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动物遗传与分子进化创新团队简介

2020-12-05云南省动物遗传与分子进化团队

云南科技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家养带头人院士

云南省动物遗传与分子进化团队

动物遗传与分子进化团队组建于2009年,前身是云南大学西南资源动物研究所,主要开展野生珍稀濒危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旨在推动我国珍稀濒危动物保护和家养动物经济性状挖掘,为国家战略遗传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团队由张亚平院士和于黎研究员挂帅,历经十余载栉风沐雨,先后晋升为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创新团队和云南省创新团队。团队现有研究员5名、副研究员1名、助理研究员1名,高级实验师1名,其中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3人,云南省万人计划3人。

团队带头人于黎研究员,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万人计划”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云岭学者”等,荣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五四青年奖章”等。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分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灵长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遗传学会动物遗传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等。

团队带头人张亚平院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名誉校长。获“生物多样性领导奖”(Biodiversity Leadership Awards)、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长江学者成就一等奖、云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在2位带头人领衔下,团队立足于云南得天独厚的动物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国家战略需求和国家相关学科前沿,针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中生物多样性演变过程和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动物遗传多样性形成、演化及保护研究,在野生动物遗传多样性、濒危机制和进化历史,家养动物遗传多样性和驯化历史与机制,基因组多样性与进化等三大特色研究领域进行了战略布局,并获得了诸多重要突破,例如:成功解密了非人灵长类中海拔分布最高的金丝猴属物种适应高海拔生存能力背后的遗传学因素(Nature Genetics,2016,封面),追溯了迄今为止川金丝猴最完整的起源和群体历史框架(Molecular Biology Evolution,2019),为云南省生态系统等具有关键作用且研究薄弱的珍稀濒危物种的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动物保护管理决策体系提供支撑;解构了多种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家养动物区域适应的遗传基础(Molecular Biology Evolution,2014/2019;Cell Research,2017),建立了全球首个犬类SNP数据库(Nucleic Acids Research,2015),为合理保护和开发家养动物优秀种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揭示了动物多倍化稀少与基因组剧变、休克的遗传关联(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6),以及异源多倍化的遗传基础(Science Advances,2020),为发展遗传多样性理论、提出研究新策略、探讨生物多样性演化基础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

张亚平院士

于黎教授

通过以上研究领域的深入推进,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及竞争力的年轻研究团队。共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800;自2010年以来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联合基金、973计划课题、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9项,总经费2 260万元。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4项,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1项。毕业研究生140名,在读研究生68名,云南省优秀科技论文和研究生学位论文15人次,国家及省级奖学金和奖励32项。

成绩属于过去,成长着眼未来!我们热切期待各路英豪、莘莘学子加入我们团队,砥砺前行,共筑辉煌!

团队合影

猜你喜欢

家养带头人院士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看!这些家养植物,赏心悦目但要小心
院士速递
贫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鸡吃石子的秘密
我家的小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