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评分机制,实现高效课堂
2020-12-05钟雪霞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兰著学校
钟雪霞 (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兰著学校)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一理念是期待改变传统课堂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自课改以来,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被列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小组合作学习被演变成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现在的课堂上,教室里几张桌子围在一起,在某一环节,老师一声令下,四个学生脑袋碰在一起,针对老师给出的问题,学习好的学生抢着说出自己的思路以后,合作学习便告完成。除了课堂上老师安排讨论、合作这一环节,“小组”这个学习单位几乎不再有其他作用。这种形式下,合作的有效性有多少?有多少学习任务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有多少问题是靠集体的智慧解决的?学生的能力有多少是从合作学习中得到提升的?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评价?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其终极目标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共同进步、效率倍增。高效的课堂需要建立高效的小组合作评价机制,卓越的班级文化更需要学生自觉的自我管理。
小组合作应向更宽泛的范围延伸,建立小组评分机制,促进组员团结合作、组间良性竞争、班级和谐管理。小组不仅是一种合作学习的形式,它还能成为学生自我学习管理的平台,建立规范合理的小组评分机制,能科学地评价学习效果,能促进组员间互相帮助、团结一心,小组之间比拼赶超、积极上进,有助于班级的和谐管理和有效学习,从而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真正地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
一、评分机制促进课堂学习
同一个班的学生受教于同一个老师,但学习程度却参差不齐,其差别并不来源于智力,更多来自学习态度和习惯。主动地听、积极地想自然比被动地听、懒得去想的效果好很多。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三年级起,每次上课之前,学生打开课本,在所学内容这一页的顶上空白处写下四个标题:倾听,表达,行动,理解。
倾听——老师讲课、同学发言,你是否每一句都听进去了;
表达——你是否积极举手发言,每发言一次加一分,特别精彩地受到老师和同学表扬的加2~5 分(由老师定夺);
行动——对老师的每一个指令立即行动,随堂练习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没有磨磨蹭蹭;
理解——今天的学习内容都懂了,课堂上做题都对了。
每一个项目分设为3 分、2 分、1 分三个等级,上课时每一个环节过后,学生当即自评:根据自己的表现对这一环节进行自我评分。
每节课下课后,小组长把组内每个人的分数加起来,计入小组得分(如果组员人数不相等,则计算平均分,分数四舍五入)教室黑板的右边记录着每个小组的得分,学生随时可见,时时为自己的小组多得分互相激励,共同努力。
这种加分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组内学生会互相提醒,积极举手发言,专心听课,做题动作迅速,如果有哪位组员不会,先做完的学生会主动讲给困难的同学听;教授每次指名汇报,总是有意识点学习困难的同学或上课注意力不够专注的同学。学生摸准了老师的思路,讨论时组内同学就会齐心合力教会学习困难的学生,督促不够专心的学生,让他们能准确表述小组讨论的结果,这样被老师点名发言时也能顺利得分。
二、评分机制促进作业管理
常常有老师抱怨学生写作业不自觉,每天都为个别学生不写作业、不交作业和学生不及时订正错题而无可奈何,越到高年级这种现象越明显。利用小组评分机制和学生一起制定相应的规则,有效地避免了这些问题。
1.收齐作业。各小组的学习组长负责收齐本小组4 人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上交给科代表,科代表检查本数,哪一小组少交一本一目了然。如有不交作业或忘记带作业者,小组扣5 分,但是补交了可以把5 分加回来。这样为偶尔犯错或无意犯错的学生提供了补救免责的机会。因为涉及小组的分数,即便哪天有学生忘了写作业,也会在组员的催促下补齐作业,以加回被扣掉的5 分。
2.作业质量。为了激励学生养成作业认真,书写工整的好习惯,在作业质量上也有明确的要求,书写不工整不整洁的,根据错题数再降一级。当然,等级由老师把握,根据当天的作业量有时也会适当调整。
每天作业发下来,各人按照规定向学习组长汇报自己的作业得分,有加有扣,小组自觉统计总分,由老师或科代表在黑板右边的组名下加分,如有个别同学作业潦草或错题较多,没能加分或者扣了分,组员之间也会互相鼓励:你明天一定把字写好点儿啊!你明天要好好写作业,不能错这么多了!等等。小组成员间呈现出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和谐氛围。
3.订正作业。学生有错题不愿订正,不记得订正,也是老师们平时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了鼓励学生自觉订正错题,规定凡是订正了错题可以加回0.5 分,这样不用老师催促,学生都会自觉地订正了错题,拿着老师重新批改过的作业找科代表再加回0.5 分,如果有学生不及时订正,组员之间会互相督促,这样既减轻了老师查作业督促学生订正错题的负担,又让学生不觉得订正作业是负担,因为不管错了多少,他们订正了并找老师重批过一样可以加分,一样充满成功感,一样乐在其中。每天下课,都有学生围在黑板前比较各组的得分,计算自己小组位居第几,和高分小组相差多少,从而更加积极地督促组员继续努力。
三、评分机制促进学业进步
小组评分机制重过程也重结果,重平时的课堂学习和作业质量,也和单元测试成绩挂钩。每次单元测验都以班级平均分为标准,超过的平均分的,都可以获得加分,超过多少分就加多少分;为了不打击后进学生的积极性,规定如果没有达到平均分,但只要比上一次成绩有进步的,也可获得加分,每进步一分加一分。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加分机会,人人都有努力的方向。因此,学生都期盼考试,考试时个个都专注仔细,重视每一道题的审题与计算,生怕疏忽出错,细致程度大有提高。
四、评分机制促进班级和谐
评分机制在学习方面用的久了、熟了,学生从中获得了快乐和认同,感受到小组成员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荣誉感,纷纷要求在班级的其他活动方面也实行加分,他们认为:凡积极为班级服务的,为班级做出贡献的都可以加分。比如每天选一个早读最认真的学生做第二天早读的领读人,不能选自己小组成员,被选中的加5 分;做操认真的加1~5 分(由老师和两操管理员记录);主动打扫卫生的加5 分(卫生管理员记录);值日认真负责加5 分(老师检查记录);代表班级参加学校比赛、代表学校参加区级比赛的都有特别加分,而且分值很大,这样学生参加各项比赛活动都有动力,只要是为班级、为学校、为社会做好事做善事,都可以获得不同的加分。
为了全方位的管理,这种评分机制被延伸到各个学科,跟其他科任老师一起商定小组评分机制,任何科任老师都可以根据学生表现情况实行加分或扣分。这样,学生在校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了正确的导向,组员之间互相激励、互相约束,为小组的共同进步而努力。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注重评分过程而忽视评分结果,学生在几天的热乎劲过后就会麻木。为了让评分机制时时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应及时总结。每次下课后学习组长要总结本小组的最后得分,将分数报给科代表或老师,在黑板右边的小组评分栏里及时记录;每两个星期全班总结一次,总分前五名的小组会得到不同的奖励。每次总结评比完了以后,所有的小组积分归零,一切重新开始,每组都重新回到起跑线,这样不至于让落后的小组因为和别的组差距太大,认为难以超越而放弃努力;也不至于让遥遥领先的小组沾沾自喜而放松努力。形成了制度,每一次加分学生都心中有数,人人心里有一根标杆,知道做到什么程度能获得什么样的加分,为了诚信原则,教师会随时抽查某个小组的自评分,如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则加倍扣分。
传统的评价方式多是口头表扬,间或有物质奖励。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产生疲劳感。科学合理、民主公开、动态变化、常换常新的评分机制,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老师,我不要奖品,我要加分!”这是所有被表扬学生的一致要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是学生正在追求的境界,因为奖品奖励的是个人,而加分,荣誉属于小组。
高效的课堂需要有效的评价机制。小组不仅是一种合作学习的形式,它还能成为学生自我学习管理和班级管理的平台。在小组评分机制的管理下,班级形成了一种组内自我监督、组外良性竞争的自我管理的模式,学生自觉合作、分工合作的意识不断增强,诚实诚信品质得到了考验,老师的管理工作大大减轻,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高效的课堂管理文化和班级管理文化也日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