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2018-2019赛季中锋球员攻防能力分析
2020-12-04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 广州 510075)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CBA2018-2019赛季的中锋球员为研究对象,要求球员参赛在10场以上,且场均出场时间大于8分钟,最终56名球员入选。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有关CBA中锋球员的资料,利用网络收集CBA符合条件中锋球员的相关指标数据,所有资料源于CBA官方网站。阅读大量关于CBA中锋的文献,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录像观察法。
通过慢放、快进、回放、定格等手段,对场上比赛情况以及相关技战术统计指标进行收集;并对中国篮协官方网站所提供的各项技术统计数据进行核实,确保本研究数据的全面、准确。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并运用 SPSS 22.0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中锋球员攻防能力的特征及确定权重,最后计算综合得分。
(4)逻辑分析法。
对CBA2018-2019赛季中锋位置运动员攻防能力技术数据指标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2、研究结果与分析
将56名中锋球员的原始数据初步的汇总分类,并进行指标适宜的分析检验,剔除无关指标。因子分析的KM0=0.67,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选取16项技术统计指标包括(得分、二分投篮次数、二分投中次数、二分命中率、三分投篮次数、三分投中次数、三分命中率、罚篮次数、罚中次数、罚篮命中率、篮板、助攻、盖帽、失误、抢断、犯规)来衡量中锋球员的攻防能力(见表1)。
2.1、中锋球员攻防能力分析检验
将56名联赛中锋球员的16项技术统计指标数据进行分析,运用KMO和Bartlett对中锋球员攻防能力分析的适用性检验,见表2。
由KMO和 bartlett检验可以得出,KMO=0.829,其中0.9以上表示非常适合;0.8表示适合;0.7表示一般;0.6表示不太适合;0.5以下表示极不适合。且sig<0.01,拒绝16项技术统计指标相互独立的假设,也就是说明56名中锋球员的16项指标具有较高相关度,因此,56名中锋球员的16项技术统计指标适合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而对其攻防能力进行分析。
表2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2.2、中锋球员攻防能力因子分析提取结果
输入56名中锋的16项的技术统计指标数据,提取特征值>1的因子,经过最大方差法旋转后,得到4个公因子,因子的累积共贡献率为 83.38%,见表3。
表3 因子解释总方差表
第一公因子方差占所有因子方差的50.52%,说明56名中锋球员的16项技术统计的数据中50.52%已涵盖进因子分析中,也就是说,已有50.52%的信息可以解释56名中锋球员的攻防能力;提取的四个公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83.375%,能够反映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
由于四个公因子与16项初始指标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密切,不能清晰的反映各初始指标与公因子具体的载荷大小,即亲密切程度。为了使各初始指标因子的载荷矩阵系数向0-1两边分化,使各指标的在四各公因子的载荷值趋于明显,对四个公因子有合理的解释,对初始因子载荷进行最大正交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4。
表4 中锋因子旋转载荷一览表
传统理解与定位上来看,中锋的主要活动区域是篮下较近的限制区(三秒区)周围附近,且通常也在场上占据在五名球员的中心,但是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大个球员移动能力的提升,中锋队员的活动范围也开始逐渐扩大,甚至延伸到了三分线以外的区域。由表4的分析结果可知,第一公因子相关程度和密切程度最高的为罚球次数、罚中次数、罚球命中率、得分。各指标的因子旋转后的载荷分别为0.946、0.815、0.802、0.749。罚球是一种非身体接触的篮球技术,应具备扎实的投篮技术,同时罚球时受到多种因素干扰,自身状态的发挥、现场观众、比赛场地等客观因素。罚球次数、罚中次数、罚球命中率、得分是对中锋球员稳定发挥的最好衡量,因此将其命名为“稳定发挥因子”。进一步观察罚球次数、罚中次数的载荷值,都要高于其他指标。大多数情况下,中锋都是靠近篮筐进攻,激烈的身体对抗,防守队员为了尽可能的限制得分,防守也是相当严密,这过程中往往会造成犯规,犯规的次数和不同的类型,最终导致罚球。罚球次数和罚中次数自然增加了。
第二公因子在盖帽、篮板、抢断、犯规关系最为密切,相关性高。各指标的具体载荷值分别为 0.823、0.813、0.545、0.320。以上指标都反映中锋球员的防守能力,因此将其命名为“防守因子”。观察四项指标发现盖帽的载荷值最大,盖帽在篮球比赛中是防守端的重要的技术动作,一次有效的盖帽不仅仅是阻止了对手的一次进攻,而且同时也能提高本方的气势,可以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中锋高大的身材,是场上的最后一道防线,盖帽是一位中锋球员防守能力最好体现,中锋球员本身就是侧重于防守,防守是进攻的前提,篮板的载荷值紧接着第二位,篮板球是重新组织进攻及发动二次进攻的重要保障。
第三公因子最密切,相关性最大的指标为两分投中次数、三分投中次数、两分投篮次数、三分投篮次数,载荷值分别为0.622、0.539、0.407、0.348。以上指标都反映在中锋球员的两分球和三分球的投篮上,因此将其命名为“投篮因子”。进一步观察发现,两分投篮次数及三分投篮次数的载荷值较要高于其他两个指标。说明中锋的的进攻方式主要是近距离的两分投篮,中锋稳稳投进三分的能力也是出奇制胜的关键。
第四公因子在两分命中率、助攻、三分命中率、失误上相关性高,关系最为密切。具体指标载荷值分别为0.765、0.645、0.364、0.215。通过指标的载荷值发现,该因子侧重于命中率的指标,因此将其命名为“命中率因子”。进一步观察不难发现,两分命中率及助攻的载荷值都要高于其他两个指标,两分球的命中率,是中锋进攻成功率的体现,中锋的进攻大部分来自队友的助攻,助攻的次数越多,进球的成功率越高,若助攻下降或不成功,将导致失误的增多,助攻和两分命中率存在显著性相关。
2.3、中锋球员攻防能力综合分析
(1)中锋球员各项指标权重确定。
①首先通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解释总方差的表和旋转成分矩阵表。
②每一个因子的旋转载荷与其因子的特征值均方根相比,得到一列新的数据,称为载荷均方根比值。
③每一个因子的载荷均方根比值与因子对应的方差解释比例相乘后求和,其和值与解释的总方差相比,得到每一个变量的非标准化指标权重。
④非标准化指标权重归一化。每一个变量的非标转化指标与非标准化的总权重相比,得到标准化权重。
经过计算得出16项指标的权重,权重的大小,反映指标的重要程度,具体权重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得分在16项指标中的权重最高,权重指数为0.085,篮球比赛中得分手段包括两分球、三分球和罚球,所以两分球、三分球、罚球,是判断球员攻防能力的重要依据。二分投篮次数的权重指数排第二,具体数值0.082,二分投中次数和二分命中率的权重指数排第三,具体数值为0.081,得分是篮球运动的最终目的,是最能反映球员进攻能力的指标,得分能力越强,球员的进攻能力越强。得分是通过两分球、三分球、罚球得到的,而中锋主要是靠近篮框的得分,主要的得分方式就是两分球,得分权重高的情况下,二分的相关指标的权重必然也高。
表5 中锋球员16项指标权重
(2)中锋加权综合得分分析。
根据因子分析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中锋球员的各项指标结合权重,计算出中锋球员的综合得分,见表6。
表6 中锋球员加权综合得分一览表
由表6的综合得分可以看出,综合得分前10名中锋球员中,中国本土球员只有两位,分别是易建联、王哲林。第一位的是外援尼可尔森,综合得分为12.9。综合得分是中锋球员攻防能力的集中体现,反映中锋的竞技实力,在56名中锋的排名看出,外援中锋的综合得分都较本土球员靠前,国内中锋队员在技术上相对于外援来说不能适应大赛中强对抗的需要,不能在对手凶狠贴身的紧逼防守和激烈的对抗下正常运用和完成技术动作。易建联在本土的中锋球员中排第一位,综合得分为12.28,在赛场上具有强大的控制力,但易建联的运动寿命已进入后期,王哲林、周琦正值当打之年的球员,有望创造更好的战绩,还有许多年轻本土中锋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要认清差距,争取挤入前列。综合得分强调的是球员的的综合攻防两端的能力进行评价,建立在16项技术统计指标的基础之上,通过综合得分的排名可以大致定位到中锋球员的个人攻防能力的位置。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中锋球员的攻防能力表现在四个因子,即“稳定投篮因子”“防守因子”、“投篮因子”、“命中率因子”。提取的四个因子累积贡献率为83.38%,“稳定投篮因子”、“防守因子”累积贡献率高达67.72%,应视为中锋球员的攻防能力主要因子;
(2)得分的权重在16项指标最大,二分相关的指标权重次之,中锋的进攻主要是近篮筐的得分,本土中锋与外援中锋还存在差距,在综合得分上,外援中锋排名大部分靠前,进入前10名的本土球员有易建联、王哲林,中国本土中锋还有很大空间。
3.2、建议
(1)我国中锋球员要坚持以身材高大灵活、斗志顽强为基础,重点解决在强干扰、强对抗下的稳定发挥问题,保持和强化投篮准,稳定性高的优势;强化球员的体能储备,不断打磨技战术,积累赛场经验;借鉴其他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全面提高球员的攻防能力;
(2)本土球员重点增强其在限制区内的得分能力,提倡要敢于利用个人能力在限制区内进行对抗,创造更多的罚篮和投篮机会。强化进攻篮板的拼抢,发扬积极拼抢的精神,要提高本土球员的传球意识,要有开阔的传球视野,能准确把握第一时间为队友创造得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