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祁剧高腔的音乐形态
2020-12-24胡丽君
胡丽君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41)
祁剧,也叫祁阳戏,发源于湖南省祁阳而得名。祁剧分永河派、宝河派两大派,舞台语言统一用祁阳官话,分高腔、昆腔、弹腔三种声腔。无论剧目、音乐、唱腔、表演和脸谱服饰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剧目的数量方面,据近年来的统计,传统剧目有941个,正本戏272个,散折戏669个,弹腔剧目约占百分之八十,高昆剧目约占百分之二十。
祁剧作为一种戏曲,在原来三大声腔的基础之上吸收了很多当地山歌小调以及花鼓戏的元素,在音乐形式、唱腔、表演上有着鲜明的特色。祁剧高腔又叫帮打腔,源自于江西的弋阳腔。高腔是在弋阳腔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的民间山歌小调,结合祁阳官话的语言特点,在演唱中根据音域的高低结合大小嗓的演唱,形成具有高亢、粗犷而又婉转的唱腔特征。传统祁剧高腔戏分“正高”和“副高”(俗称“杂高”)两种。“正高”主要用于故事情节连贯、有头有尾的正本戏,在腔词结构上比较严谨,词曲多为正格,不容随意改动。如《岳飞》《目连》《观音》《三国》四大本及《西游记》《封神榜》等戏。“副高”(杂高)则泛指正高以外的高腔剧目,腔词结构比较自由灵活,根据剧情需要可以大量运用“数句”,改编原曲牌结构,一般多用于折子戏,如《抢伞》《拜月》《马相》《跪灯》等。
一、曲牌特征
祁剧高腔属于曲牌音乐,传统曲牌大部分源于弋阳腔的曲牌。弋阳腔源自宋代的南戏,南戏开始形成之时,以南曲为主调唱腔,后经南宋、金、元时期受北曲影响有所发展,弋阳腔的曲牌有南、北之分,祁剧高腔也同样受到影响,曲牌也有南、北之分,后经发展还有介于南、北曲牌中间的中性曲牌。南的曲牌和北的曲牌是区别主要表现在旋律的不同,有时也表现在乐曲情绪方面。一般情况下南曲是和当地的山歌、民间小调、花鼓小调以及当地语言相结合而成,较抒情、欢快、明朗,如【孝顺歌】【风入松】【四边静】【驻云飞】。北曲风格大气,有较强的沧桑感,较悲壮,如【驻马听】【山坡羊】【桂枝香】、汉腔类。中性曲牌一般介于南曲和北曲中间,如【锁南枝】。
祁剧高腔根据曲牌的调式特征、旋法逻辑以及构成曲牌的不同音乐素材的原则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四边静】类、【山坡羊】类和【汉腔】类三大类。
(一)【四边静】类
【四边静】类曲牌是以【四边静】为主体曲牌,以及它所属的【孝顺歌】【驻云飞】【四元朝】等兄弟曲牌共一百三十多支构成。这一类曲牌基本是五声商调式,在情感表达方面宜于叙事。
(二)【山坡羊】类
【山坡羊】类曲牌多以五声羽调式和角调式为主,擅长于表达忧愁悲愤的情绪。
(三)【汉腔】类
【汉腔】类曲牌多以五声商调式和五声徵调式为主,擅长于表现雄壮有力、激越高昂的情绪。
二、结构特征
(一)上下句结构
高腔文辞为长短句的词曲体,句式多样,从二言到十言,应有尽有。如四言【解三呈】、六言【山坡羊】、九言【风松入犯】。
(二)对应句的结构
词曲体的高腔曲牌,是不整齐的长短句式,如果仔细推敲,便可发现有些字句形式相对等的,也有字句不大相对等而唱词的文意互相呼应、顺连、衬托等,它们叫做对句,即一个上句一个下句是相对应的两句体乐段。对句是高腔文字与音乐结构形式的重要一环,对应方式多种多样,可四言对五言、六言对八言,也可腔句对腔句,腔句对数句。可以形成对称、对比、均衡、呼应、启承、问答等句式。两乐句的落音可八度对置、亦可四五度对置。
(三)起、承、转、合的四句结构
起、承、转、合的结构是在呼应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词句较多的曲牌中,也常出现四句排比或词义相关联的乐句群,按起、承、转、合关系组合,特别是在转的部分出现新的结构因素,因而形成新的结构形式。
三、语言特征
祁剧的舞台语言叫做祁白。祁白继承了我国古代戏曲语言音韵的传统,它在中原音韵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州韵和洪武正韵。在咬字方法上讲究单、双、空、实、满的原则。
(一)音韵
祁剧唱词甚多,讲究“合辙”。祁剧的韵辙有13个半,最后的“子耻”算半个。
表1
(二)咬字
“祁白”分成单音字、双音字、空音字和实音字、满音字五大类,即单、双、空、实、满。单,舌尖结合齿头的咬字方法,即用舌尖抵住下门齿,由齿缝发出的塞擦音和擦音,如司、词、自。双,舌叶结合正齿的咬字方法,即用舌舷翘起,抵住前部硬愕而发出的齿音,如实、之、迟。空,舌根音与牙音结合的咬字方法,即用舌根与后愕接触而发出的音,如气、急、息。实,不属于空、双、单的字音范围者,都属于“实”音一类,也就是一般字音,如越、特、上。满,充分利用口腔共鸣、满口音韵的咬字方法,如马、洪、冯。这五类咬字方法有利于演唱的吐字清楚,有铿锵有致、抑扬顿挫的效果,声音能够远播入耳,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渲染角色情绪,增强艺术的表现力。老艺人说,要把字咬准,首先要念好两句话,“九酒贤前分单双,王黄江上想张汤。”要念准这14个字,必须由老艺人口授,从书面文字上是无法念准的。祁剧的各行当中除旦角不咬“空”字音,其他各行当都必须严格遵守,把本地方言和祁白完全区分开来,才算达到了一个祁剧演员的要求。祁剧将舞台语言规范成五类咬字方法,有利于高呼远送。适宜城乡广场、庙台演出,好让观众听清台词。
(三)字调
祁白的字调与普通话不同,但懂得祁白的单、双、空、实和十三个半韵脚还不够,还必须掌握祁白的字调。现列表如下,以说明普通话与祁白四声调号不同。
普通话共有四个声调。第一声阴平的调值为55,它的发音在Sol上保持;第二声阳平调值为35,它的调值从Mi上声到Sol;第三声上声调值为214,它的发音从Re下降到Do,然后转折反向上升到Fa;第四声去声值为51,发音从Sol下降到Do。从上表可以看出,发音起点较高的声调调值相对较低,而发音起点较低的声调调值较高,因此调值与声调成反比。
祁白共有四个字调。第一声阴平调值近似,发音在Sol上保持;第二声去声调值为32,它的发音从Mi降到Re;第三声去声调值为51,发音从Sol下降到Do;第四声上声调值为214,它的发音从Re下降到Do,然后转折反向上升到Fa。
普通话与祁白的第一声声调值近似都是保持在Sol上;第二声普通话是调值为35的阳平,祁白是调值为32的去声;第三声普通话是214的上声,祁白是51的去声;第四声普通话是51的去声,祁白是214上声。从对比可以看出,普通话的第二声和祁白的第二声音调方向相反,普通话的第四声与祁白的第三声近似都为51,普通话的第三声与祁白的第四声近似都为上声214。在演唱中要把祁白的字调掌握好,与普通话的字调区别开来,这样才能掌握好祁剧的咬字发音。
祁剧语言的这种韵辙、咬字以及字调的规律,对于祁剧的演唱方面形成了特有的风格特点。比如咬字以唇齿和口腔音较多,在演唱时声音的位置比较容易偏低。在韵辙和字调方面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别,在演唱时要按照祁白的特点发音和归韵,体现出祁剧本来的语言特色。在祁剧的演唱中做到字正清音就能把握住祁剧不同风格唱腔的旋律和音乐特征,更容易表现祁剧音乐的地方特色。
四、句型特征
祁剧高腔的结构是由不同的句型组合而成,基本句型主要分为起句、腔句、数句、飞句、煞句五种。
(一)起句
节奏比较自由,是一种不上板的拖腔形式,用在每曲的开头,词一般是三个字或四个字,只在外场演唱。不管腔调如何变化,总是根据词句自然音节和语言声调及感情需要而拖成较散的长腔,并落音在不稳定的音级上,造成提示引句的结果。
(二)腔句
有固定节拍,四四、四二拍子都有,句中必须行腔旋律性强,在曲牌中起支柱作用。拖腔虽长短不一,但都有一定的规律即前紧后松,带叙带咏、一泄而尽,宜于唢呐、锣鼓或人声帮腔。
(三)数句
数句,又称为“滚”、清板,一种无帮腔部分的字多腔少的短句形式,擅长叙事。祁剧高腔数句为上板乐句,四四、四二、四一各种拍子都有,是偏于节奏性、宣叙性的乐句,常贯穿于腔句之间,形成调节、呼应或对比,也可叫做“过句”。它词曲结构灵活多变,讲究唱词句式对称,句数对偶,字数齐整,词义口语化程度较高,通俗易懂,上下两句,不断重复,时而长,时而短,极富伸缩性。
(四)飞句
飞句,在一大段叙事型腔句之后紧接带有感叹意思的一个句子,后接合头。以少量字词拖成长腔,迂回感叹而保持其长腔抒情的特点。作为附加乐句,以比较自由的方式插入曲中,亦可帮腔。
(五)煞句
煞句,又叫“合头”,属于上板乐句,一般常用一种“重句”的套式,以调式主音做结构,构成稳定性旋律,以加强乐句的终止感,必要时再散唱,并于起句成遥相呼应的格式。
五、帮腔特征
祁剧高腔素以高亢激越见称,谓之“打大鼓,唱大戏,一人启口,众人帮和,以鼓击节,其调喧”。祁剧高腔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帮腔,每支曲牌中帮腔长短、数量不一。祁剧高腔分为永河派、宝河派两大派系,两派在演唱中的帮腔上有不同。宝河派除以鼓师为首的场面人帮和外,还加进唢呐一渲染气。永河派由以鼓师为首的场面人帮和,锣鼓随之。
帮腔演员由乐队演员或者专业的帮腔队伍担任,有男帮男,女帮女,男女合帮等形式。帮腔句字少腔多,旋律曲折婉转,抒情性强,与字多腔少的“唱腔”部分交相辉映,形成了音乐色彩、音乐层次上的对比和变化。祁剧高腔的帮腔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人声帮腔,另一种是锣鼓帮腔。帮腔的内容用以叙述事情经过、交代剧情变化、描述环境人物,揭示剧中人心理活动,解释剧中人的行为动作,启发观众思考,以及客观的总结或评论剧中的人物、事件等。因为传统的演出场所是在庙台和祠堂,当时没有扩音设备,在曲牌演唱中为了渲染某种气氛、强化某种情感,往往在尾部采用翻高八度演唱。帮腔能突出音乐自身的发展逻辑,对渲染、制造意境、深化剧情及剧中人物内心感情起到重要作用,成为高腔演唱中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
六、伴奏特征
祁剧高腔在早期以人声清唱为主,拖腔时以大锣、饶钵、大鼓伴奏,没有管弦加入伴奏。后来随着剧种之间在艺术实践中的广泛交流和演出条件的不断改,逐渐加入了一些民族管弦乐到祁剧乐队,极大地丰富了伴奏音乐的表现力。高腔的传统伴奏由文场与武场面两个部分组成。
文场乐器主要为祁胡、月琴、横笛、大筒、三弦、小呐与大呐。祁胡的音色高亢燎亮。月琴音色清脆明亮、音调高扬。横笛音色优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大筒的声音浑厚圆润。三弦使用的是广东产的小三弦,其音色沉稳且富有张力。大呐音色开朗豪放,小呐高亢嘹亮。
武场乐器由高音战鼓、燥鼓、大锣、小锣、大钹、钞子、鱼口组成。高音战鼓是祁剧武场的主奏乐器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乐器,由杉木和杂木制成,音色高而脆,刚劲有力,穿透力极强。燥鼓外形像一顶帽子,音色清脆。大锣是用铜制成的圆形弧面金属体乐器,直径60厘米左右,音响洪亮而强烈,余音悠长持久。小锣形状、材质与大锣相似,但大小是大锣的三分之一。大钹也是由铜制成,两块中间凸起的圆形结构,无固定音高。钞子与大钹相似,但大小比大钹小一倍。鱼口一般用黄杨木、梨木制成,是主要控制节拍的打击乐器。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艺术受到现代语境的挤压,观众数量急剧下降,传承和发展后继乏人,演出的质量日趋下滑,戏剧也面临着极大的考验。虽然祁剧在2006年被列入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8年被列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近年来,由于传承人相继作古,传承剧目相继减少,缺乏相关研究人员对资料的保存和整理,祁剧部分剧目和剧中各种绝技已面临失传。祁剧植根于湘土文化,祁剧高腔的音乐形态分析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对祁剧高腔音乐进行研究和归纳总结,有利于湖南祁剧高腔这一活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