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项古老的人体艺术还需更新的科学认知

2020-12-05周剑平上海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编辑清风

科学生活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刺青纹身图案

文/周剑平(上海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编辑/清风

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相信很多老百姓对于“感染”二字并不陌生,新冠肺炎就是一种肺部的感染。今天笔者要跟大家一起认识一种皮肤相关的感染,它与我们部分人的个性习惯有着密切关系,而这种习惯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存在了上千年之久。

盛夏季节,无论是姑娘还是小伙,每天身着“露胳膊露腿”的清凉夏装应付着炎炎夏日。这其中有这样一部分人走在马路上,往往能够吸引大家伙的目光,倒不是因为他们身上光鲜的着装,却是各具特色的皮肤图案——纹身。事实上,近年来,各式纹身逐渐成为时尚圈追捧的对象,特别在年轻人中,身上没有纹身似乎表示自己跟不上潮流,看看朋友圈,瞅瞅马路边,拥有“大花臂”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当然,从积极的角度而言,纹身似乎是一种爱美的表现。但今天笔者将很不解风情地泼一盆冷水: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纹身虽然很酷炫,却极易引发多种皮肤相关感染。一项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Clin Infect Dis上的研究报告也再次证实了:纹身可能会导致一种少见的病原体——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相关皮肤感染的暴发,而NTM是一种与结核分枝杆菌极其相似的病原体,也会引起肺部和肺外病变。

纹身是一项古老的人体艺术

早在原始人类时期,古人就会用白泥或草木灰在身上、脸上画出纹络,其作用一是美化自己,二是吓唬敌人。纹身又是原始社会图腾崇拜和装饰艺术的反映。在大约葬于公元前2 000年的埃及木乃伊身上就曾发现纹身,有关色雷斯人、希腊人、高卢人、古日耳曼人和古不列颠人的记载都提到纹身,古罗马罪犯和奴隶甚至都需要纹身。16至17世纪,西方水手把新西兰的彩色纹身文化带到了欧洲。1691年,第一个把纹身带回欧洲的航海者被称为“纹身王子”,他身上共有338个纹身图案。1891年,第一台电动纹身机在美国取得专利权,美国成了纹身新图案的产地。特别是美国的纹身图纸传播到世界各地,一系列表现航海生活、军事内容、爱国思想、浪漫情调和宗教热情的主题使得纹身的表现形式在全世界都趋于标准化。

在中国,纹身起码可以上溯到三千五百年前,被用于刑罚上,称为“墨刑”,先秦时代以来黥刑就是在犯人脸上刺墨字作警示。纹身的前身是刺青,是在纹身机还未出现时,用针沾墨水在身上一针一针把图案刺上去,图案多以社会风气较重的兵将、龙虎为主。在古代典籍中,曾出现文身、镂身、扎青、点青、雕青等故事,如岳母刺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刺青开始慢慢演变成个人装饰的一种。在许多文化中,刺青是一种传统,也是社会阶级与地位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纹身已经成为一个多学科的综合艺术形式。

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纹身危害“久且深”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能够抵御各种外界刺激及病原体的侵入,而纹身破坏了皮肤的屏障,使皮肤出现伤口,皮肤损伤后更易出现感染。尤其是夏日炎炎,肌肤裸露程度高,加上流汗增多,此时若进行纹身,伤口更不易愈合,不仅加重皮肤负担,甚至诱发各类皮肤疾病。其次,纹身可以让人体出现过敏反应,比如接触性皮炎以及局部产生瘙痒、疼痛、麻木、刺痛等诸多不适感,程度严重的还会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小的影响。最后笔者要划一下重点:纹身可以诱发皮肤癌,纹身材料的颜色中常含有铅汞等一些重金属及其他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留存在体表会是一种潜在且长久的刺激。如果纹身面积特别大或者频繁纹身,长期接触使用纹身染料,其中含有的大量毒素更会引发皮肤癌。

最新科学研究证实自来水和灰色纹身墨水是NTM感染来源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有三名患者在当地一家纹身工作室纹身后感染NTM。于是针对相关纹身人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总计226名受试者中,有38例患者被确诊为纹身相关NTM感染病例。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使用自来水和灰色墨水纹身的人,其出现皮疹的可能性显著升高,后者NTM感染发生率达到正常人的8.2倍。

诚然,追求时尚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但跟风盲从却绝不可取。特别是疫情当下,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个人卫生做到位。而健康的皮肤正是保护我们机体的第一道屏障。希望想要纹身的你务必三思而后行,杜绝一切让自己身体可能有害的行为,拥有长久的健康方才是真。

猜你喜欢

刺青纹身图案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视觉与嗅觉的艺术 彩色药草味刺青贴纸
求婚文身
纹身刻在肌肤上的信仰
刺青可做遥控器
当衣服越穿越少你可以“刺青”为衣
——80后:刺青文化
纹身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
趣味“纹身”,绘出无限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