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备考中落实政治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2020-12-04向灵芝
向灵芝
核心素养重点强调的是个人品格和能力,高三是一个人价值观成长的重要时期。我们期望在高三备考中,也要充分贯彻落实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以此为主线,整合课程教育教学力量,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详解学科核心素养之关键“点”“理”和“价值导向”,让这群高三少年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政治核心素养的详细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政治认同。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科学精神。我国公民的科学精神,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法治意识。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公共参与。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为了更好地落实政治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结合我校实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营造氛围,激发活力。由各班级、各备课组具体落实:利用课堂、主题班会(一周一次)、学生集会(11月期中总结会、2月百日誓师、4月成人礼、6月考前动员会等)等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使命担当、坚定信念等方面的励志教育,充分渗透核心素养;利用激情早读、班级(个人)挑战赛、班级(个人)高考目标展示、班级励志口号比拼、学习小组评价、月考成绩展示等形式全面营造迎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全体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走进教室、走近学生,采用摆“地摊”式辅导,促使学生形成勤学好问的良好风气。
第二,规范行为,狠抓习惯。高三迎考复习中,做到全面育人,要把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习惯作为教育目标和基础工程来抓。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密切关注和严格要求来规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主动落实的习惯、保持安静的习惯、规范答题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主动思考的习惯等良好学习习惯;桌面整齐、坐姿端正、教室干净、膳食合理、劳逸结合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学生的科学精神。
第三,夯实课堂,扎牢基础。坚持“渗透”课堂教学理念,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采用“探、论、评”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范例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观点,在比较渐变中提高观点认识,在探究活动中拓展视野,引领学生认同、坚信正确的观点,努力提高课堂实效;教学过程要对所用复习资料结合实际进行取舍,严禁教学过程中按复习资料一堂课讲到底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要加强训练、运用,要让学生对所讲所练的内容进行思考、领悟、消化、反思、订正,让学生在开展活动和反思领悟中扎牢参与意识。
第四,强化训练,规范考试。强化训练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关键,本着练习考试化、考试常态化的原则,一轮复习阶段,年级组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性考试,每周进行一次周清(统一时间、统一要求);備课组每单元复习完成后进行一次单元滚动检测、每周进行一次午训检测、周日小题强化训练、各学科作业采用限时测验方式进行。二、三轮复习阶段,在一轮训练基础上增加每周学科综合检测、长郡小题专项训练、考前模拟检测等内容。各种训练做到有机整合,精讲多练。练习测试要认真组卷,严格组考,及时批改,精准分析,讲评突出重点。加强基础过关题的训练,夯实学科基础,以求提升,对易错题要反复练与考,在高节奏的训练中形成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五,让有社会“温度”的“学习情境”走进课堂,围绕真实“情境”,设计有价值的“议题”;调动、激发和保障学生的课堂“话语权”,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和家国情怀。如在讲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便引导学生书写小论文,教育引导学生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第六,全面教育,形成合力。通过各类主题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成人成才教育,让他们树立集体荣誉感,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每周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不定期召开全年级学生大会,分析学生阶段性的学习与生活的得与失;本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协调好学校、家庭、学生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开展“拔河比赛”“百日誓师”“沅江风光带远足”“成人礼”等大型文体活动,舒缓学生心理压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习动力。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弄脏自己的裤脚。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政治核心素养。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需要在课堂上下功夫,而且还需要教育者整合资源,积极探索新途径,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