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奉天盟军战俘在“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的反抗斗争

2020-12-06李卓然

侨园 2020年10期
关键词:战俘营奉天战俘

李卓然

太平洋战争初期,盟军遭遇重大失利,大批来自美、英、澳、荷等国的盟军官兵在东南亚战场被日军俘虏。为达到关押和役使战俘的目的,日军把他们押送到日本本土以及其海外占领地的战俘营,并公然违反《日内瓦公约》,强行驱使他们到日军占领的矿山、铁路和工厂等场所充当劳工。当时的奉天(今沈阳)已成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物资供应基地和从事军火生产的工业重镇,是日本扩大战争的稳固后方基地。为满足其扩大战争需要,日军在奉天建立了多家军工企业,隶属于日本三菱公司的“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英文简称MKK)就是其中之一。二战期间,大批盟军战俘被押送到“MKK”工厂服劳役,这里成为了盟军战俘不堪回首的血汗工厂。盟军战俘虽饱受摧残,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斗争。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与敌人展开殊死斗争。这里既是日本实行“以战养战”政策的重要场所,也成为盟军战俘进行反抗斗争的“特殊战场”。

一、盟军战俘在“MKK”工厂进行反抗斗争的主要原因

1942年11月11日,一千多名在东南亚战场被俘虏的盟军战俘被日军押送到位于伪满洲国的奉天战俘营,第二个月他们即被押送到“MKK”工厂服劳役,一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在此期间,日军制定了极为严酷的管理政策和一系列苛刻的惩罚制度,但盟军战俘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英国战俘阿瑟·克里斯蒂战后在回忆录中写道:“虽然远离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过着艰难的生活,我们每个人仍然在与日本人进行着战斗。”盟军战俘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在这个特殊战场进行斗争,主要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因:

不愿意自己制造的军工产品成为日军的作战武器是奉天盟军战俘在“MKK”工厂进行反抗的根本原因。“MKK”工厂是为伪满其他大型军工企业生产机床设备的军工厂,同时也为日军生产飞机配件等军用产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战线的延伸,日军需要更多的物资资源来支撑战争。日本制定了“以战养战”政策,即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扩大战争。为满足战争的需求,伪满地区的军工企业不断扩大生产,新的军工企业也不断地建立,劳动力匮乏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于是日军在东南亚战场挑选出一千多名有技术背景的盟军战俘,如机械兵、航空兵、通讯兵、工程兵、军医和卫生兵等,把他们押送到“MKK”工厂服劳役,其目的就是利用他们进行军工产品的生产,为其侵略战争服务。时任日本内阁首相兼陆军大臣的东条英机曾经直白地表述:“在日本,我们对战俘具有自己的观念,那么在待遇上自然也多少要与欧美有所不同;应充分利用他们的劳动力和技术来增加我国的生产,并应该努力使其有助于大东亚战争的实行而不使有任何人力浪费。”当战俘们了解到自己亲手生产的产品将会被日军用于与自己的祖国作战时,与日本法西斯的秘密斗争悄然展开。

“MKK”工厂对战俘的奴役压榨是奉天盟军战俘进行反抗的直接原因。劳役期间,盟军战俘每天遭受着非人的折磨。战俘每天要在日本看守的严厉监督下,从事十个小时高强度的劳作,只要不是病到不能动的地步,都必须去“工作”。劳作期间禁止相互交流,特别是不允许和中国工友交流。被关押在奉天的盟军战俘不仅要从事繁重的劳役,还要忍受极其恶劣的生活条件。552号战俘拉尔夫·格里菲斯这样描述他在战俘营的生活:“到达奉天以后,8个战俘挤在一个大通铺。天气非常寒冷,有时能达到-40℃,每天用来取暖的煤只有两桶。战俘的伙食很差,有时只给一碗米饭、一碗水。有时日本人给我们吃大豆,我们还吃过误闯入战俘营里的流浪狗。医疗卫生条件十分简陋,日本人给我拔牙时没有用麻药。他们拽着我的牙床,拿着刀直接把牙切掉了。我疼痛难忍,紧紧地抓着凳子,后面的人使劲按着我的头。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得了阑尾炎的战俘,日本医生没给他打麻药就给他做了手术。他们给他开完刀就把他送回战俘营,让他自己愈合伤口。”由于营养不良、缺医少药等原因,一大批战俘患上了痢疾、疟疾、肺炎等疾病。盟军战俘到达奉天战俘营的第一个冬天就死亡了180多人。不仅如此,战俘每天还要忍受各种非人的刑罚。一些日本看守非常残暴,稍不如意便殴打、训斥战俘,或强迫他们在烈日、大雨、严寒下罚站,甚至罚他们关禁闭。日本人的奴役和残暴不仅没有使战俘屈服,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与日军斗争到底的决心。

二、奉天战俘在“MKK”工厂进行反抗斗争的主要方式

盟军战俘身陷囹圄,无法与日军进行正面交锋,因此他们多利用日军看守不懂专业技术的弱点和管理上的漏洞,采用暗中破坏、消极怠工等隐蔽性强的方式与日本看守斗智斗勇,并多次取得成功。

1.暗中破坏工厂机器和厂房

奉天盟军战俘在“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安装机床。战俘们都清楚,机床安装好之后将会为日本人生产军火武器,因此,他们暗中寻找机会破坏机床生产。在安装机床之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要挖机床地基,灌水泥,打造机床底座。战俘们故意将坑的两侧挖空导致大面积的“塌方”事故频频发生,工期被一拖再拖。当地基坑终于挖好后,战俘们趁日本监工不在场时,用电动吊车把机床吊起,摔在地基坑里。随后,他们在日本监工回来之前,干净利落地用水泥浇注到机床上面,把地基坑填平。日本人调查了很久也没有查到机床消失的原因,最终只好作罢。战俘在劳作时,还经常偷偷把机器上所有可以用手卸下来的螺丝等部件全部卸下来。有时把零件扔进水泥地基中,导致工厂里多台机床不能正常工作;有时偷偷交给工厂里的中国工友,让他们帮忙拿到外面市场上卖掉换成钱。

除此之外,盟军战俘还寻找机会烧毁了日本工厂的车间。一次,战俘们无意间发现战俘营里运来了几桶酒精,他们便开始计划把酒精偷偷运出战俘营,并把它带进工厂用来破坏生产。他们为此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先是将酒精分装成小瓶分散携带。战俘们每天都要排着队接受日本兵的搜身检查,通常是先检查大衣,然后检查贴身衣服。就在日本人检查前面战俘的贴身衣服时,被检查的战俘张开双臂敞开大衣,这时站他身后的战俘借着张开大衣的掩护将酒精瓶塞进正在接受检查的战俘的大衣口袋,等日本兵检查完后,前面的战俘若无其事的穿好大衣系上扣子,战俘们就这样用“接力”的方式成功地将酒精带进工厂。战俘们把这些酒精瓶带进工厂后,趁日本监工不在将酒精倒在机器上点燃,然后高声叫喊:“着火了!”顿时工厂车间里乱作一团,接着又有战俘开始疏导人群,帮助其他盟军战俘和中国工友迅速逃离车间。当确认工友全部安全离开后,几名战俘又将剩余的酒精瓶点燃制成燃烧弹抛进车间。当日本监工赶来时,整个车间已经完全被大火烧光。

2.故意生产“劣质”产品

美国战俘格罗凯特在“MKK”工厂的任务是加工飞机起落架上用的齿轮。日本人交给他两套图纸,一套是左降落架齿轮的图纸,一套是右降落架齿轮的图纸。格罗凯特拿到图纸后,将其中一套扔进炉子烧了。本来让他做左右各64个起落架齿轮,结果他做的全是右边的那一套。战俘们还常常故意把机床安装得不够平,并在卡尺上做手脚,往润滑油里加沙子,这样生产出来的“劣质”产品不是螺丝拧不上,就是尺寸不对,严重破坏了日本军工产品的产品质量。工厂里的战俘机械师故意把零件的切割深度调得很大, 这样会使工具过热而造成金属很容易被切断。多数情况下,这样切割的零件会从卡盘上掉下来,并且损坏机床和卡盘。绘图车间是“MKK”工厂的要害部门,要求战俘具有超强的专业技术。但这里负责绘图的战俘经常偷改图纸,缩小尺寸或者画出错误的线条,使齿轮、螺丝、轴承、开口销和其他一些用来组装机器的零件根本无法组装。

3.消极怠工、拖延生产

虽然战俘劳作的大部分时间都有日本监工监视,但是由于许多日本监工根本不懂技术,完全看不懂战俘在做什么,因此,消极怠工也就成了盟军战俘经常采用的反抗方式。战俘们在日本人面前总是表现出一副辛勤工作的样子,看起来忙忙碌碌实际上却没有做任何有价值的工作。美国战俘威廉·沃特克在“MKK”工厂绘图车间工作时很少专心设计图纸,而是想方设法地躲开日本监工的监视,用漫画的形式把战俘们每天的生活记录下来。为了能把这些画秘密带出工厂,沃特克每天把它们紧紧贴着自己的身体才能躲过看守每天的搜身检查。这些画作不仅真实地记录了战俘在战俘营和劳役场所的悲惨遭遇,也成为了日本看守虐待战俘的有力证据。在太平洋战争后期,日军屡遭重创,日本看守也无心严格监视在工厂劳作的战俘。消极怠工也就成了战俘最频繁使用的反抗方式,他们经常趁日本看守不在,聊天、抽烟,寻找机会向中国工友打听战争局势,导致工期一拖再拖,战争后期甚至在劳役期间利用工厂原料偷偷制作烟斗、烟嘴、贺卡、徽章等私人物品。

三、盟军战俘进行反抗斗争的重要意义

奉天战俘在“MKK”工厂所进行的反抗斗争,严重影响了日本军工厂的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给日本“以战养战”政策造成破坏。日本人企图利用懂技术的盟军战俘来提高“MKK”工厂的生产水平,从而为其侵略战争服务,但是结果却令日本人非常失望。“MKK”工厂的生产之所以没有达到日本人预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盟军战俘利用暗中破坏、消极怠工、生产不合格产品等方式对“MKK”工厂的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MKK”工厂,盟军战俘进行反抗斗争的目标是“从这个工厂运出去的飞机零件没有一个是可以正常运转的”。在他们的头脑里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日本飞行员准备向美国飞机开火,突然发现机枪失灵。因为这架飞机里的机枪正是盟军战俘在“MKK”工厂生产的“劣质产品”。

奉天战俘在“MKK”工厂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彰显了他们的智慧、勇气、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对盟军战俘来说,在失去自由、环境恶劣、病痛缠身、劳役繁重的长期折磨下,每天在劳役场所寻找各种各样的机会与日本看守斗智斗勇成了盟军战俘的精神寄托。每次对日本人进行的反击成功往往都给战俘们以极大的鼓舞,为他们在逆境中的生存增加信心。

奉天战俘在“MKK”工厂的反抗斗争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美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盟军战俘在“MKK”工厂进行反抗活动时会时常需要中国工友的帮助。战俘每天进出工厂都要搜身,所以每天要把偷偷拆下来的机器零件带出工厂十分冒险,如果被日本人发现将会遭到严重的处罚。于是,“MKK”工厂内的中国工友偷偷帮战俘把机器零件、工具带出工厂变卖,换成食物、香烟等物品再带给战俘。面对日本法西斯的压迫与奴役,盟军战俘和中国工友患难与共、同仇敌忾,劳役工厂成为他们共同抵抗日本法西斯的“特殊战场”,也成了中、美、英、澳、荷等国家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历史见证。

猜你喜欢

战俘营奉天战俘
宫廷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视域下的明代外交图景
影像志
匍匐在污泥中的和平天使,你恐惧什么?
什么是战俘?(答读者问)
永恒的历史
奉天讨罪
日军设置的上海盟军战俘营
也门交战方两天内交换224名战俘
清末民初奉天地区女子教育问题的研究
以哈有望交换战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