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师生是回归育人初心
2020-12-05山东临沂蒙阴
何 勇 (山东临沂蒙阴)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三不得一严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10 月14 日《新京报》)
按照中高考升学机制,分数直接决定学生升学与否,与孩子的未来息息相关。这致使教育主管部门、社会长期以来对学校、教师的评价存在“唯分数”“唯升学”倾向,往往简单地以中高考升学率、升学人数作为衡量学校办学和教师教学成绩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一旦一个地方、一所学校的升学人数、升学率出现下滑情况,轻则被家长骂,重则丢掉“铁饭碗”。比如,山西榆社县2005 年高考本科达线人数减少,高考成绩滑坡,县委书记通过当地电视台发布公告,向全县人民公开致歉,并对榆社中学领导班子实行全员停职待岗。2020 年,部分家长对江苏南京一中、山东临沂一中高考成绩不太满意,直接围堵校门要求校长“下课”。
“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评价机制,导致很多教育主管部门给学校下达中高考升学指标任务,学校又将中高考升学指标摊派到各个毕业班以及毕业班教师,并与教师的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奖金福利挂钩,只要高考成绩优秀就是名师、好老师。在这种层层分摊中高考升学指标的考核机制的倒逼下,在中高考成绩与学校、教师奖励、福利挂钩的绩效机制的诱导下,学校为了能获得更多的荣誉、财政拨款,教师为了能够拿更多的奖金等,最终只得将所有压力转嫁到学生头上。
这种不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使得学校和教师往往只在乎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只考虑学生能不能考上重点高中和能不能考上本科、“双一流”大学,对孩子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道德品质不太在意。换言之,许多学校和教师过度重视孩子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方面教育大多停留在文件上,部分教师只剩下“教书”,缺少了“育人”。
《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三不得一严禁”要求,中高考升学率、中高考成绩与学校、教师的考核、评先评优、福利、绩效等脱钩。这意味着解除了悬挂在学校和教师头顶上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显然能够直接、有效减轻学校、教师的中高考压力和负担,学校和教师不必整天围绕中高考指挥棒转,不需要时刻向学生要分数。这实质上是对长期以来许多学校和教师“重教书、轻育人”错误教育的纠正,有助于学校和教师回归育人初心,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职责,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