了民歌的内涵。乌拉特民歌的旋律跳进主要体现在单音程大跳、复音程大跳上,纯四度、五度的跳进应用十分广泛,纯八度的跳进由于对歌唱者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且音域跨度大,声线转换也比较快,是蒙古族歌手独特的演唱技巧。

(三)节奏节拍

音乐作为一种时间艺术,对节奏节拍的把握十分重要。乌拉特民歌作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表现形式,在其节奏体系形成的过程中,形成了短调节奏以及长调节奏两种不同的形式,其节奏节拍也表现出不一样的独特规律。从乌拉特民歌的节奏节拍上看,规范性节奏和变化性节奏的融合是主要特征,其中,规范性的节奏是民歌传承与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短调民歌中,这类民歌普遍篇幅小、曲调紧凑,而且具有整齐、鲜明的节奏,音域比较窄[4]。再加上乌拉特民歌大多数是一段式曲调,整体为两句体或者四句体,节奏节拍相对固定,层次感强、强弱关系清晰。而乌拉特长调民歌则是一种特有的歌曲形态,蒙古语唱歌字少腔长、节奏变化性很强,歌曲节奏比较自由,具有一定的即兴和原创属性。

三、乌拉特民歌的分类

(一)按内容分类

乌拉特民歌的形成与传教有很大的关系,并且在传承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如今的表现形式。乌拉特民歌的内容创作大多与蒙古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民俗特点等有直接关联,歌曲中经常呈现出广袤的草原、高耸连绵的山脉以及清澈宁静的湖水等景象,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除此之外,乌拉特民歌还涉及到爱情、赞美、哲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所以,按照内容表现的差异,可以将乌拉特民歌分为英雄赞歌、感恩歌、教诲训诫歌、爱情歌以及家乡颂歌等[5],歌曲内容十分丰富,处处体现出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二)按节奏和旋律分类

前文中提高乌拉特民歌主要有短调和长调之分,其中,长调歌是蒙古族人民对自由草原牧歌的统称,歌曲旋律绵长且富有波动感,曲调悠扬、舒展,变化很多,长调歌是蒙古语“乌日汀道”,意为长曲调、自由节奏。短调歌在蒙古语中被称为“宝根宁道”,是蒙古族人民对节奏型草原歌曲的统称,其旋律大多呈现出“起、承、转、合”有序进行的规律,歌曲节拍的强弱和巡回往返等节奏变化都由小节线进行划分,节奏和旋律规律比较固定[6]。

(三)按音乐形态分类

乌拉特民歌的音乐形态主要包括律歌、和歌、古如道(歌)以及散歌四种,其中,律歌是包括政歌、宴歌以及教诲训诫歌等较为严肃的歌曲统称,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民俗知识和文化礼仪等。和歌则是一种男女混声合唱的歌曲,有一唱众和之意,是蒙古族多声部合唱的初期表现形式,同时也是现如今蒙古族民歌传承下来的最重要的音乐形态[7]。古如道又被成为古如,源自于藏语,解释为通过歌曲表达宗教思想,最初形成于寺庙,后流传到民间。散歌则是一种以大众化为特点的音乐形态,包括了社会现实、爱情、思念、称赞歌颂等多个方面,是一种普及面最广的民歌形态,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对民歌发展的需求[8]。

四、乌拉特民歌的传承与保护策略

(一)加强民族教育

在民族文化大融合的今天,想要有效的传承与保护乌拉特民歌,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加强民族教育,提高蒙古族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乌拉特民歌演唱需要使用蒙古语,但是现代社会的人们几乎没有人会说蒙古语、会写蒙古文,就连蒙古族的人都有很大一部分人只会写汉字、说汉语。没有了民族文化作为基础,何来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所以,国家必须在教育阶段不断渗透蒙古族的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历程,将蒙古族的文字、语言等传承下去,以此才能进行乌拉特民歌的传承与保护。

(二)扩大宣传范围

乌拉特民歌之所以逐渐被遗忘、被淘汰,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得到有效的宣传。现阶段,人们普遍熟知并热衷的音乐大多属于流行音乐,其中不乏大量的西方音乐,而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却鲜有认知,甚至无人问晓,这与社会的发展趋势有很大的关系。为了改变乌拉特民歌的发展现状,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去扩大乌拉特民歌的宣传范围,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媒体平台介绍和讲述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进程等,让更多的人了解乌拉特民歌乐,感受到乌拉特民歌的魅力,以此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去探索和挖掘,为乌拉特民歌的传承与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三)加大文化产业投入

乌拉特民歌作为蒙古族极具代表性的歌曲类型之一,在传承与保护方面面临着文化产业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低等现实问题,致使乌拉特民歌的普及度和流传度都不是很高,仅仅在蒙古地区被人们所认识、传唱。乌拉特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本质上花销并不大,只要是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模式即可,但是文化艺术的传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有坚持不懈的长期投入,这点就很难做到了。因此,为了保证乌拉特民歌的有效传承和保护,国家应该以蒙古族的民族特色为主题,构建一个完整的蒙古族文化产业,其中就要包括乌拉特民歌,文化产业的建立不但可以扩大蒙古族文化、艺术以及人文等方面在社会上的影响范围,而且会吸引到社会资本的注意,从而在蒙古族文化产业中注入资金,间接的促进了乌拉特民歌的传承与保护。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乌拉特民歌的传承与保护离不开拥有丰富蒙古族文化知识和艺术细胞的优秀人才,只有借助人的传播和扩散,乌拉特民歌才能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乌拉特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国家在培养相关人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蒙古族地区的文化传承特点和发展趋势,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此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为乌拉特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基本的人才保障。国家要着重注意对蒙古族儿童的教育,要培养他们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并且鼓励他们学蒙古语、说蒙古语、唱蒙古民歌。乌拉特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必须从娃娃抓起,才能保证其具有持久的动力,保证其更长久的流传下去。

(五)健全文化传承与保护制度

乌拉特民歌的传承与保护问题给国家的文化发展敲响了警钟,国家必须在此方面进行深入的调研,结合蒙古族的文化特点和民歌传承与保护现状,制定健全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制度,对民族文化和艺术的发展进行全面的规范和监管,以此才能确保乌拉特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减少喊口号、走形式的问题发生,维持乌拉特民歌传承与保护的发展态势。

结 语

总之,乌拉特民歌在我国的音乐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为我国的民族音乐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应该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我们要充分了解乌拉特民歌的发展历史以及音乐内涵和特征等,进而发现其音乐价值,通过多渠道并进的方式去加强传承与保护,促进乌拉特民歌的长期发展。

猜你喜欢

蒙古族民歌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给你的信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7月,盛夏的旋律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