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三全育人”机制体制改革*
2020-12-05刘彩红广东药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刘彩红 (广东药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随着国家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行的重大改革及结构调整,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且非全日制考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招生类别及培养形式逐渐增多。国家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改革确实为国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带来很大契机。但是,随着在校研究生规模的不断增大,研究生之间学科专业能力差距大、年龄跨度大、社会经历差异大、跨专业录取比例大等复杂的研究生生源给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难推进,任课教师的授课内容难确定,导师的论文指导工作难开展。而且,大多数高校研究生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可以根据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论文研究进展情况、研究生家庭情况及个人身体原因或创业需要申请提前或延期毕业,这使得高校研究生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急剧增加,而且效率不高、效果较差。可以说,研究生教育改革后原有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体制已不能满足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实际要求。
一 当前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校-院二级管理不顺畅
虽然当前大多数高校的研究生管理采取校- 院二级模式,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文件,明确了管理职责。但由于受之前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统管研究生工作的思维影响,二级学院管理人员的工作普遍缺乏能动性,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完成校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安排的任务,缺乏管理工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同时,由于研究生教育校-院二级管理模式还处在摸索阶段,对很多培养环节的管理细节思考不周,一些工作存在着重复管理与管理空档的现象。如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师要负责,辅导员要负责,校级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学生管理的人员也要负责,但由于没有真正理顺工作关系,出现不仅办事手续烦琐,管理资源浪费,同时也出现有功大家抢,有过各推脱的局面。尤其是对于一些突发性的、应急性的事务处理没有相应的管理文件和制度支撑,校-院两级经常会出现因为这类问题互相扯皮、推卸、逃避责任等现象,研究生管理工作效率较低,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二)管理效率低
1 培养管理难度大
由于扩招,研究生入学门槛降低,除了“双一流”等高水平大学,很多高校的研究生生源是专业基础比较差的,还有相当比例跨专业录取的学生,这都给高校研究生培养管理带来很大难度。而且扩招后,研究生由原来的小班教学变为大班教学,教师很难兼顾学生知识的统一。授课内容讲深入了,基础差的学生很难领会,讲浅了,对基础好的学生没有吸引力。这些都给研究生课程教学带来极大难度。
同时,很多研究生读研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只是抱着读了研究生可能好找工作的想法学习。这一部分研究生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对学习的要求是不挂科,更别谈主动学习学科知识,跟随学科前沿发展步伐了。他们对专业研究也没有兴趣,为达到毕业及获得学位的要求而胡乱拼凑论文。这部分研究生写出来的论文大都很空泛,没有针对性,理论性不足,没有科学实验,没有真实数据,实证性不强,有的论证甚至张冠李戴,牛头不对马嘴,这都给高校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带来很大难度。
2 学生管理难度大
扩招使得研究生的群体结构更加复杂,年龄跨度大、社会经历差异大、人生观、价值观差异性也很大。再加上独生子女等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当前在校研究生在集体观念上表现得较为淡薄,习惯被关心,对周围环境缺乏热情,不喜欢被打扰,与同学的主动交流过少。在面对课程学习压力、实验研究压力、论文发表压力、家庭经济压力及婚恋压力时,不知道也不想跟同学、导师、朋友及心理咨询机构沟通,不懂得寻求外界的帮助。在校研究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有的研究生无法自拔走上轻生的道路。也有一部分研究生,由于自身对交友、择偶及自身对物质品质的追求比较高,金钱的需求越来越大,不少研究生选择花大量时间做校外兼职来满足自己的财务需求,这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由于大量的校外兼职,人身安全难以保障,也给研究生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3 导师重学术成果轻学生管理
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普遍采取的是导师负责制。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强调“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学术道德规范,培养条件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导师制强调因材施教,针对研究生的个性差异,指导他们的思想、学习与生活。由于学校对导师的绩效考核主要指标是科研成果,导师最关心的是研究生的文章发表、实验进展及论文写作情况,很少关心研究生上课情况、身体情况、生活情况及精神状态等。而且很多导师因为性格原因自身也不善于交流,对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也不熟悉,学生不提出需求,导师也不知如何入手指导,导致部分研究生处于放养的状态。
4 辅导员角色缺失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学校要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建立起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努力形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辅导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但当前情况是:很多高校没有设专职的研究生辅导员,由于兼职辅导员的本职工作任务也是相当繁重,本身又不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专业背景,也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学校又缺少对兼职辅导员的绩效考评机制。再加上所负责的研究生多班级、多专业、多年级等复杂特点,兼职辅导员往往把研究生的思想管理工作推给了导师,自己只负责完成一些奖助学金发放、优生优干评选、入党评定等一些事务性的工作。
二“三全育人”机制体制改革方案
如何在高校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管理中落实“三全育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整合学校资源,切实形成育人合力,保障及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作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施行学校-学位授权点研究生管理二级模式
为使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利均衡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学位授权点在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学科建设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优势,将研究生教育融入学位点建设,更好地为学科建设服务。学校充分信任各学位授权点的工作责任感与管理能力。简政放权,大力推进学校-学位授权点研究生管理二级模式。研究生学院作为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宏观管理、制定校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划,制定规章制度和奖惩条例,统筹学校资源及对各学位点的指导和监督。各学位点所在二级单位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学校制定的各学科及学位类别研究生培养方案落实研究生培养计划。从招生环节开始介入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实践安排、中期检查、论文开题及答辩及就业指导等一系列工作。同时,负责本学科、学位类别的导师遴选与考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与管理、学位点评估等工作。
通过简政放权,加强了各学位授权点的学术权力,调动了各学位授权点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管理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各学位点通过对研究生进行较强针对性的科研训练,提升了学科的科研实力及科技创新能力,保障了学科建设的速度与质量。同时,通过简政放权,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从烦琐的研究生管理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发挥其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宏观调控作用。
(二)建设专业化的研究生管理队伍
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本科生不同。本科教育主要培养目标是规范统一的素质教育,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专业教育,注重研究生的个人职业能力发展,是强调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研究生培养目标注定了对研究生管理人员比较高的素质要求。不仅需要端正的思想觉悟,还需要良好的管理理论水平和优秀的职业技能。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保持不断的学习与提升,学校须重视安排各学位点负责人、分管领导、工作秘书、辅导员及导师等各研究生管理人员外出学习、交流与培训,使他们能及时掌握最新党和国家的研究生教育方针、政策,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从管理上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建立激励机制
研究生教育管理涉及从研究生入学到毕业及获取学位的方方面面的环节,包括课程教学、论文指导、实践环节及学生活动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管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服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是做好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为提升管理质量,学校需要建立有效的物质或精神激励机制,如设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评选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及优秀研究生任课教师、指导教师、辅导员及研究生工作秘书等,以及在职称、职务晋升中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惠政策等,使研究生教育战线的每一个员工都更有激情地投入研究生管理工作。当然只有激励没有约束也是不行的,也需要制定一些的惩戒机制才能保障管理的有效进行。如工作拖拉、任务完成质量差、工作态度不端正等,给予一定范围内的通报批评等。
总之,改革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机制体制,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注重因材施教、努力将最优质的资源配置给每一位研究生,力求实现“千姿百态”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