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课堂教学梯度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020-12-05杨延萍福建厦门市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

教书育人 2020年17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言表达语言

杨延萍 (福建厦门市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

2011 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指明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即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要着力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遵循学生认知发展及学科规律,充分研读教材,设计练习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先教再放,或先教再扶后放,让学生掌握抓住关键词,理解作者的表达特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强化语言技能

1.用规范语言

要想让学生获得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需要讲究方法,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设置新授、练习、巩固、反馈等环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扎实有效地教,以此来实现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如一年级上册识字“大小多少”一课,教学识字“鸭”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说各自的识字方法。学生使用的办法有形声办法识记、谜语识记、换一换识记等,教师相机植入语言表达的训练点。教师借助旧知做示范:“把田地的‘地’的‘土’字旁换成‘亻’字旁,变他人的‘他’。”练习说话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表达支支吾吾、断断续续或不完整的情况,但他们会真切体会到简单的一句话要说好很不容易。教师要完全接纳,不厌其烦地反复示范、指导,直到学生能较完整地表达。多请几个学生:“请你学着他的样子完整地再说一遍”加以操练。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谁能给自己认识的字‘换一换’偏旁,在不需要老师帮忙的情况下把话说清楚?这很重要哦。”以此继续巩固说话训练成果,同时检验学习效果。从不会到会,加上给予充足的时间练习巩固,既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把一句话说清楚的重要性,又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2.历练概括

理想的语言表达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充分用好教材,找到语言点,依据课标要求精心设计,用设计感吸引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要求学生把书盖上,说说小猫喵喵对老屋说了什么。学生述说时若有支支吾吾表达不清的情况,教师应允许学生向他人求助,力求在他人的帮助下把句子说通顺说完整。教师以“谁再来挑战”连续指名学生说,达到“说好”的效果。开始,学生基本会按课文原文内容说。老师继续提问:“谁能完全用自己的话将课文意思表达出来?”学生说,教师关注是否把话说清楚,并协助学生把话说清楚。继续提高要求:“没人提醒,能自己说清楚吗?”每一层训练,教师都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提高要求,如“谁能更简单地说一说?”“还有更简单吗?”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有坡度,反复操练,扶放适度,能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文本内容,提升学生归纳文意的能力。

二、培养思维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表达与运用语言文字的最佳基地。教师引导学生读懂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所蕴含的情感和思路,这也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基础。

1.有序表达

学生普遍存在条理性思维能力较差的问题,教师除了训练他们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外,还要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作者的表达特点,比如文章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和怎样结尾,作者是如何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将所要写的内容描述出来,并在体会领悟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的基础上,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吸纳,从而形成学习规律。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时,教师可以先出示文章的开头“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和结尾“……醒来,枕边一片湿”,让学生读一读,再谈感受到什么。之后,教师告诉学生,读文章要特别留意它的开头和结尾,很多情况下,开头和结尾会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如“父爱之舟”为什么要写“梦”,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学生发现将首尾融合成一段话后,答案一目了然。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逐渐懂得分析文章结构,能把观察获得的信息准确地表达出来,语言的条理性自然而然就能得到提高。

2.领悟意图

细读作者的表达形式是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前提。如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中第17、18 自然段连续出现2 次“妈———”;第32 自然段出现了4 次“立刻又”。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表达?学生在这样的表达方式中体会到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体会到母亲为了多挣钱不敢浪费时间,感受到的是母亲的那份辛苦与勤劳。经过长期积累阅读经验,循环往复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3.读析字句

真正的朗读不能与词句的理解相脱离。给完整的语段,让学生在不偏离语言环境的基础上去理解,多读,读好句子。如教会学生在朗读中辨析标点。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第3 自然段出现“妈妈,妈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妈妈前一个是“逗号”,后一个是“!”。为什么用不同的标点符号呢?你觉得要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出示完整句,引导学生去思考语言和情感有什么不同,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再如,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第1 段“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教师通过让学生自读——齐读——指名读。再出示“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是一对朋友。”学生进行对比读后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解析关键词“非常好”,学会感受字词的感情色彩,体会情感后再度回归文本感悟从哪些地方知道红头和青头是非常好的朋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敏感性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里,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能力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教师再给一个段落,或学生自己找一个段落,采取组内协同学习,读通语段,解析关键词,找出“青头”和“红头”是好朋友的依据,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通过不断的训练与积累最终形成自身的素养。

陶行知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课堂上教要有教的过程,学要有学的经历。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力,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练习与运用,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语言表达与运用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语言素养。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言表达语言
试析大班幼儿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刀
王承英:甘当中国语言文字的“保护神”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吴玉章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所简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语言文字规范 中华通韵(征求意见稿)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