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中的春风和秋雨

2020-12-05梁谷音

曲学 2020年0期
关键词:台步杜丽娘嗓子

梁谷音

我也没有稿子,只有提纲,和大家谈谈心。昨天我听了专家学者的讲话,今天真的不敢上台讲。他们讲的理论,我晚上消化都消化不了,要花很长时间再去琢磨,再去学习。有的观点我从来没听说过,我怎么敢跟他们在一个讲台上讲?我这个人很懒惰,我会写文章,可我懒得提笔写。钱保纲老师问我讲什么题目,我就说我讲“曲中的春风和秋雨”。今天我要讲三个曲子,其实还有“冬天的寒意”,第一个曲子是《说亲》的[锦缠道],第二个曲子是《离魂》的[集贤宾],第三个曲子是《描容》的[三仙桥],这三个曲子三个行当。

昆曲最大的强项是文本,音乐的唱腔是为文本而服务的。那么经典的文本,就必须有相当精致的唱和念。这两个都要由我们演员来完成,还得做、舞,融在一起,是一种整体艺术。所以,光讲唱腔,我觉得真的蛮难讲的。

我也是糊里糊涂就考了戏校,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糊里糊涂进了昆曲的殿堂。但是很幸运,这一生能和昆曲结缘,那真是上天给我的赏赐,真的很开心。我主学是跟张传芳老师学,但他教我的时候精神已经不是很正常了。他的动作,一个都不会变,完全一百遍一百遍地一模一样,但他在唱上没有很细地讲,我的唱主要是沈传芷老师教的。当然,也得过俞振飞老师的真传。我小时候的嗓子要比成年以后好,那时候俞老来看我们上课,大家正在唱《浣纱记·打围》的群唱。我扬起了嗓子,那么多女生就只听见我一个人,吼着嗓子唱,那时候我没有假声,都是真声。俞老师就讲“这个孩子有嗓子”,后来他就渐渐地把我叫到家里,《絮阁》、《藏舟》,包括《扫花》,陆续不断地教我,所以我在发音上得到了俞老师的启发和教导。在表演上,是沈传芷老师给了我90%的表演,沈老师是最讲人物的。最后演戏,基本功是张传芳老师教的。人家讲你现在的《活捉》,怎么近80岁的人,还能台步走得那么好,其实已经不好了,张老师的台步比我要好十倍百倍。所以我此生有幸,得到这几位老师的教导。

曲中的春风

那么,言归正传,我为什么说要唱出曲中的春风?那就是《说亲》[锦缠道]。我是跟姚传芗老师学的这个戏,他就跟我说一句话:“梁谷音,这个戏一定要性感!”唱要性感,表演要性感,台步要性感。我说老师,表演性感可以,这个唱怎么性感?这个台步怎么性感?唱就是要嗲,嗲得台下的观众骨头酥。你的台步要去学模特儿。因为田氏一夜没睡觉,像模特儿,懒洋洋地,似走非走的那种,都可以带进去,这是综合性的人物塑造。我就一直在琢磨,怎么表现出性感?我就想象春风那样,给观众春风拂面的感觉,从脸上轻轻地过去,给他一阵春意,然后唱出你心中的春意盎然,引得男观众心里有一种骚动。因为这个田氏是已婚女子,已婚女子思春的程度比少女更强烈,因为她已经经过了,她不满足,庄周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来了一个楚王孙,这么一个少男俊男,这么会挑动她,虽然是假的。但假的比真的更强烈,所以她一夜没睡。

田氏一上来的引子就是“纱窗清晓睡觉起,唉,伤心有口难言”。她一夜没睡,现在满心都是楚王孙。我自己的体会,这段[锦缠道]的唱,不要把嗓子全放出来,就是幽幽咽咽地在跟观众诉自己的心声,她又不敢完全讲那种思春,那种春心荡漾,但是又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所以[锦缠道]前一句白口,“好闷人也”,她只有气,没有音,连讲话都是懒洋洋地。唱第一句“自嗟呀”,老师教的时候说“呀”字透气。我琢磨了半天,我觉得最好是一口气。可是我现在这个年龄,一口气达不到这个要求了。“自嗟呀”,“自”后面透气。哎呀,怎么办哪,就是那种味道,你不要把嗓子都放出来,70%就够了。你想田氏一身白衣裳,一块红手帕,整个就是在灵堂上思春,你说这是什么一个感觉,对吧?她真的很勇敢,她也压抑不住,在那么雪白的灵堂上拿出一点红,这段唱就是这一点。“处深闺年将及瓜”,“瓜”要透气。她把手绢拿出来……不行,这是灵堂,我怎么能在灵堂上拿块红手帕,又没办法。“哞”,是哑的,不能像我后面要说的[三仙桥]里的“哞”。田氏从结婚以后,就一直在云上水上山上,做一个道学家的妻子,冷漠地生活。那么这一段就是静静地,很优雅地,似说非说地,轻轻地缓缓地,和观众聊天。聊自己见了王孙以后,那种春意盎然、按捺不住的心情。但是到最后几句,“哎呀先生哪”,爆发出来,你怎么就死了呢?“闪得我鸾孤凤寡”,要唱出寂寞。下面阳光来了,楚王孙来了。“猛然自撑挞”,拿不住自己了,“好难拿”;最嗲四个字来了,“心猿意马”,“马”这个腔要非常强调,但是又不能非常响亮,“这心猿好教人好难拿”,这段曲子就结束了。我不知道我唱的有没有把春风拂到你们每个人的脸上,我希望达到这个效果感觉。

《说亲》是一个六旦五旦都能演的戏,田氏的声音要特别甜,特别年轻,声音要靠前一点,这个声音我就是在鼻子上。对着老苍头叫“老人家”,也要叫得嗲,用女人的特色来打动这个老头子,你要给我说出来你家公子是怎么回事。所以这段唱我的声音是靠前的,基本上是拿六旦的声音来演。当然,六旦,像小春香就更年轻了,小春香的声音是跳跃的,像麻雀一样。田氏声音的“年轻”不是春香的这种,是介于六旦和五旦中间的感觉,就像春风拂面,透心,希望达到这个效果。当然,这个效果不是光靠唱,还有表,还有舞。这个就是曲中的春风。

曲中的秋雨

下来就是秋雨,那就是《离魂》的[集贤宾],我最喜欢这个曲子。但是,《牡丹亭》这个戏轮不到我演,因为我不是这个行当,轮不到我,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会去演《牡丹亭》。正好华文漪走,给我这个机会,而且我们的关系非常好。人家说一般是要勾心斗角,我们俩真的没有。她到了美国就让人家带了一个口信:“我的戏,梁谷音尽管全部拿过去演。”这份姐妹情真的让我感动。人家也说: 华文漪当团长,你能生存吗?我能吗?她一个戏,我一个戏,她《长生殿》,我《潘金莲》。问题是她是团长,她《长生殿》当时是5万,当时5万不得了,对吧?我说我《潘金莲》1987年是2 000元,就这个区别。钱她掌握的,但是戏她让我演的。她一个戏,我一个戏。她排《洛神赋》,我弄《蝴蝶梦》。所以,我能演《离魂》,我觉得也是老天给我的。《离魂》,让我有启发的是什么呢?1998年,在台湾贾馨园先生家里清唱,张继青唱了这段[集贤宾],竟然有这么好听的曲子,当然她也唱得好,太好听了。这个戏,我说我一定要“步你后尘”。

那么真正地让我有机会唱是2008年。那年在北京湖广会馆,我看到了坂东玉三郎的《离魂》,他唱的昆曲肯定是不道地的,但他那种冷艳,那种安静,那种静悄悄地死去,带着希望死去,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我一定要演这个戏,那时候已经没有老师了,我当时已经67岁了,也到了可以自己掌控的年龄了。坂东玉三郎,我5月在北京看到他的戏,我10月在上海办专场,有一个新的没有演过的戏,就是《离魂》。

因为是中秋佳节,那是秋天,词又是“朦朦月色微微细雨”,那就是秋天的雨,那个意境一定要唱出来。小时候唱是凭着嗓子哇哇地唱,成熟后的唱是靠年轻、响亮、阳光。现在唱,是唱韵味,是唱灵魂。你再拼嗓子,拼不过年轻人了,包括你的扮相,你要像单雯那么漂亮,不可能,对吧?只能靠你的韵味,靠你的魂,来给观众一种交代、一种享受。所以[集贤宾]是一定要唱出韵、魂。它的魂就是离魂。杜丽娘今天要离开自己的魂了,她自己知道,“残生今夜雨中休”。这段曲子我真的很怕,因为我的强项是高音,这个曲子是中低音,我绕不下去,但是我太喜欢这个曲子了。所以现在叫我演《牡丹亭》折子戏,老师,你演什么?我说我不演《惊梦》,演《离魂》;不演《寻梦》,演《离魂》。我觉得我这个年龄更合适。那么《离魂》的声音,要比《说亲》的声音往上一点,略微醇厚一点,要学一点京剧的程派。程派的唱,有那种气息掌握整个剧场的张力。唱《离魂》,要有掌握剧场的那种悲的气氛。当然我们不要过度悲,一种伤感,伤感中带着希望。最后一句“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杜丽娘是带着一种希望走的,所以“朦朦月色微微细雨”,用气声。因为我的老师已经走了,沈老师也走了,姚老师最后教我几个戏,《佳期》也是他教的,《活捉》也是他点拨的。《说亲回话》,他讲你要用气带动你的腰,用腰带动你的舞。然后腰、气、舞再塑造剧中的人物的年龄,更有感觉。所以人家说,梁老师,你怎么浑身就是用腰来带?我说这是姚传芗老师教的。没有腰,你就不是女人。像潘金莲,幅度比较大;《说亲》田氏,幅度比潘金莲小一点;《离魂》就更要安安静静地,基本上没有动作,就是靠这段唱。这段[集贤宾]你唱好了,《离魂》百分之七十八十就有了。但是光唱不行,你得有感情,有她的意,有她的魂。

前四句白口,“哦……”下雨了,“朦朦月色,微微细雨”,推窗,“仓郎郎”小锣模仿雨声。中秋应该是团圆的日子,可是我就要走了,“唉——”,这一声叹气,要把心,所有感动都放进去。“海天悠,问冰蟾何处涌”,“蟾”,有气无力,但要有字。“问冰蟾”声音要靠后,要醇厚。其实杜丽娘年龄比田氏小,但声音要比田氏成熟。因为她的文化,此时此景,不同于《寻梦》的春意绵绵,这个时候杜丽娘走得很安静很安然。下面这个“看”,就不能那么低沉了。“看玉杵秋空”,“玉”是入声字,但不能断得重,断得太明显,否则人物就被破坏了。入声字也要分,不能都“咚咚咚”地一样处理,有些入声字就要轻轻地,有的入声字就要强调。“甚西风吹梦无踪”,为什么西风把我的梦都吹散了,怎么都没有踪影了?“梦”,是梦里的情人,不是真的情人,这梦里的人也没了踪影。这就是整个[集贤宾]的感觉。杜丽娘知道自己要走了,她很安静,带着一种失望,但是也带着希望。希望在哪里?就在最后一句“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月落”两个入声字,第二个“落”我就淡化了。“红”要带着希望。第二句重复唱“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时就轻一点……唱完,人就走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秋雨,不是冬天的寒意,也不是春风,而是秋天的绵绵细雨,不是暴雨,绵绵地在你身上落,有一点点湿,但没有全湿。这段曲子很难唱,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唱到位,还需要努力。

我的唱,在“文革”时是有过有非议的,大家觉得梁谷音的强项是表演,她唱得太陈旧了,希望我能时代感一点。我也很苦恼,我也想时代感一点,但怎么个时代感我也不懂。所以我没办法改变,还是依旧这么唱。我们三本《牡丹亭》,文化局领导要有一个老演员,当时就找我谈: 梁老师,你的表演、你的身上是毫无问题,但你的唱太陈旧了。就把我刷下来了。“陈旧”两个字怎么弄呢?现在随着年代的变化,观众也在变化,观众越来越要求昆曲的原生态。所以这几年好像对我的唱没有这种非议了,觉得梁老师的唱很传统。我就是因为变不了,所以我就按照自己的风格唱。

最后我简单地讲一下冬天的寒意,就是《描容》的[三仙桥],[三仙桥]是沈传芷老师手把手教的。唱正旦,讲真话,我的嗓子是不够的,正旦要有一种“女花脸”的感觉。赵五娘,不能像田氏、杜丽娘那样娇娇弱弱的,“啊呀公婆呀——”,要有一种爆发力,要有一种震撼,要有一种冬天的寒意透到观众的心里。“我自到他家呵!只见他两月稍优游,其余的也都是愁。我只记得他形衰貌朽,便做他孩儿收,也认不出是当初父母。总认不出是蔡伯喈当初的爹娘,须认得是赵五娘近日来的姑(啊呀)舅。”

好,谢谢。

猜你喜欢

台步杜丽娘嗓子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程砚秋说功名
程砚秋说功名
程砚秋说功名
浅谈戏曲表演中花旦角色应具有的基功
没有说出的话
没有说出的话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
尴尬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