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2020-12-05庾巧

智慧健康 2020年28期

庾巧

(德阳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高血压是十分常见的慢性病,血压的增加使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或中风的风险显著增加[1-2]。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仍呈升高趋势,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3]。健康知识的缺乏、公共教育的欠缺等问题使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及治疗认识不足[4]。高血压的防治缺少不了健康教育,同时健康教育也是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途径,患者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实施护理的个体化和健康教育的个性化。本文通过回顾个性化护理在高血压健康教育中应用的相关研究,并对其在高血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1 个性化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概念

个性化护理是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而产生的护理新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注重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实施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5]。在整体护理基础上作出发展和改进的个性化护理,能够充分体现护理人文关怀和护理的高层境界,强调了人的个性属性、社会属性和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6-7]。

健康教育是护理程序中的一部分,健康知识的建构受患者主体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因素的影响[8]。刘纯艳[9]将健康教育概括为一种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在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体现为护士为患者提供促进其行为改变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促使患者自觉地采纳对健康有益的行为,以促进健康,提高生存质量。国内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模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计划性健康教育、随机性健康教育、循环式健康教育、个体式健康教育等[10]。

2 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应用

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工具,影响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效果,促进健康教育是一项护理工作的挑战[11]。迄今为止,较为成熟、全面、大多数临床研究者认同的健康教育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护患一对一教育、同伴教育、延续性教育。

2.1 一对一教育方法及应用

一对一教育中责任护士为教育者,患者及家属参与健康教育。这种教育方法责任护士能针对患者的血压及检测、体质指数、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具体问题,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使患者能按照计划更好的坚持实施[12-13]。随着科技进步,一对一的教育方式不仅是面对面,还有很多依托互联网,如微信平台,进行健康教育。有研究[14]通过构建了“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高血压病微信管理平台,优化了资源配置,协调了医院、患者与社区功能。这种微信管理模式初步实现患者在线的健康管理,强化了高血压知识,改善了患者高血压的预防和自我保健行为[15-16]。

2.2 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患者之间的一种教育方式,具有相似经历、背景或因某种原因而产生共同语言的患者共同分享信息、想法或技能[17]。同伴教育中患者之间是病友关系,有感同身受的体验,有利于相互之间进行信息交流,能够分享好的疾病管理经验和方法。Chu-Hong Lu 等认为[18],同伴之间互动式教育研讨会可能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计划中最有效的策略,以改善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缓解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临床风险因素。可根据我国医疗现状,借鉴国外成功模式,充分利用同伴教育的优点[19]。许琴等发现[20],同伴教育让患者更能欣然接受新知识、观念和技能。同时,同伴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血压控制及改善脂质代谢指标[21-22]。

2.3 延续性教育

我国延续性的护理主要集中在基于医院的医疗体系下,通过对患者个人和居家环境进行专业评估,并给出指导意见[23]。延续性健康教育是国内外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核心理念强调患者在院外漫长的治疗过程中的自我管理作用[24]。这种延续性的健康促进手段,能够稳固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加强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和主动控制血压的积极性。有研究[25]建立了通过社区全科医生进行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健康管理模式,该模式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服药依从性,加强了自我效能。由于饮食行为的复杂性,有研究[26]通过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使患者获得了更好的健康教育知识和营养需求。

3 小结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一直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如何使患者坚持健康管理更是难点。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指导患者的基础上,全面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和家庭环境,针对患者的具体问题和特殊性进行健康教育,患者更能接受所接收到的知识、观念和技能,并能执行下去。因为患者能坚持健康管理,血压、血脂、体质指数、生活习惯得到改善,增加了患者控制疾病的信心和舒适感。同时,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克服对疾病的恐惧和担忧,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或延缓并发症,最终使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国外对于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数不胜数,并且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逐步运用于临床中。然而,现阶段对于高血压个性化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仍需深耕。虽有大量试验研究证明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控制血压、改善生存质量确有效果,但仍缺乏大样本、长时间随访、具体干预方案的研究。此外,我国对于高血压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的研究较少,仍需要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