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教学法探讨
2020-12-05陈学芳江苏苏州市吴江区铜罗中学
陈学芳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铜罗中学)
所谓的主题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一个完整的案例来与课本的知识进行结合,帮助初中生理解教材里的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主题情境教学需要教师在设定好的主题中利用情境演绎、情境再现、情境推理等方式来进行案例阐述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辅助初中生将知识点与案例相联系,从而充分理解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一、为什么要进行主题情境教学
1.主题情境教学法理论体系完善
主题情境教学法的提出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才得出。主题情景教育法发展至今,理论体系和实际教学案例已经足够完善,教师将其进行发展、传承并融入现代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堂是行得通的。
从主题情境教学法的发展历史看来,其提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学者所提出的哲理思想。为了让人们理解和接纳自己的学说,学者使出浑身解数,利用日常事件作为案例来进行理论的阐述。以便于让民众接受自己的理念。在这样长久的探索之中,学者们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清晰的从开始发问、进行对话、到讨论这一完整的教育方式。
由此可见,主题情境教学法的本质是为了让受教者领会案例背后所蕴含的理论和知识。因此,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上,教师遵循古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使其更符合于课堂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初中生去领会教学背后的知识内容。
2.主题情境教学对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且学生听讲为主,这一传统化、模式化的教学方式逐渐显现出他的弊端。初中生服从于僵化的教学形式,自身的思想没有得到启发。而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只是为了让初中生更好地应付于考试,这也违背了对初中生进行道德与法治层面进行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进行主题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提倡的是让初中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做到解决问题。在这期间,教师所起到的只是起到带领和引导作用。由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新的教学形式的依托下,初中生能够脱离课本,从实践中去演绎理论,由此得以思考。因此,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初中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逐渐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逐渐提高,并最终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一发展趋势是新课程标准改革中所着重追求的目标。
3.主题情境教学的作用
主题情境教学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理论结合生活实际,以实例来理解理论和验证理论。在课堂上引入生活元素,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也就不会显得那么枯燥和乏味。课堂内容以生活实例进行串联,打破了初中生对于新知识的陌生感,并增加了熟悉度。同时,利用情境来讲解课堂内容还给课堂增加了故事性和趣味性,提高初中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主题情景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合理选择案例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主要是培养初中生明辨是非、辨明正邪的能力与价值观。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要注重于选择能够让初中生产生辩证思维的案例,并在教学中引导初中生如何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做到理解问题的本质。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下,通过教师对初中生思考的问题的不断引导,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由此被塑造。道德与法治教材上的内容也逐渐被领会。
例如,教师在教授“友谊与成长同行”这一课时,可以搜集一些学生之间的小故事和小情节来当作授课的案例。案例可以来自学生之间的真实事件:比如两个好闺蜜因为彼此交的新朋友闹了矛盾;同桌之间因为一件小事起了冲突等。
要注意的是利用真实故事的前提就是要保证当事人的隐私性,对故事的主人公加以修饰,保证不被认出。在课堂上采用真实事例的好处就是能够给初中生更大的启发和教育意义,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所要他们领会的道德观念。与此同时,更重要的就是能够帮助初中生在课堂学习之后,根据所学内容去解决目前遇到困境和难题。
2.充分准备案例
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工作时,需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准备课堂内容时要选择站在初中生的视角和思维层面去看待问题和挑选案例。主题情境教学这一教学方法对于教师的准备工作要求是极高的。教师要在备课阶段就对课堂内容进行充分的考量与选择。
教师需要根据例子的内容去串联教材的章节,选择是单个单元教学还是多个单元合并教学。在例子选择完成之后,教师还要根据选择好的例子去设置课堂的教学形式,是利用语言阐述、文字表达,或是ppt 图文展示案例、还是动画模拟案例或者是由初中生自身去演绎案例等。这些课堂内容都是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进行材料的准备、搜集,以及进行课堂内容的最终确定。
例如,教师在进行“走进法治天地”这一单元的备课时,可以选择“生活需要法律”这一章节进行单章节教学。教师可以选择在日常生活中触犯了法律,受到了惩罚的事例。基于初中生接触这类事件较少,有的学生甚至是没有接触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进行案件的阐述和再现。以便于初中生简洁明了地了解案例的始末。接着教师还可以制作一个问题导向的ppt,在课堂上去引导初中生将案例与教材相结合,从而学习到教材知识。
3.精心设计讨论
在主题情境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最后的讨论分析环节。这一环节是对案例进行分析与探究,使之升华并能够与教材内容相契合的一步。教师能否处理好讨论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为了增加学生之间对于案例的思维碰撞,教师可以对初中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活动。一方面,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可以让初中生对于案例的看法更加全面化和多样化;另一方面,小组的合作形式也可以增加初中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感。可谓是一举两得。
例如,教师在教授“网络改变世界”这一单元课程时,首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为:网络改变了世界什么?各小组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上交一份讨论成果。其次,教师对学生提交成果进行概括和总结,提炼几个回答来引出本课的案例。案例可以关于网络正面性的,也可以是反面的,结束后,教师依旧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再次,教师将之前的思维导图发还给学生,让他们思考之前的分析是否正确。小组再次提交一份思维导图。最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将案例升华,与课本进行串联。生在小组讨论之后,对于网络的理解也有了一定深度,教师的知识升华,他们也就更加容易接受。
总的来说,主题情境教学法就是一个教导初中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应用于实际的过程,这对于初中生素质的提高是极有好处的。教师在利用主题情景进行教育的开展时,要注意扮演好讲解员和领导员的角色,合理把握好课堂节奏,与此同时,引导初中生都能够参与课堂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