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等专科院校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趋势的研究与分析

2020-12-06程丽云

北方音乐 2020年23期
关键词:声乐多元化教学内容

程丽云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阳泉 045200)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动了社会对综合性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综合型人才正在成为当下聚焦的教育热点之一。声乐专业作为高等专科院校起步相对较晚的专业,缺乏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人才,高等专科院校面临着转型难、创新难和提升难的尴尬局面,专科院校在专业方面始终与本科院校存在一定差距。现如今,国家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形式严峻,专科院校想要向本科院校看齐并拉近距离需要很大的时间成本,笔者认为可以从创新和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角度去思考提升声乐专业的教学效果,丰富声乐教学内容和教学内涵,增强人才的综合性竞争力。

随着艺术类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声乐教学正在向理念创新模式迈进。[1]多元化发展不仅是高等专科院校的未来趋势,也是推动高等专科院校声乐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国内院校通常将民族声乐教育作为普及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并在民族声乐教育的基础上结合流行唱法、美声和通俗等开展多元化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实现层次化教学。

一、高等专科院校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趋势的意义

综合上述研究,高等专科院校声乐教学顺应多元化发展趋势有两点重要意义。首先,声乐教学顺应多元化发展趋势可以打破传统声乐艺术表现形式和表演形式的固定结构,极大的满足大众审美以及大众对现代声乐多元化艺术表演的追求;其次,这也是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等专科院校声乐人才的培养需求,多元化发展趋势下的声乐教学让人才具备更强的综合竞争力,它是对声乐教学的延伸,是声乐教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2]

二、高等专科院校声乐教学现状

开展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人才,其中音乐教育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经。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历史因素的影响,不便学生将其应用实践,同时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工作竞争力,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类高等专科院校中。

我国高等专科院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表现。

(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我国高等专科院校的声乐教学基本上是以民族声乐教育为基础的,并加入对流行、美声和通俗的浅层教学。教学内容以高等院校编纂的教材为主,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培养,然而这种理论教学又受专科院校教师师资力量和专业能力的限制,使得学生的学习陷入僵硬刻板的桎梏。由于高等专科院校声乐教育起步晚,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模式研究和教学手段创新方面缺乏相应的能力,导致课堂教学的内容只能停留在课本上,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十分有限。

(二)声乐教学停留在理论教学上

高等专科院校作为培育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更应该以培养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人才为己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为社会输送大量的职业人才。然而我国高等专科院校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相结合,普遍强调课上教材教学,并且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树立。从就业方向来看,高等专科院校声乐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大部分从事的职业为小学音乐教师,然而由于缺乏实践,学生很少有练习和表演的机会,在步入工作后一时难以摆脱学生角色的影响,导致人才不能及时适应教师身份的转换。教育具有传承性,在学校里所学到的基础的声乐理论知识并不能完全支撑学生在今后教学中开展良好的教育工作,知识和技能的局限性也会因此影响到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导致所教授的学生在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偏差,进而影响到音乐教育和美育的发展。

(三)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式有待创新和挖掘

高等专科院校的声乐教学从教学形式上看较为单一,教学方式一般采用传统的课堂内灌输式教学,不讲求方法的科学性和创新性,教学方式有待创新和挖掘,而且现阶段高等专科院校的声乐教学也做不到因材施教,不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现有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于学生教学。

需要明确的是,我国高等专科院校的声乐教学虽然起步晚,存在一些不足,但是近几年教育改革的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部分专科院校已经意识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也在探寻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多元化声乐教学正在被尝试引入专科院校,高等专科院校的声乐专业教师也在分析和研究如何让多元化声乐教学落地专科院校的土壤,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学习到声乐技巧。随着我国高等专科院校声乐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完善,我国高等专科院校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多元化发展的手段和方式也会越来越成熟,高等专科院校的声乐教学终将会在多元化发展下更加贴近学生的需要,符合学生学习和就业的实际需求,帮助学生奠定更为扎实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从而提升声乐教学的课堂效果。

三、高等专科院校声乐教学走多元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高等专科院校声乐教学实行改革、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是为了实现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高等技能专业型人才,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教育全球化,艺术的发展早已经突破国界、语言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语言和不同种族之间的文化与艺术相互交流相互渗透,艺术发展空前繁荣,大众的审美高度在不断提升,对于音乐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和多元化,高等专科院校的声乐教学与时俱进,紧跟大众审美和艺术发展的新趋势,在教学中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可以促进学生的艺术技艺完备、促进声乐教学的全方位发展,从而在声乐教学方面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声乐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强化高等专科院校的教学成果。

四、高等专科院校构建多元化声乐教学体系的方式方法

(一)深化学生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

教学形式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能够提升教学效率,有效节约教学资源。高等专科院校与专业音乐学院不同,高等专科院校在声乐教学时可以选择依照实际情况,也可以选择采用统一的集体课的形式开展教学,或者是采用本文中所提及的小组形式的课堂教学。

在高等专科院校中开展多元化教学实质上是为了多方面、多角度的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应用人才,激发学生的多元化创新思维,最终为社会培育出优秀的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4]。正如笔者在上文中所阐述的,我国高等专科院校现在还做不到因材施教,换个角度思考,想要做到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教学方案实现对所有学生的针对性教学是很不切合实际的,但是可以从其他方面探寻可替代的方式方法,在课堂上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在统一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的形式进行小组教学。分组教学可以有效的将视线和关注点缩小在小规模的学生身上,声乐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和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比如学生的嗓音条件、适合的唱法和演唱技巧等,在充分了解后有助于声乐教师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给学生们提出适合他们个人发展的声乐演唱技巧,这种系统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熟练的运用声乐演唱形式,提升学生的演唱方法和水平。此外,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声乐教学也可以让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民族、美声和通俗唱法的融合技巧,找到适合自己的声乐演唱方式,从而挖掘出和塑造出有个人特色的音乐风格唱法。

(二)灵活选择课堂形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就业相配合

首先,高等专科院校的声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应满足学生的就业趋势和需要,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以基础声乐理论知识为主,这一部分可以适当采用集体学习的形式,而在进行细节如发声教学时可以采用回小组教学的形式,这一形式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其次,高等专科院校的声乐教学应考虑到学生的职业规划,贴合学生的实际就业需要,对于就业后想要从事音乐教师岗位的学生而言,集体形式的课堂教学和“实战演练”更有助于学生提前适应教师的身份,帮助学生及早进入教师角色,这种理论教学和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和就业相配合的理念更有利于实现高等专科院校的教学目标,定向培养综合型应用人才,为对应岗位培养出高素质的从业人员。

(三)丰富声乐教学内容,推动多元化教学开展

声乐教学多元化并不是将美声、通俗和流行唱法等演唱方式简单的拼凑在一起,需要教师必须熟练了解多种演唱方式的风格和特点,有能力将不同的声乐形式技巧性地融合其风格和唱法,最终将这种演唱方式准确地教授给学生,实现多元化声乐教学[5]。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所掌握地声乐知识有限,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和传授,因此选择多元化声乐教学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在采用多元化授课时恰当引入不同演唱风格地声乐理论知识,了解古今中外,并在教学过程中有能力简单地演示一下如何进行多元化创作,通过举例方法让学生更加了解教学内容,有效掌握和消化声乐知识,开阔学生地声乐理论知识,夯实学生地演唱能力,进而促进其多元化发展。

(四)科学选择教材,注重教材内容和风格的多元化

高等专科院校声乐教学和专业音乐学院不同,后者旨在培养优秀的音乐人,而前者教学更加侧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强调技能训练[6]。对于高等专科院校声乐专业学生而言,与就业方向相关的曲门应是其首选曲目,曲目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国曲目,其他的曲目可以作为辅助性教学内容加以学习,这是因为当就业方向初定或已经定在音乐教师方面的学生毕业后,在校期间所学到的东西应该是能够被应用于工作教学中的,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应以实际需求为主侧重基础声乐理论知识教学,科学选择教材,同时还应注重教材内容和风格的多元化,比如可以选择初级中国声乐作品、儿童学唱曲目等,教师在选择外国曲目时应谨慎挑选,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情趣审美为主要目的,让其发挥辅助作用,而不是完全将外国曲目纳入主流教学内容中来。

(五)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高等专科院校的声乐练习应围绕两方面进行:一是发声技巧的练习,二是歌曲演唱的练习,练习发声技巧主要练习气息、共鸣和喉头位置,而歌曲演唱练习则是对作品演绎的练习。从现阶段我国高等专科院校课时长度来看,90分钟的课时长度需要合理安排,才能最大效用地训练出效果。这90分钟中,留给发声练习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在30分钟内合理安排发声方法教学、呼吸教学、声音强弱教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用嗓习惯和发声技巧;其次,应再划分出30分钟左右的时间用于歌曲演唱,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快乐,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良好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分辨出学生的出错处,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第三,在课堂安排中还需要在下课前预留十到十五分钟让学生们集体合唱,作为一节课的解为。

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应着重考虑到教学效果,提升声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有上述的基础模块,再根据每个班级和教师教学经验的不同增加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最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7]。

(六)加强与其他音乐课程的结合,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

高等专科学校在声乐教学中可以融入一些其他的音乐课堂,如乐理、合唱、即兴伴奏等,以此来丰富声乐教学的内,拓宽学生的声乐知识深度和广度,同时,这些知识本身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在经过有机结合后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为学生日后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8]。其次,加强与其他音乐课程的结合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反过来促进学生日后的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现阶段高等专科院校中采用的仍旧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相对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因此,应当鼓励教师积极创新,尝试引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声乐专业技能。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艺术思潮受到外来文化的剧烈冲击,民族文化不仅要注重对传统艺术的传承,[8]还需要打破传统的艺术形式,培养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声乐多元化教学内容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声乐诊疗室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