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心灵感化策略
2020-12-05江苏海门市少年宫
朱 静 (江苏海门市少年宫)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击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孩子年龄小,身心发展方面都未成熟,因此更渴望得到身边人的关爱。在这样的情况下,班主任在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感对孩子的感染和激发,要将自己对孩子浓烈的爱化作蕴于心、溢于表的实质的情,并让这些情凝聚成向上强大的集体力量。而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就需要班主任在自己的工作中注重对情的渗透和感化,并通过多种方式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以此滋润学生的心田、感化学生的心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情境教育,让情感产生共鸣
情感在品德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功效,其不仅是实现道德认识对道德信念进行转化的必要条件,更是发展道德行为和意志的内部动力。因而班主任在对孩子进行情境教育时,应当先让孩子产生情感共鸣。而为了实现这样的情感共鸣,首先就要创造出对教育目的有利的“情境”,以此来感染受教育者的情感。其次就是要在创设情境之后,通过积极的诱导方式,让孩子带着丰富的情感进入这样的情境中。如此就可以将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等因素充分的利用起来,并在将教育情境的所有要求对孩子的自觉需要进行有效转化时,为孩子取得最佳思想品德形成效果提供基础保障。比如班主任在爱国月活动中开展“观看阅兵”“看爱国电影”“赏爱国诗词”等活动,利用这些五彩缤纷、荡气回肠的银屏影像和慷慨激昂的情境将孩子的爱国情感激发出来。孩子不仅要观看、欣赏,还要参与“唱红歌”“跳民族舞”“我有祖国绘画展”等主题鲜明的活动,让学生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从而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实现动心动情。班主任还可以在寒暑假期间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的调查活动,参与“我为残疾人事业献爱心”“我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等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与现实生活贴合的活动,让学生更加富有真情实感,从而达到对学生情感熏陶和感染的目的。
二、模范表率,让孩子积极效仿
班主任的政治信仰、奉献精神,以及学识品质能力、衣着言谈举止等在师生之间的教育活动和人际频繁交往中,都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如果说班主任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那么就需要班主任用自身的表率导之以行,用语言晓之以理,用热情礼貌、诚实勤奋等品格来带动学生,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效仿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而班主任除了要将自己的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做好,更是要对孩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班主任将自身的思想建设做好,并将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水平进行有效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意义地对孩子实行积极教育。
三、等同心理,用诚心关爱内心
马克思曾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心理学研究也证明人的情感具有感染性。将心理相通艺术进行提高,可以让孩子产生情感认同,从而让学生的思想观点、态度等对教育者的要求和目标进行转变,以此在将学生对教育者的成见和惧怕心理进行有效减少的情况下,让学生在接受引导和教育的过程中更加心悦诚服。基于此,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而在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班主任要注重与孩子的交流。交流的内容和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是,交流的内容要让孩子接受。如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把爱的寓意传达给孩子,用情境表演体验师生间的真情等。二是班主任深入接触和体验孩子的生活、游戏,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情感充分的了解,多听孩子的心声,发现孩子的需要。这样不仅能增进师生的情感,更利于做好个别教育,关爱个别需要关爱的孩子。三是教师和班主任要对孩子的生活情况、身体状况以及思想情况等给予充分的关心和重视,并在为孩子着想、分忧和导向的同时以诚信和爱心实现对孩子的关爱和温暖,从而在将师生情进行提高的前提下,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形成。
总而言之,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对孩子的心灵感化。而在感化孩子心灵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对孩子进行情境教育,并在对孩子进行模范表率时,将自己的心理与孩子的心理进行等同。通过这些方式来让孩子产生情感共鸣,并在用诚心关爱孩子内心的同时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让孩子进行有效的积极效仿。如此不仅可以将孩子的积极情感激发出来,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意识和情感意识,从而推动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孩子的积极健康成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