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档案文化精品的创作
2020-12-05王玉凤
文·王玉凤
档案既是信息资源,又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档案资源开发工作是以馆藏档案文献为主要材料,以主动提供或报道档案信息内容,以服务社会为主要目的,在深入研究档案资料内容的基础上,以专题的形式,对档案材料进行收集、筛选、加工,转化为不同形式的文化产品。在档案事业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把档案置身于历史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中去挖掘、开发,创作档案文化精品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体验和审美鉴赏,让社会公众深层次地了解档案,提高对档案的自觉保护意识,推动档案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创作档案文化精品的重要意义
(一)档案文化精品是档案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向社会提供利用服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对馆藏档案资料进行开发利用,有助于推动和促进本地区的文化建设及对人文历史等各方面的研究。如全区各乡镇依据档案资料编写的地方党史、区域史志等文化产品,可以帮助社会大众更多地了解本地区的革命发展史。
(二)档案文化精品是保护档案史料、方便利用的有效措施。馆藏档案资料基本上都是孤本,且时代久远,纸张既脆又薄,很容易在利用过程中破损,影响档案资料的寿命。倘若以汇编形式将档案编写成史料向查阅者提供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档案原始资料,让档案资料保存更长久些。前几年各机关事业单位为编报本单位的历史沿革、大事记、人员编制情况等信息,频繁地到档案馆查阅资料。为了减少这些档案资料在利用过程中的破损,我们让其先参考馆藏的《淄川区志》《淄川区组织史资料》等档案文化产品找出查档线索,再开始调卷,以减少原始资料的翻阅次数。可见档案文化产品的编著,既提供了优质的查阅服务,又保护了原始的档案资料。
(三)档案文化精品可以提升档案部门的社会地位。通过创作档案文化精品,向社会提供档案文化成果,使社会大众不但看到档案的利用价值,还加深了对档案工作的了解,能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如我馆根据馆藏资料编研开发的《淄川馆藏档案精品选》《淄川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文献1978—2018》《淄川区重大活动图片集2017年》等文化产品,在每年的6月9日国际档案日通过馆藏资料制作的图板、宣传单等进行科普宣传,既扩大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又提高了档案馆的知名度。
(四)档案文化精品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档案开发利用除具有存史、资政、文化功能外,还有很好的宣传作用。利用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料,特别是馆藏的本土文化资料,编研开发档案文化产品,可以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的宣传,发挥陶冶社会大众情操、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作用。
二、创新档案文化精品的新思路
(一)选题有创意又实用。档案开发工作是将馆内静态的档案资源转化为动态的、可供利用的信息资源的加工制作过程。选题要贴近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贴近实际、贴近民生、贴近百姓,有效地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在选题上要紧跟时代主旋律,把握时代脉搏,在习惯性思维的前提下找寻新的探索和突破,尽量避免题目过大过偏。要以馆藏档案为基础,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村庄延伸,广取博览,最大限度地挖掘档案信息的潜在价值,创作高质量的档案文化精品。
(二)选材有创新。在创作档案文化精品的选材上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可以采取以自我创作为主,与区志办、党史研究部门、图书馆等其他单位合作为辅的编创形式,加大对馆藏资料内部的发掘力度,并多方搜寻馆外的辅助材料,以弥补馆藏档案编研资料的不足,共同创作高水准的档案文化精品。
(三)质量要高、层次要深。编纂档案文化精品是档案部门的职责所在,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可以抓住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历史问题和热点问题,把档案资料开发成既有史料性,又有可读性、趣味性的宣传材料,向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撰稿,借助新闻媒介扩大读者范围。也可以配合本地区政府的重大活动,与宣传部门联合,组织档案宣传展览,把档案信息资源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之中,以通俗化、大众化的档案文化产品向社会展示档案的价值,让出自于社会的档案以新的面貌回归社会、回报社会。
总之,档案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记录,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独特的优势。在积极拓展档案开发思路的同时,可加大档案征集力度,以丰富馆藏档案文化资源,适应新形势下档案文化建设的需要,让档案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地为本地区的中心工作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