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
——基于CNKI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2020-12-04段蓓虹湖南图书馆长沙410011
●段蓓虹 (湖南图书馆 长沙 410011)
伴随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读者的多元文化需求也日益旺盛,如何创新服务,提升效能是公共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引入社会力量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方面,国家相关政策不断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5年1月《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7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等方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2018年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明确了政府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责任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要求。另一方面,已有的实践证明,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服务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理念、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和较丰富的资源。但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研究仍需完善,成熟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评价,预测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通过关键词频统计,共现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进行文献回顾,以分析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现状,探析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主要议题,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1 研究概述
1.1 研究方法
为全面了解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现状,较准确地把握研究主题,笔者以“公共图书馆服务+社会力量”“公共图书馆活动+社会力量”“公共图书馆服务+社会化”“公共图书馆服务+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社会合作”等多种关键词组合在CNKI中进行主题检索(检索时间2020年2月10日),将检索结果去重后,共得到文献238篇,每篇文献均包含题目、作者、出版物、年份、关键词、摘要等数据,通过SATI和UCINET软件对数据样本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重点根据高频关键词对相关文献内容进行分析,从而获取该研究领域热点。
1.2 数据分析
(1)文献类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成果最多的为期刊论文163篇,占81.5%,排在第二的是硕士论文33篇,占比16.5%,博士论文4篇,占比2.0%,说明在该领域研究中期刊论文居于核心地位,其发表时间趋势能较有效的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
(2)期刊学术成果。图1显示,2008年开始有研究成果,然后呈逐年递增趋势,在2018年出现高峰,结合《公共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的落地,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均做出引导和鼓励,这也促进了学界对该研究主题的关注,但与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发文量24 507 篇相对比,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相对较薄弱,需进一步加强。
图1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期刊论文年度分布统计
(3)高频关键词。利用SATI软件构建关键词共线矩阵和NETDRAW的可视化分析来确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热点领域和关键主题。其中,可视化图谱中的节点越大越表明该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见图2)。通过对数据源的238篇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将研究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公共图书馆”“社会力量”“图书馆服务”等高频次关键词进行舍弃,可以得到关键词分布表(见表1)。
图2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关键词可视化图谱
由表 1 可知,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建设、政府购买、建筑物、公共图书馆法、公共图书馆服务等关键词出现的频次相对较高,均在15次以上;上海市、合肥市均出现在高频关键词中,由此可知该区域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实践经验及研究成果相对较丰富。
表1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高频关键词(频次≥5)
通过对高频次关键词的分析,可知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服务供给、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管理等方面。
(4)被引用次数。学术成果的被引用次数越高代表着该论文的学术质量越高,影响力越大,通过统计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的论文被引次数可知被引次数最高的学位论文为王富军的博士论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总被引次数125次;被引次数最高的期刊论文为李国新发表于《中国图书馆学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历史贡献》,总被引次数 75 次,这也说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服务的研究必须在实践基础之上加强理论研究与探索。
2 研究热点分析
2.1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动力机制及现状分析
该主题领域研究下通常是分析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内涵和动力机制,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模式及问题,从而提出相关对策,或以具体案例为实证研究,阐述相关经验。此类主题研究占该领域研究的较大部分,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动力机制研究。乔杨提出公共图书馆事业社会力量参与动力分为文化动因、伦理动因、社会动因和经济动因四大类型[1];李杨认为重视对社会力量的培育,是完善政社合作供给公共图书馆服务动力机制的有效措施[2];杨晓东阐述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图书馆服务所蕴含的机理,以多种供给机制和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动力”为图书馆服务供给注入动力[3];沈光亮从社会责任意识,激励方式激励机制、激励范围为切入点,以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行为的伦理激励效果[4];赵斯霞认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可以通过合作获利、宣传效应、国家补贴奖励和税费优惠,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激励[5];
(2)现状分析及思考。刘萍等在理念、资金、质量、管理和理事会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和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对策建议[6];白樱子等分析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现有模式,提出应提升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途径多元化带动服务的多元化[7];欧亮等通过调研35所省级公共图书馆的门户网站,发现栏目不统一、制度不完善、利用程度有较大差异等问题,基于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8];罗洁认为利用社会力量提升供给的主要体现在资金、设备、文献、人力资源、合作模式等方面,从而提出对策提升社会力量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的有效度[9];李娟分析了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模式,提出未来的研究模式应在服务供给的责任、可操作性模式等方面[10];尹洪英提出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志愿服务、社会捐赠、法人治理、业务外包四种实践模式[11]。
(3)具体案例分享。胡海荣分享了温州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从理念的宣传引导、平台的搭建、馆员的转型、社会力量的宏观管理和反响嵌入等方面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发展[12];代玉芬以“嘉兴模式”作为案例,介绍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的做法[13];李英结合深圳地区公共图书馆业务社会化的调研分析,提出公共图书馆业务社会化主要内容包括法律基础、分层设计、制度建设和绩效评估[14];缪建新分享了张家港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图书馆驿站的实践方式与特色创新[15]。
2.2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阅读推广作为公共图书馆的核心服务,一直备受关注,在阅读推广活动的进程中,社会力量可以采用更灵活的方式参与,因此该主题领域研究成果较多。
(1)类型研究。王兆辉等从不同社会体制、不同系统领域、不同受众对象三个方向分析了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推广的行为模式[16];顾运婕将社会力量参与少儿活动划分为公益志愿、协作服务、政府购买三个常见类型,指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少儿活动推广服务存在理念、机制、专业化程度的不足,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17];黄奇杰等通过分析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阅读服务典型模式,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阅读推广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18]。
(2)案例分析。杨奕以天津市和平区“文化阅读之旅”项目为例,提出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观念和模式有待进一步提升,并从制度、平台、标准等方面提出发展策略[19];刘雪花以湖南图书馆的实践为例, 分析公共图书馆联合社会力量开展阅读推广的问题,从理念、机制、合作面等角度提出对策[20];俞蒙总结了嘉定区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在青少年阅读推广实践中的经验, 提出建设性意见[21];张幸格阐述了郑州图书馆联合社会力量开展阅读服务的探索和实践,并提出完善建议[22];沈翠婷详细阐述了广州阅读联盟的平台搭建和实施,为业界提供参考路径[23]。
2.3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研究
馆藏资源是公共图书馆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立身之本,虽然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但其本质都是通过对馆藏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管理和提供利用来体现其核心服务功能。
朱乔生在1987年就以自贡市图书馆积极依靠社会有关力量,开展古籍线装调查工作为线索,阐述了社会力量参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具体路径[24];牛红艳认为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馆藏资源购置可以弥补图书馆馆员知识结构单一的不足,提高资源的社会效益[25];朱佳莉从主题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角度出发,认为社会力量参与文献资源建设丰富了馆藏资源,弥补了馆藏资源的不足[26];宁阳从地方文献的特殊属性出发,阐述了社会力量参与地方文献工作的必要性,从意识、制度、平台三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策略[27];郑妮娜以台州市路桥区图书馆为具体案例,介绍了其引入社会力量建设地方文献资源的方式[28];郑佳佳提出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应该引入专家、学者、高校教职工及媒体等社会力量,更好地建设地方特色资源[29];仇宏文从地方文献征集、数据库建设、参考咨询服务、活动展示等方面阐述了社会力量参与地方文献的实践,从机制、平台、队伍三个方向提出发展对策[30]。
2.4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研究
目前,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化建设呈现出多形态的发展,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依托密集的总分馆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服务效果,而《公共图书馆法》正式实施后,对总分馆服务的推动和各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目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服务研究多集中于在案例分享。
彭秋平等以“广州图书馆之城”为案例,分享了广州市积极倡导社会力量合作办馆, 并使其成为所在区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分支, 实行统一标准, 统一服务[31];王平通过调查和分析洛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与社会合作融合发展的过程和模式,提出了图书馆管理者驱动的“以资源为核心”的总分馆与社会合作融合路径[32];阮音波以三门县图书馆与有为图书馆总分馆合作为例,分享其管理上“一馆两制”、资源建设上“自主选购和馆际合作”的实践经验[33];彭玥挖掘黑龙江地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协作模式中存在管理、社会参与及政府三方面的问题,立足“集中化”“多元化”“多层次化”思维予以改善[34];张鹏民对哈尔滨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进而提出了社会力量参与、完善志愿服务机制等主要对策[35];张赞梅以嘉兴市图书馆总分馆制实践为例,在吸引社会力量参助基层图书馆事业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政策引导、规范运作管理等推动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36]。
3 研究趋势
通过对以上研究主题的总结,笔者认为当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研究存在以下特点:第一,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和读者对服务的高质量要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理念和动力机制已被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多数研究都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优化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机制和平台,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第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创建阅读推广品牌的主流模式之一,且随着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社会力量的参与融合呈现出新的态势。第三,除了阅读推广以外,社会力量更多的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建设与开发,空间利用及改造、技术更新及总分馆服务,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边界在不断的扩大,社会力量的参与是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有益探索,这种探索让相关领域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展,研究成果逐年增加。
当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研究也存在着以下不足:首先,虽然已有研究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不少的发展对策,但基本是概括性的,未形成通用性较强的具体对策,比如理念融合、制度设计、平台搭建等,都缺少多维立体的策略框架。其次,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虽然具有很多优越性,但目前参与过程和进度集中于阅读推广、资源建设等传统服务,虽有涉及阅读空间、总分馆服务,但研究成果较少,对于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社会力量如何进一步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仍需关注。再次,国外案例研究较少,基于案例研究是当前国内外研究方法的热点之一,尽管受不同条件影响,但作为一种实践模式,优秀的案例可以帮助图书馆界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对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国外案例中,虽有欧亮通过调研美国20所公共图书馆的门户网站,得出其模式成熟,路径多样,制度完善等结论,从观念、交流、制度等方面提出借鉴和参考[37],但该领域的国外案例研究还要较大提升空间。
4 思考与展望
综上所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不仅仅是一种概念,更是公共图书馆提升服务效能的方式,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技术,也带了多样性、不确定性的挑战。本文认为未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4.1 构建与服务范围相适应的多维立体的策略框架
面对公共图书馆不断更新的生存环境,其服务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从资源的获取到知识的利用,从文献借还到文化空间,因此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理论探索上应采用战略性思维进行远景规划,突出公共图书馆的公益属性和资源定位,开展社会力量与公共图书馆服务深度融合的相关研究,构建与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相适应的多维立体的策略框架。虽有研究成果涉及到公共图书馆的文化空间[38]和文创工作[39],但数量仅为几篇,因此未来研究在价值取向上应较为关注相互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多元化合作方式、社会力量参与理念等,在研究对象上,不再集中于上海、合肥等大城市,而更多地应涉及欠发达地区,集中探讨的多元协同机制、制度设计、价值导向和运营方式等多维立体的策略框架。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关键任务是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同时构建多元利益主体的角色和协同关系,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为核心更新框架和策略,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成效。
4.2 推动“两法”背景下地方法规政策配套研究
从法律的角度上来看,随着《公共文化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实施及宣传推广,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以此夯实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多元化需求。
基于此,未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一是立足现状,从立法角度找到社会力量与公共图书馆服务,公共图书馆服务与群众需求的平衡关系,从而相互促进。二是从法律角度探讨社会力量与各级图书馆的合作关系,促进研究制定地方配套法律条款,逐步实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统筹规划、分工布局和协调发展,形成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三是借鉴已有地方实践经验,如陕西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单独成章列出,从七个方面进行阐述,未来研究应推动地方尽快制定并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相关配套政策制度,积极探索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网络的路径。
4.3 开展多元化案例分析及科学发展机制研究
通常,单一案例研究不适用系统构建新的理论框架,因此学界更偏好于多案例研究方法,多案例研究能够更好、更全面地反映案例背景的不同面,其有效性也显著提高。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案例研究中,多数研究采用了描述型案例研究方法,即对实践经验做出详尽的描述,对案例结果并未做深入性的探讨,因此提高了对已有案例进行归纳的困难性。
在已有理论框架下,应开展多元化的案例分析和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更好地理解社会力量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相互合作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发展机制,这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理念、方法、形式、平台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多元化的案例分析将发现更多合作模式,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引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迈进深度融合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