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2020-12-06王恒华许子吉
王恒华 许子吉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引言
广西是一个具有民族多样性特色的地区,区内聚居着壮族、瑶族、苗族、彝族、侗族、京族等诸多少数民族。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各民族孕育出了色彩斑斓,风格各异的民族音乐文化,因为有着多样的音乐类型,广西也被称之为歌的海洋。这些民族音乐所含有的民族特色也十分突出,承载着这些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目前,广西区内的音乐教育还不够完善,这与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关系。广西虽然有着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特色,但地理位置较偏远,教育、经济等社会发展较中原地区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广西的本土音乐不受外来文化的破坏,但也阻碍了本土音乐的发展。因此广西的本土音乐在传承及教育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今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和开放程度越来越深,许多本土音乐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广西虽然有多种本土音乐,但也难逃被同化的命运。我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大庆曾经表示,“各个地区的本土文化应该是当地的“魂”,只有不断地将进行普及传播,才能将其保留下来”。
一、多彩的广西本土音乐文化
(一)广西本土音乐资源内涵特征
广西的民族歌曲类型非常多,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壮族山歌了。壮族是广西的主体民族,是一个拥有勇敢、勤劳、智慧等优良传统的民族,歌曲从壮族人民的劳动、生活、爱情中诞生,因此壮族人民的歌曲十分生活化,曲调悠扬、歌声旷达且曲风多变。不仅有热情洋溢的歌曲,也有悠扬婉转的歌调。从中能感受到壮族音乐浓郁的南方民族色彩。同样极具广西特色的,还有京族民歌,京族是一个海边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东兴、防城港、钦州等沿海地区,是几百年前从越南漂洋到此定居的民族,因此这一民族的歌曲大都使用的是徽调,蕴含浓厚的海洋元素,节拍的种类也十分丰富。许多演唱京族歌曲的演唱者都特别会使用颤音和滑音来进行演唱,并且还可以模仿一些乐器的声音。广西苗族歌曲也独具特色,大多数都是非常激扬的歌曲,且还具有“一唱一和”的演唱方式。广西除了拥有丰富的民歌,戏曲也十分的闻名;包括桂剧、壮剧以及侗戏等等,这些戏曲都是由广西的本土文化发展而来的。比如说在桂剧的表演中,表演者说的就是桂林当地的方言,这类方言有一定的音调,且还会根据音调进行戏曲的编排。壮剧中还会将壮族文化和壮族舞蹈融入其中,以此来丰富和美化壮剧的表演。壮剧中使用音乐大多是说唱的形式,这种音乐风格十分豪放且不失淳朴之感,在演唱时普遍使用的是帮腔的唱法。另外还有壮剧会在表演中使用柔情的演唱风格,演唱的使用的语言也是壮语。可见这些本土音乐和戏曲都是从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发展起来的,具有相当浓烈的民族特色,且融入了较多的当地文化,可以说是当地的代表性音乐。
(二)本土音乐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价值意义
广西大部分的民族音乐和歌曲都来自于人民的劳动、生活、婚丧等,这些歌曲的内容大多是人民生活中的经历或经验,具有一定的传唱度。这些歌曲的演唱难度适中,可以很好地适用于我国高校的基础音乐课程中。本土音乐往往具备当地的演唱特色,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能够有效改善现阶段学生在演唱时缺乏情感和韵律的问题。所以,在高等院校中引入本土音乐的学习是具有较高的训练价值。本土音乐是当地文化与当地音乐形式的有效结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藏。但如今随着世界文化格局的变化,我国的本土音乐受到了很多外来音乐的威胁,许多本土音乐因为缺乏传承者,而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处境。所以,高等院校更应该积极的“抢救”引入这些优秀的本土音乐进入教学,使我国的本土音乐能够更好地传承发展。
三、广西高校本土音乐传承与发展现状
(一)高校传承本土音乐,进行基础教育
现阶段广西的音乐教育中存尚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影响和阻碍了当地本土音乐的发展,并且限制了当地音乐教育的水平。目前广西区内的高等院校中,本土音乐一直属于较为冷门的方向,在音乐专业中时常被忽视。这一问题在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中更加明显,由于师资力量不足,许多本土音乐甚至无法成为基础音乐教育中的一员。
(二)本土民歌弱化,传承步履维艰
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音乐就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许多教育院校以及培训机构等都开始学习西方音乐的发声方式和演唱方式,这一种学派被称为“学院派”。正因如此,许多人开始认为美声才是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演唱方式,而认为本土音乐是不够高雅的音乐类型,导致其生存现状受到威胁,传承的进度也受到了阻碍。
(三)社会现代气息浓郁,本土育苗成长受阻
要想将音乐教学的水平有效的提升到一定程度,就必须要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还要有相对全面的教育资源。就现阶段广西的高校来说,教师在上音乐课时很少会用到乐器和其他设备。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帮助学生去理解本土音乐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文化,有的教师还会将这些本土音乐进行随意改编。这样下去本土音乐中的文化只会遗失,阻碍当地育苗的成长。
四、广西高校本土音乐传承与发展问题
(一)专业性师资队伍缺乏
高等院校中的音乐教师多是早期接受西方演唱方式所培养起来的,许多教师几乎不知晓本土音乐的演唱和价值,使用的都是西方的演唱方法和技巧来进行教学,即使在教授民族音乐时也会使用美声的演唱方法。而一些真正了解本土音乐的音乐人却又不是专业的教学者,缺乏一定的教学能力,很多本土音乐的传承人大多都只在民间进行表演。因此,现阶段高等院校中能够教授本土音乐的教师数量并不多。
(二)学生本土音乐知识匮乏
当下的高校教师在音乐课程中几乎不会使用本土音乐,虽然也有开设本土音乐学习的高校,但这些高校的教学水平却存在一定的落差。很多学生并不了解本土音乐,对于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一概不知,还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当地都有哪些特色民歌,对本土音乐知识的了解相当匮乏。
(三)本土化元素开发不足
广西本土音乐资源虽然很丰富,但因为当前教师资源西化、忽略本土音乐的文化价值和训练价值等因素,而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因此能够直接运用于教学作为教材的本土音乐教材元素并不多,原生态的音乐需要经过严谨的提炼、加工、整理和科学专业的编创才能更适用于教学当中,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往本土音乐元素开发的趋向,即便是有高校或教师个人有意往本土音乐课程方向发展,需要从元素开发和提炼编创教材起步,因为有些音乐元素真正缺乏前人的基奠而导致开发工作缓慢,仰或是举步维艰。因此,许多教师选用的大都是西方的音乐曲目,几乎不会选择本土音乐来进行教学。所以,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学中并没有发挥出本土音乐的价值,本土化元素非常少。
五、广西高校本土音乐传承与发展对策
(一)注重优秀师资专业性建设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使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就必须要打造专业的教师团队。高等院校将本土音乐和戏曲引入后,必须要组建本土音乐的专业教师团队,着力培养专门的本土音乐教学人才。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实践训练,拓宽本土音乐的教学宽度,使学生接受不同本土音乐曲目的训练,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传承本土音乐和提高学生演出技术能双重目的。教师在教授学生演唱方式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本土音乐的历史背景及相关的民俗文化,确保学生有效地了解和准确掌握本土音乐。在高校中,可以多举办一些广西本土音乐交流会,扩大本土音乐的传播范围。还可以多为学生以及教师提供一些外出学习的机会,如下乡田野,参与广西的一些特色民族活动和民族音乐节等,以此来提升高校的本土音乐教学氛围和质量。
(二)加深学生对本土音乐的认识
要想提高学生对本土音乐的了解程度,学校应该设置相应的本土音乐课程,最好是以必修课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上可以多以音乐鉴赏和音乐实践为主。比如说广西当地的高等院校可以设置一些本土音乐鉴赏课程以及本土音乐知识理论课程。除此之外还可以多举办一些交流会,不同的本土音乐类型应该开设不同的交流会。可以邀请一些本土的音乐表演人士以及戏曲表演者来开设公开课,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本土音乐和戏曲的内容。还可以建立相应的本土音乐社团,这些学生能够在社团中练习演唱本土音乐,并获得校内外表演的机会。使用这些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于本土音乐的刻板印象,使学生对本土音乐产生兴趣,加深学生对本土音乐的了解。
(三)在教学中丰富本土元素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西方的唱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发声练习,学会良好的运用自身的嗓子,能够为学生打下夯实的演唱基础。但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在这种演唱方法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演唱的方式大多相同,缺少个人的演唱风格。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使用本土音乐和戏曲来丰富学生的演唱方式,使学生在演唱中具有更多的韵味。比如说本土戏曲中有一种演唱方法叫做“老生大笑”,这种演唱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控制自身对声音高低的掌控。其中本土音乐还有一些混合声音的使用,如“侗族蝉歌”的混合演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真假音的转换方法,使学生更好的转换音调,这些特点都能够有效的达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个人演唱风格的效果。音乐表演也是音乐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点,而地方戏曲中恰恰融入了许多民族舞蹈元素,教师可以选择本土戏曲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包括舞台形态、姿态的表现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挑选喜欢的段落来进行演绎,以此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比如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一些著名的桂剧或壮剧,桂剧中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台步、出场方式以及手势等对学生具有较强的训练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本土戏剧中的元素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打造成为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的专业课程。
(四)成立本土音乐实训团队
高等院校中的许多音乐教师都是有着高水平演唱和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因此学校可以培养这类教师成立当地本土音乐的培训队伍,将这些教师召集起来组建本土音乐的科研团队进行科研创作。邀请一些本土音乐的传承者或有名的本土戏曲表演者来对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还可以设立相关的考核制度,确保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有所鼓励,以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培训后的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本土音乐的一些演唱方法系统的教授给学生。教师实训团队还应该重视教学中本土音乐中所运用的方言、方调,因为很多本土音乐在演唱时使用的都是当地的方言和调子,这种方言在演唱时具有独特的韵律,能够有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在演唱时的技术技巧和情感表达。
六、结论
概而论之,在高等院校中加入广西本土音乐的课程内容,能够使高校的教学更加多样化,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演唱能力,使高校教师更好地研究音乐文化、丰富教学水平,利用广西本土音乐中大量的艺术形式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创新发展。我国教育部门在研究高校的教育活动时,应该根据当地的民族特色发展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对策,要重视本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只有重视本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才能促使本土音乐教育水平有效提升。从长远发展来看,高等院校更适合承担起本土音乐的传承任务,将本土音乐引入高校的课程中,将其与先进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此来将本土音乐更好地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