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2020-12-04熊珂珂
熊珂珂
摘 要: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设计、实施及其结果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既有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又有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进行教授水平鉴定与学业考核的终结性评价。教学评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评价既指对教师教的评价,又指对学生学的评价,狭义的教学评价仅仅指对教师教的活动的评价,本文取其狭义。教师的教学评价需要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进行客观、全面、公正地判断,可以说,客观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应然追求。基于此,本文章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评价
引言: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仅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应用在课堂上,课后也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小组内成员相互评价以及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就是评估自己在这个小组中担任的部分是否认真完成,为整个小组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小组内成员评价则相当于他人评价,学生不仅要看到自己眼中的自己,还要正确地看待别人的评价。
一、引导学生交流,鼓励进行分层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目的同样如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必要在教学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这样才能够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评价时,应分别对小组中每位成员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能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学生的优点,教师也应多加表扬,如某个组的学生提出的观点比较独特、新颖,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可以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要奖励表现突出的阅读小组,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交流积极性,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体现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效率。
二、建立鼓励评价机制,持续激发学生合作热情
学生的潜能、个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不断鼓励当中会得到有效的激发,良好的师生合作学习会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提升。教师要建立以鼓励为主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涵盖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在课前、课堂和课后,教师均可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教师应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督促与指导,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积极有效地进行学习评价。在小组学习中,每个学生个性特点不同,虽然他们是以团结合作为指导目标来开展小组学习,但是争吵、磨合、矛盾也是时有发生。在思想的碰撞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当然,在学习中也会出现瓶颈,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打击,情绪出现波动。這时,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指明方向,做到指导与激励相结合,从而凝聚合作士气,使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三、优化小组评价,改善学生团队意识
教学评价活动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发展所展开的价值判断活动,一方面是要针对已经发生的教学活动来分析教学成效、现有不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丰富小组合作教学评价活动,引导初中生分析合作学习不足,提炼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以便进一步发展初中生的学习能力。
四、多维度的评价方式
教师在课程进行中不仅要控制课程的流程,还要时刻保持对所有学生的观察。观察每位同学的积极性、活跃程度,分别观察不同学生在声乐课程中的表现。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反思,通过课程中的观察来思考和改进教学内容。同时也要思考小组合作对课程的开展情况。对于课程中的不足,要做出及时调整与改进。教师应该制定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开展小组间的评价、小组内的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通过每个小组给出的评价内容,每个小组自行改进,通过提出的有效评价,可以发现小组哪方面做的较好,其他小组可以学习。同时,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发现自身在完成课程任务时的不足,并及时改正。老师在点评时,要做到宏观把控,了解每组的表现特点、不足,然后给予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结束语:
高效课堂中,评价尤为重要,我们要运用合理恰当的学生评价方式,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在学习、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除了要做好学生个人的评价,还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不再凸现个人能力,让学生明白,只有小组整体优秀了,你才是最优秀的。
参考文献:
[1]马琳.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合理评价机制的重要性[J].现代交际,2019(24):189-190.
[2]席凤英.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47-50.
[3]陶文玲,侯冬青.合作学习有效评价探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9(04):99-102.
作者单位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