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课外有效沟通的路径探究

2020-12-05王雨婷浙江杭州萧山技师学院

教书育人 2020年34期
关键词:课外师生家长

王雨婷 (浙江杭州萧山技师学院)

在学校中,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愉快地传授知识,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达成默契共识,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一、组织课外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师生有效沟通的目的正是为了促成这一目标的达成。“只有身体的全面活动,才有大脑的全面活动,应组织学生多样化活动,组织学生游戏化学习,引导他们内在智慧和顿悟的产生,激发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交流和欲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课外实践活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沟通路径。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课外实践活动。如疫情发生之前,组织学生做志愿者,深入萧山医院,为前来就诊挂号的市民做智慧医疗的解答工作;到萧山区图书馆做图书引导员,在杭州市科技馆做辅助讲解员。在这些活动中,适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为师生有效沟通打下基础。学生的个性有差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与人多交流,但是在活动当中,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内在的顿悟和智慧”被激发出来,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能够克服自身的表达障碍,向有需要的人娓娓讲述,耐心细致解答,沟通毫无障碍。当学生看到被帮助者满意的笑脸,得到真诚的感谢,自身价值得以体现,收获的是满满的成就感。学生的沟通能力、道德品格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提升。在活动中,学生会面临一些突发情况,不知所措,产生沟通障碍,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及时解决,同时也启发学生群策群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实践活动使得沟通形式已经由单向、个体沟通转化为多向、群体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受助者之间,在开放、自由、友好的空间中,为达成共识的沟通交流变得异常高效,生动顺畅。

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的希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文化、有素质的一代新人,是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平时课堂上讲素质教育,要求学生遵守规则,有些学生往往不会接受。如反复强调不要乱扔垃圾,要做到垃圾分类,爱护环境等,学生觉得都是一些小事,环境保护也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在这些问题的沟通上,学生有时会有抵触情绪。说教式的单向沟通,不如创造有利于师生沟通的活动氛围,通过良好的沟通渠道,实现教育目的。如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去湘湖公园做环保员。学生们非常积极踊跃参加,在捡拾清理游人随手丢弃的垃圾时,他们受到很大的触动。绿草如苗、碧水清澈的公园,散落着废纸、包装袋、饮料瓶等显得非常不和谐,有的画面甚至是刺目。学生们边捡拾清理,将垃圾分类,边发表着对保护环境的看法,纷纷表示要做有良好素质的人。此时的场景,教师已无须再用语言反复强调素质教育的内容,活动的顺利进行,显示着已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灵活选择沟通路径和沟通技巧,自然会进入不沟自通的佳境。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应避免一味强调自己良好的动机和教育内容的正确,要多在沟通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沟通渠道不畅,方式有误,即使动机良好,内容正确,如果没有效果,也就毫无意义。

二、建立课外兴趣学习小组

“师生沟通是一个双向作用的动态过程。个体在信息交流过程中需要去感知、理解对方所传递的信息,也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感受。”对于接受方——学生来说,对教师传递的信息感兴趣,有共鸣,才能给予积极的反馈。建立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是师生课外有效沟通的另一个重要路径。

很多时候,全新的授课内容,课堂上抽象的专业知识讲授,加上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差异,学生在学习上有了畏难情绪,学习效果会不尽如人意;另外,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发展前景及意义认知很模糊,知之甚少,学习上没有目标和动力,学习状态不佳。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此时又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求知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个善于沟通的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培养不同的人才。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热情,认识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标,笔者在班级组建了不同的课外兴趣小组,学生根据个人爱好,选择不同的小组参加活动。在兴趣小组中经常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在观摩中适时讲解一些专业知识、操作要领、制作环节。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好奇心涌动,不断提出问题,彼此探究交换看法。罗素曾说:“从科学意义上说,人类社会没有天才,成功者也非天才。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主要是自信决定他走向成功。”教师在小组活动中鼓励学生向那些参赛选手学习,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推荐专业课表现突出的学生参加相关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发生很大转变,专业能力提升很快。尤其可贵的是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到专业的重要性、自身的价值所在,坚信他们的努力学习可以为中国的腾飞贡献一分力量。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也在探究活动中完美完成。

三、通过家访全面了解学生

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还需要教师走出课堂,更多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环境,借助家长等多方面的力量,才能有的放矢地完成。因此,定期家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外有效沟通路径。

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与在家庭中的表现有时是不一致的,尤其是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心理个性缺乏准确把握,沟通难以畅通。教师通过家访,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情况等,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状况,适时调整与学生沟通的策略。例如班级里有个学生平日里少言寡语,不愿与同学交流,显得孤僻不合群,教师与他交流时,他也躲闪回避,沉默以对。导致他如此表现的原因何在?怎样与他沟通,让他融进班级集体,快乐学习成长?家访中了解到,这个学生的父母年龄偏大,身体状况不佳,平日里仅能在生活上照顾孩子,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孩子也很少和父母谈论自己的学习爱好等,在缺少交流的环境中,孩子渐渐变得沉默不语,甚至有自卑心理。掌握了这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就有意识地在班级活动中创造机会锻炼他的表达,给他一份职责,让他与同学多接触,关照寝室同学与他多交流。一个学期之后,这个学生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与老师同学的交流变得顺畅很多。

家访当中,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家长的情况,有了对家长状态的准确把握,才能更好地实现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学生家长从事行业多样化,脾气秉性各异。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简单粗暴,家访时不断向老师抱怨学生在家里的种种不是;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极其严格,总是询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是否很好,有无过错。此时,教师要积极向家长介绍学生在学校表现出的优点和长处,维护学生的尊严,肯定学生的价值所在,鼓励学生有更大的进步。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友善,心中充满温暖,建立在尊重态度上的沟通交流高效成功。教师要避免告状式的家访,这种家访令学生反感,只会阻塞师生沟通渠道。家访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随时将家长请到学校教育学生。学生犯错误时要尽可能直接与学生沟通解决,减少家长到校的三方“会审”,在学校要尽可能避免学生面对家长时受到严厉的批评。以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的过错,以尊重为基础,以真诚为纽带,正确处理好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总之,经常性家访,与家长沟通,从点滴和细节方面入手,综合评价学生,肯定学生的长处,会令学生充满自信,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神圣使命在于能够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构建知识的大厦;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培养他们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健康走向未来,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教师要为实现这些目标,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认识师生沟通的重要价值,努力探求沟通路径,创造有利于师生沟通的氛围,用爱心铸就沟通的桥梁。

猜你喜欢

课外师生家长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家长请吃药Ⅱ
麻辣师生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