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探究
2020-12-04王建珺
摘要:近年来,甘肃省白银市把中药材种植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产业来抓,产业已初具规模。但也存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中药材加工能力滞后、中药材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这也为发展中药材产业带来了新机遇,如何做大做强白银市中药材产业成为呈待解决的问题。安徽省亳州市是中华药都,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中医药产业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作为白银出生的人,希望白银市可通过加强与亳州市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的互利合作,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白银市中药材产业发展。
关键词:中药材;产业特色;白银市
中图分类号:R282
白银市中药材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优势,境内现存甘肃省最大野生甘草资源,也是甘肃省最大的枸杞生产基地,甘草、党参、柴胡、枸杞等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较快,已初具产业规模。近几年,随着中药材被列为全省助推脱贫攻坚的六大产业之一,白银市中药材产业形成了种植品种多元化、基地布局合理化、经营规模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格局,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也存在规模化不高、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中药材加工能力滞后、中药材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中医药产业规模刚过35亿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这也为发展中药材产业带来了新机遇,如何做大做强白银市中药材产业成为呈待解决的问题。安徽省亳州市是中华药都,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和经营历史悠久,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中医药产业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白银市可加强与亳州市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的互利合作,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中药材种植繁育基地和领军龙头企业,推动白银市中药材产业发展。
1 白银市中药材产业现状
1.1 白银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
白银市中药材种植面积2019年已达61.73万亩(其中枸杞25.56万亩),产量10.29万吨,有中药材种苗基地1.68万亩,中药材烘干房设施25座,道地中药材良种覆盖率到42.%以上,2019年中医药产业规模达35亿元。
1.2 白银市中药材产业带动脱贫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贫困户种植中药材面积达到5.02万亩,中药材种植对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新增45.3元,带动脱贫人口8302人,中药材产业已成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方面。
1.3 白銀市中药材产业特色
(1)、品种多元化,道地品种重点突出。
白银市已有较大面积种植的中药材品种20多种,道地中药材品种10多种,枸杞品种4个,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化生产的道地中药材品种有红花、柴胡、板蓝根、黄芪、甘草、党参等,万亩以上种植面积的有甘草和黄芪,枸杞种植面积较大,已达25.56万亩。
(2)、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种植区域广泛,产业布局较合理。
受当地地域、气候等自然条件带来的种植中药材优势,中药材种植在白银市区域优势明显,既有小品种种植优势,也可以集中规模种植大宗药材。目前形成了以景泰县高扬程灌区为主的枸杞种植基地,以会宁县东南部二阴地区和靖远县、景泰县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主的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
2 白银市中药材产业制约因素
2.1 中药材种植面积小、技术规范化不高
白银市只有四个品种(枸杞、甘草、黄芪和党参)具有了相当的种植规模,但种植面积还是较小,中药材技术规范化生产水平不高,还有一定差距;只有枸杞一个品种通过了产业规范化生产认证,只有枸杞一个品种种植有标准化种苗繁育体系和栽培技术规范,其它道地中药材种植缺乏相应的规范化技术、管理标准化技术、防治病虫害等许多方面技术,影响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及市场准入。
2.2 中药材加工生产能力滞后
白银市已有一些中药材加工企业,如甘肃中胜高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金杞福源生物制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景泰县玉杰农贸有限公司、靖远奇正藏药集团等。受自然条件影响,中药材加工企业严重不足,并且全市分布不均匀,加工企业产业化规模化不高、品牌知名度不强、企业产业带动能力弱,需要大力加强,企业与种植户利益一体化还没完全建立起来。
2.3 缺乏规范统一的中药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缺乏
中药材在农户销售的多、在小批发市场和非专业市场销售的多,缺乏规范统一的中药材批发市场;没有发布供求信息的专用平台,农户信息不畅,导致中药材种植农户不能按需种植中药材,缺乏预判研判市场风险能力,产生中药材增产而农户不增收的现象,中药材市场及信息服务急待加强。
3 亳州市中药材产业优势及先进经验
亳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快,2019年亳州市中医药产值达1150亿元,完成药品技术转让12个,协议引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131个,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的中药配方颗粒进入德国药房销售。
3.1 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产业规模大
亳州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种药之风在民间绵延不止, 是闻名遐迩的中华药都, 中药材产业模大,有占全国10%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中药材产业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有我国最大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及中药材进出口检测示范基地。
3.2 中药材产业成熟度高、种植规范标准
亳州市中药材产业成熟度高,中药材产业规范,标准化程度高。全市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植中药材实行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知名道地中药材统一冠以“亳”字。大力建设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培育骨干种苗繁育基地、扶持道地中药材加工基地。
3.3 重视科技在中药材产业中的作用
坚持政府引导,积极鼓励社会各方对中药材产业科研投入,亳州政府设立了超过100亿元的中医药产业基金,以撬动各方资金投入。通过促进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各种形式的合作,建立了一批中药研发机构、技术联盟、行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促进和推动了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
3.4 有高效的中药材产业市场流通渠道
亳州市中医药贸易额已达700多亿元,其中药材交易中心中药材日上市6000吨以上,品种有2600多种,年销售额已突破了400亿元,造就了其全球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及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地位,高效的中药材产业市场流通渠道,促进了其中药材产业发展。
3.5 中药材产业成熟度高、产业链长、加工企业优势突出
亳州市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中药材产业升级换代,通过设立技术转让和研发专项基金,制定技术转让、研发扶持相关政策,拓展中药材产业链长、提升中药材加工企业水平,现代中医药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目前,有GMP药品生产企业175家,有3家企业位居全国中药饮片出口城际前十名,研新药品种13个,上报待批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品种达1200多个。
4 加强与白银与亳州两市互利合作、助推白银市中药材产业发展
加强白银市与亳州市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的互利合作,互利互赢,通过提升白银市中药材产业成熟度,提高种植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建立高效的中药材产业市场流通渠道,延长中药材产业链长、提升加工企业水平,推动白银市中药材产业发展。
4.1 注重借智借力,加强中药材人才队伍建设
依托亳州市在中药材产业优势,加强白银市中药材人才培养,从白银市农业系统选派管理和技术人员到亳州市药业发展局挂职学习,从白银市中药材生产经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选派人员到亳州市中药材生产经营龙头企业集中学习,以提升白银中药材生产经营水平。
4.2 互利合作,加强白银中药材产业水平
白银市制定扶持政策,引进亳州市中药材种植苗种及加工龙头企业,在白银市的中药材优势种植区域,按照自愿原则,以中药材村组、地域为基础,让生产中药材的老百姓、大户、农场、合作社、企业自发与亳州中药材龙头企业成立中药材种植加工合作组织,互利合作,通过合作提升白银的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技术水平,提高道地中药材规范化水平、提高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水平,促使合作组织发展壮大,进一步带动白银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4.3 互利合作,提升储运营销水平
与亳州市合作,充分利用白银市气候干燥适宜中药材储藏的优势,引进亳州市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依托国家和地方农产品储藏库建设项目及资金,加大白银市中药材仓储建设规模,加大建设中药材烘干房规模,提高收储中药材能力和质量水平,以达到溢价销售中药材,提升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4.4 加强中药材市场信息收集,建立中药材市场信息平台
亳州市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白银市加强与亳州市在中药材市场信息收集方面合作,建立中药材市场信息平台。目前,白银市中药材种植以“公司+农户”模式为主体,主栽品种和种植面积主要受当地中药材公司的需求制约较大,一般是公司的需求量大时,栽培面积就越大。但是,随着今后中药材产业的逐步发展壮大,栽培品种和面积要更多的要依靠市场走势,所以,建立中药材市场信息平台、收集中药材市场信息对中药材产业的安全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把握中药材市场信息情况,调整中药材种植结构,降低种植风险,增强农户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对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5 加强中药材加工等技术合作,提高中药材产值
白银市中药材加工以初级产品、中药饮片和统货为主,深精加工还是空白,比较效益低。亳州市中药材产业加工水平较高,白银市可加强与亳州市在中药材精深加工方面互利合作,与亳州市合作规范中药材加工技术,加强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支持亳州市中药材GMP饮片加工企业与白银市合作并扩大产能,支持中药材加工企业开展GMP认证,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加工集中度和标准化水平,通过中药材精深加工工艺技术提升,向中药材保健食品、饲料添加剂、生物杀虫剂等领域延伸,不断增加中药材的应用价值,挖掘和提高中药材附加值、提高白银市中药材产业效益,助推白银市中药材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凡燕梅.乡村振兴背景下亳州中藥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29):4-6.
2020-09-08
2、沈亚芳..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村科技,2019(12):72-75.
中国农村科技
3、任思佳.中药材产业链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7):4-25.
4、何成秀.甘肃省中药材干燥技术提升策略研究[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9(8):22-23+5.
5、卢亚妹.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9(2):14-15.
6、邴芳.中药材产业链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甘肃省的实证[J].生产力研究,2018(10):48-53+84.
作者简介:王建珺, 1999年,女,汉族,籍贯辽宁台安,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与金融、产业经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