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旅游发展中几个关键问题剖述
2020-12-05侯满平曹秋香
侯满平, 曹秋香
(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北京100024;2.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发展旅游业离不开地学旅游资源,据2018年底人民日报海外版公布的行业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景区景点3万多个,旅游景区绝大部分都与地学旅游资源直接或间接相关,离开地学旅游资源很难发展旅游业。随着旅游业的快速扩张式发展,许多问题也不断地出现了,就地学旅游直接相关的景区景点来说,表现的问题更突出。近几年,随着大众化旅游时代的来临,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单纯的观光看风景式的旅游不再受到青睐,家庭自驾游、小团队自主游及休闲度假游越来越成为主流,传统游山玩水旅游的人次正在滑坡中,前几年一些传统山岳型的旅游景区(点)统计表明游客人次下降三成左右,有的甚至更高。传统旅游景区景点游玩的内容单调,服务质量不高,这就促使了这些景区景点想尽办法吸引游客,许多景区景点建起了玻璃栈道、观光电梯、索道、观光小火车及爬坡滑轨等大型的观光设施,尽显奢侈豪华。但是,一方面存在对旅游资源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导致一些地方对这类设施叫停营业,一旦叫停对这个景区(点)投资经营企业的影响较大,也产生了巨大的浪费。这一问题是许多传统山水资源型的地学旅游景区(点)所面临的困惑,如何解决好传统景区(点)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正是地学旅游施展才能的良机。
1 地学旅游研究的范畴
地学旅游是包括地质与地理领域的旅游,是以地学景观为客观载体,即以地质及地理景观资源及环境为主体内容作为吸引物,包装经营发展旅游业,以观光游览、科考研学、探险求奇、康乐养生、休闲度假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笔者认为,地学旅游研究的内容包括地学旅游资源、地学旅游特征、地学旅游研究方法、地学旅游开发方式、地学旅游经营模式、地学旅游规划、地学旅游人才培养、地学旅游生态维护系统等方面。地学旅游资源是地学旅游的基本依托,也是地学旅游中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可分门类作出专业性的详细研究,现在的资源分类粗浅,没有具体的解说,指导性不强,在实际运营管理中难以找到适用的资源分类详细解说。地学旅游要突出地学的特征,要有系统科学的研究手段及方法,这对提升旅游学科研究含金量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旅游学科被质疑科学性不足,没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支撑。因为旅游业本身实践性非常强,其直接或间接参与的部门及行业较多,又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经济行为,很难用专属性的专业理论指导旅游业。
地学旅游开发要有专属性,还要注重资源环境系统的维护,要开发与保护并重,许多地学资源是数百万年乃至数亿年形成的,一旦被破坏就损失巨大,这样的案例不少,甚至可以说是时常发生。这都需要针对不同类型地学资源进行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有效保护办法。例如,温泉资源不可能永无止境的开发下去,如何进行合理的开发非常重要。地学旅游开发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规划先行相当重要。但现在对规划的认识不足,许多规划做出来没有合理性及实用性,规划高大上,内容空洞,尤其是对地学资源的认识相当肤浅,规划缺乏科学性,甚至提供的指导方案或设计思路都是错误的[1]。这就需要对地学旅游规划进行探索研究。地学旅游经营模式也要有相应的独特性,不同类型的地学旅游景区(点)应有不同的经营策略,要有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阶层受众的经营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及服务效果,而不是用“一招吃遍天下”的传统经营模式。地学旅游还要培养有专长、有技术的人才。地学院校开办旅游地学专业是地学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地学旅游人才是发展地学旅游的重要支撑,没有人才就没有发展的可能。地学旅游要发挥地学的特长,在深刻研究地学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地学旅游领域的系列问题进行研究,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及现实的指导,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质量提升非常有帮助。
2 地学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我国旅游业从改革开放起步,实现了从“外事接待型”向经济创汇型转变,经历了从单一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两个市场到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个市场的发展过程,旅游业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大行业。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18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占比达11.04%[2],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行业专家认为大众化旅游时代已经来临。在这几十年大旅游业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地学旅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07年首批国家5A景区66家,只有极少数景区和地学旅游没有直接关系。据国家文化与旅游部公布数据,到目前为止250多家5A级国家景区绝大多数系以地学旅游为主要特色内容,毫不夸张地说,我国旅游发展史就是地学旅游的发展史,没有地学旅游就没中国特色的旅游发展大业。
地学旅游系从地学专业角度研究并探讨旅游领域的现象及问题,用地学旅游的理念充实提升旅游学术理论,增加旅游学的含金量,用地学的科学思维引领旅游业新一轮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地学(地质与地理)资源,甚至绝大部分的旅游资源都可以归属为地学资源。旅游业属典型的“啃老业”,即旅游业是依靠老祖宗老天爷留下的遗产资源而发展的,然而这遗产资源绝大多数都和地学资源相关。旅游资源按大类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世界知名景区还是小众市场的景点或休闲游玩点,都涉及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大气与太空景观、生物景观、文物古迹、古典园林、宗教文化、城乡风貌、民俗风情、饮食文化等地学领域的可观可赏性资源。旅游业也正是利用地质景观及地理文化与环境资源的差异性吸引游客前去游玩观赏体验,从而获得经济利益,带动当地发展。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商、学、养、闲、情、奇”等要素都是围绕当地的地质或地理特色开展相应的产业。近期各地非常火热的乡村休闲旅游,就是利用乡村地区的特色吸引市民去消费,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并促进城乡一体化。全国皆受欢迎的温泉康养度假旅游,就是利用了温泉地质资源,这在国内成了稀缺的旅游资源,许多投资商在寻求投资开发机会。近期异常火爆的民宿业就是利用一些乡野地区优势的自然环境资源吸引城市中的人们前往度假住宿,其卖点就是清新的空气及自然环境[3]。国外游如韩国济州岛、泰国普吉岛即利用了海洋海岸风光资源吸引中国游客蜂拥而至,一到节假日国内出现前往这些地方的机票及住宿等提前售罄的现象。旅游行业离不开地学旅游资源,地学旅游资源的特色才使各地旅游景点具有独特性,也是景点形成唯一性及含金量的重要条件[4]。
3 地学旅游关注的行业问题
地学旅游可以从多方面研究这一行业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 从理论上研究如何重新看待地学旅游的功能
地学旅游不仅能提供美学享受,感知大自然的纯美,还能提供人们健康愉悦的心境享受。顺应时代的需求,可以增加地学旅游景区(点)的度假生活功能。国内度假地稀缺,发展度假旅游功能是传统地学旅游景区景点获得新一轮发展的良好机遇。新的时代需求系广大生活在城镇的城市人的需求,因城市生活空间的压力,人们需要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生命延长的渴求,城市人要向生态人过度,未来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就是做一个生态人。这就对地学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功能价值,即生命(健康)价值,这也是地学旅游必须向现代人提供的新价值,旅游实业界正在提出并实施的康养产业,或称之为旅居生活产业。随着社会总体发展,人们的有效生命期越来越长,银发簇数量愈发庞大,传统居家养老的方式已基本过时,旅居生活即通过旅游过程来养生养老已经开始流行。这就需要地学旅游的生命(健康)价值功能得到大力发展。
3.2 挖掘地学旅游的价值,重塑地学旅游景区(点)的综合价值
首先要有赢利,没有赢利旅游业就难以生存,也没有发展下去的可能。这要求地学旅游从策划到经营的一系列过程,都要围绕着发展旅游的经济价值而展开,否则就失去了发展旅游业的物质意义。目前,社会突出的需求是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这也是近期乡村休闲旅游越来越劲爆的原因。城市人越来越需要优良的生态环境,旅游业没有生态环境就失去了发展的基本条件,因而坚守地学旅游的生态价值也是必需的。精神价值是发展旅游业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新价值,即游客在消费过程获得的新的精神价值。人是有高级心理活动及精神享受的高等动物,精神享受是最高级的享受,旅游过程中提供并产生的精神价值是独特的价值。这也是旅游业吸引大众游客消费的重要吸引力,没有这个精神价值的吸引力,旅游业发展既没有意义也没有社会价值。地学旅游也必须高度重视这一价值。地学旅游业要兼顾这三者的价值,少了其中一个都难以发展。这也是近期一些地学旅游景区(点)发展不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现代人的旅游需求已经随着社会全面进步而得到大大提升,甚至旅游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充分认识地学旅游的价值之基础上,地学旅游实业界要紧跟时代需求做好相应的物有所值的经营服务,用事实说话,提升地学旅游景区景点的形象,实现地学旅游的综合价值[5]。
3.3 如何科学合理开发地学旅游资源,引导地学旅游景区(点)的二次开发
这一话题似乎是老生常谈,前文也提及过。如何做好地学旅游资源合理的开发与保护,这关系到多个部门多个领域,最重要的是投资运营者的自觉行为,再就是公众与相关部门的监督及游客的自觉行为,还有就是严格按照规划中设计的容纳量及保护措施进行经营管理。要制定地学旅游景区(点)的评价标准,形成有区别的多类型指导性的评价标准。现有的标准是一个模糊的大统一标准,没有分类分层级,科学性不足,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地学旅游资源千差万别,须有一个分类指导性的评价标准,特别需要有一个分类的科学性的资源评价标准。另外,从地学旅游景区景点选址、规划设计到运营营销管理,都需要全新的地学资源开发思维及理念。并非所有的地学资源都适合开发旅游产业,正因为如此,一些地学资源被盲目开发为旅游景区(点),从而产生了资源的浪费或破坏甚至是毁灭性破坏。典型案例如甘肃张掖七彩丹霞屡遭游客破坏,引起公众广泛持续的关注。
4 地学旅游的人才培养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旅游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服务行业,不仅要求旅游职业人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求有综合服务能力,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现代社会技能,特别是要具有至少一门专业技能。
4.1 旅游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无特色,都是大众化的设置,没有本院校的学科特色,全国仅有少数旅游专门院校有些特色。虽然全国有1000多所高校开办了旅游管理类相关专业[6],但大部分都是紧跟时代发展而开办的;(2)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企业需求脱节。现代旅游企业经营面临日新月异的变革,新业态、新知识、新技能、新设备及新手段等层出不穷,而旅游人才培养的思维还在原地不动,旅游人才与旅游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3)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教材落后,与行业发展差距大[7]。旅游行业是一个应用性及变革性较强的行业,需要有实践经验的导师型师资,而许多专业师资缺少实践经验,甚至是对旅游专业基本不了解的教师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教材也没有与变化的旅游行业同步,这就产生了明显的人才供应质量与市场期望的差距;(4)教学实践薄弱,学生操作能力差。旅游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需要教学及实践同步进行。绝大多数院校都只重视理论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对行业不了解,更缺少实际操作能力;(5)自然科学知识浅薄。大部分院校只重视管理方面思维的教学,不具备自然科学教学的师资及相应的教学条件,旅游管理专业在各院校呈多样化的开办状态。这些原因导致旅游专业学生难以适应旅游企业需求,工作之后转行率大。
4.2 如何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
旅游企业特别是对高级专业管理人才需求量大,现实的人才供应难以跟上。旅游地学专业可以利用自身特色,做好地学旅游人才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利用地学师资优势及地学实践基地的优势,充实旅游地学专业的师资,结合长时段的野外教学实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地质地理资源,增强学生对地学旅游的兴趣,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的人才;(2)严谨务实地调整好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建设,更新并充实教学内容,增加旅游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引导学生选修管理学的基础课程,确保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地学旅游知识,适应工作岗位能力的需求;(3)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及管理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以高级管理人才的标准作为培养目标,力争学生毕业就可合格上岗[8]。
5 地学旅游的前景
地学旅游系近几年创新的一个概念,即在旅游地学理论的指引下,发展地质地理景观资源为客体的旅游业。发展地学旅游可以开拓新的旅游事业及旅游产业领域,学术方面可以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产业上可以促使一批传统的旅游景区景点升级转型。
5.1 发展地学旅游可以提升旅游产品含金量
发展地学旅游有利于提升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金量,有利于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旅游行业的整体质量,解决一些旅游景区(点)发展的瓶颈。例如嵊泗县小洋山岛有一位于海边崖滩凹坑处的岩块,由于天长日久海水波浪潮汐特别是偶力作用,将其就地频频转动使其由棱角状靡蚀成浑圆的圆球状,过去人们一直不认识它是海水潮汐作用之结果。只是根据其奇特之圆球状而想象是什么“仙人”的杰作并吸引了较多游客。后来人们对这种“神仙”作用不再感兴趣,以致前往观赏的游客也少了。但以后通过地质学家的观察鉴定证实,其为潮汐作用结果并在报刊上做了介绍,结果前往参观者又多了起来[9]。
5.2 发展地学旅游有利于对自然遗产资源的保护
发展地学旅游对自然遗产资源的积极性保护非常有利,为推进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正如陈安泽指出,新时代我国地学旅游发展条件优越。一是,我国学者在长期地学旅游的实践中,形成了独创的旅游地学新兴学科,奠定了发展地学旅游的科学理论基础;二是,我国先后建立了37个世界地质公园、72个国家矿山公园、207个国家地质公园、135个国土资源科普基地、84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数百个省级地质公园及新兴的旅游地学文化村。同时,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地学景观旅游景区及旅游景点有数千家之多,为我国发展地学旅游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0]。开发与发展地学旅游产业要从每个细微环节结合现实做深入研究,形成完善的开发与保护理论体系,着重强调对自然遗产资源的保护,为地学旅游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地学旅游业才能赢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5.3 发展地学旅游可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一些资源较好但又欠发达的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相当强的推动作用,如我国云南省早期发展旅游业及江西省近期大力发展旅游业都是较好的案例。另外,对矿产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发展也是一条理想的发展途径。如山西省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提升发展全省的旅游产业,以促使煤炭资源经济向生态文明型的旅游经济转变。江西省瑞金市利用废弃矿山开发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既节省了用地,又创新了发展旅游业的方式。对原废弃矿山进行了生态重建,结合当地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推出了大型红色文化旅游实景演出,已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也重新创立了当地的形象及品牌,获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5.4 发展地学旅游有利于解决当地人就业
发展地学旅游对解决好当地人就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有较大的帮助。许多地学旅游景区景点在利用当地资源的同时,也改变了当地人的就业方式及结构,一些原著村民变为景区景点的员工,部分村民成为从事遗产文化的从业者,甚至少数村民成为旅游企业的股东,相关的案例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在带动当地原住民就业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地学院校的学生及旅游行业人才就业,形成学以致用的良好社会风尚,从而带动社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