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田园休闲养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①

2020-12-04肖如斐

市场周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田园福建省养老

肖如斐

一、引言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老龄人口正在快速增长,2018 年 60 周岁以上人口是 24949 万人,占总人口的17.9%,比2017 年增长了859 万,增长了0.6%,65 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 万人,占总人口的11.9%,比2017 年增长了827万,增长了0.5%,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目前的养老服务水平远远跟不上养老需求的增长,需求层次的提高也使得老年人不再仅满足于基本的物质需求。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我国,有86.1%的老人希望自己的晚年时光可以回归田园。 而农村发展问题日渐突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土地闲置、老龄化、空心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一边是闲置的农村宅院,一边是对田园休闲养老的强烈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养老产业与休闲农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必然趋势。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这为田园休闲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二、相关文献梳理

田园休闲养老是以自然田园景观和休闲农业产业资源为依托,田园式养老社区为主导,政府、社区、家庭、个人等多方参与,让老年人亲近生态环境,享受居住、医疗保健、农业休闲旅游、娱乐文化等一体化服务的养老模式。 这种养老模式针对中高端养老消费市场和身体比较健康的低龄老人,服务对象比较有限,无法覆盖到中低等收入和半自理、不能自理的老人。

国内学者从城乡统筹发展、乡村休闲养老服务、乡村休闲养老需求等方面进行研究。 潘顺安(2007)从需求与供给关系入手,探讨了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的动力机制。 马慧霞等(2008)研究城市居民旅游偏好与乡村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 罗青(2006)、吴明华(2008)、李松柏(2012)聚焦农村休闲养老模式,认为农村休闲养老的本质是通过农村房屋使用权的租用或购买而达成对农村自然生态环境的消费。张勇等(2011)从区域城乡旅游统筹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乡村旅居养老的新思路。 王兴斌(2015)以现有乡村休闲养老社区为例,研究田园式休闲养老社区开发模式。 王玉(2007)认为在面对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形势下,由于子女负担和空巢化的现象,传统的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以及社区养老都有局限性,而生态养老能够打破这种局限。 苏乃坤(2013)认为养老养生产业是由第一、二、三产业派生出来的综合产业,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李甜甜等(2016)从各方面分析发现生态养老具有广阔的前景,养老旅游将会成为新的市场发展方向。 谭志蓉(2017)认为农业休闲结构简单化、低层次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养老设计项目无对象性,因此生态养老是休闲农业市场多样性发展的需求。 董秋云(2018)认为乡村休闲养老产业的核心主体包括供方、需方和共享平台,并从政策支持、基础设施、产业体系以及品牌建设方面提出了共享经济下发展乡村休闲养老产业的保障措施。 张勇(2018)认为发展田园养老产业是破解休闲农业季节性困境的一剂良方。 吴宏洛(2018)认为把养老产业植入“富美乡村”建设可以打造福建省田园休闲养老新业态,开发乡村田园休闲养老产业,是提振乡村经济极具潜力的新业态。 刘文慧(2019)从集体土地参与的视角下对田园养老地产开发的动因、合作开发模式和利益机制等问题展开研究。 王新媛、王小春、窦瑞兵(2019)从养老需求、产业融合和农村发展三个角度着手,构建在PPP 融资模式发展田园养老产业。

通过对田园休闲养老相关文献的简要梳理,我们发现发展田园休闲养老产业在学术界得到普遍认可。 但是仍然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的老年人受传统亲情观念的影响,远离固定居住地选择田园休闲养老方式难以推行。 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在福建省发展田园休闲养老产业的依据、面临的主要困境以及推进田园休闲养老产业发展的举措,以推进田园养老产业研究从理论转为实践应用。

三、福建省发展田园休闲养老产业的依据

(一)养老的供需矛盾升级

随着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传统的以居家养老为主的模式弊端日益凸显,无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传统的养老服务更多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忽视了老年人的精神需要。 老年人口结构出现变化,中低龄老年群体比例凸显,越来越多的城市老年人选择返乡或到郊区生态环境好的乡村从事田园休闲活动。 面对中低龄老年人较高级养老需求的变化,发展既能保障老年人满足生理需要,又能够满足老年人精神世界的养老产业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田园休闲养老是对传统养老的补充,为加快解决养老难题提供很好的发展思路和探索空间,能细分高端休闲养老市场,缓解城市中心区越来越大的养老压力,同时养老产业进入乡村,可以完善农村的养老功能,有效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带动福建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助力福建省乡村振兴。

(二)福建省发展田园休闲养老产业具有独特优势

福建省从2014 年开始大力推行美丽乡村工程建设,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 截至2017 年,福建省内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 个,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26 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9 个,福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落400 多个。 福建省生态环境优越,这是发展田园休闲养老产业的基础和优势。 随着中低龄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恬静宜居的田园式环境会吸引老年人。 城市老年人返乡或来访,进一步推动了美丽乡村的建设,从而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到周边的乡村旅居。

(三)福建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驱动

随着福建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挖掘农业的功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关键。 田园休闲养老产业是服务于老人养老、医疗护理、休闲娱乐、涉足山水、体验农趣,以乡村的自然田园风光和农业产业资源为依托,以养老产业和休闲农业为核心,将建筑业、工商业、旅游业、养生产业等一系列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并提升价值链。 发展田园休闲养老产业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养老服务品质提升的重要举措,同时,养老服务服务品质的提升会吸引更多来自较发达地区的老年人,他们能带来先进的理念,加以组织和引导,能促进农村的社会进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福建省发展田园休闲养老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福建省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再加上“清新福建”的品牌打造和美丽乡村的工程建设,在福建省发展田园休闲养老产业有着自身的基础和优势。 田园休闲养老模式能满足老年人回归田园的精神需求,能缓解城市的养老压力,但是相比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模式,旅居养老模式的推广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重重困难。

首先,“医养结合”面临短板。 福建省乡村的基础设施特别是生活智能化和医疗条件方面与城市相比还很落后。 其次,乡村养老的消费市场还未形成。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低龄健康的老年人会考虑帮忙照顾子女的家庭,尤其是觉得照看孙辈是难以推卸的责任。 所以田园休闲养老服务的客源不稳定。 再次,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受属地管理的制约。 有愿望选择异地养老的老人大多思想比较开放,经济条件好,他们一般都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教师等,这部分群体都是有医疗保险的,而我国医疗保险的异地结算虽已基本完善,但报销比例不同。 最后,田园休闲养老产业规划不到位。 老年人的需求有其自身的特征,在养老服务产品的整体规划上,比如生态旅游、田园体验项目等功能定位模糊,适老化设计不足。

五、福建省发展田园休闲养老产业的保障措施

发展田园休闲养老产业是对目前社会养老模式的重要补充,能缓解城市巨大的养老压力,能满足老龄化群体的精神需求,能对乡村地区的房产资源有效利用,为实施乡村振兴培育新业态。 为应对发展福建田园休闲养老产业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应积极采取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试点先行

发展田园休闲养老产业需要大量的投入,政府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充分解读国家的相关养老政策,并制定符合福建省地方特色的政策,从选址安排、财税支持、人才培养、土地政策、规范监管等方面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划。 激励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在自然资源优越、经济条件有保障、医疗条件相对较好的乡村建立田园休闲养老产业园区,从中汲取经验并逐步推广,促进田园休闲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二)加大适老化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养老医疗体制

针对老年人最关心的生活便利性和医疗保障的问题,要充分利用乡村闲置民居,进行特色改造并增加配套的适老化设施,在居住地周边增加一些种植农副产品的体验项目以及文化娱乐健身项目,既满足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生理需求,又能兼顾回归田园的精神方面的需求。 在医疗护理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异地结算体系”,逐步推进医疗保障区域性统筹的改革力度,这也是国家层面上的改革深水区。 另外,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计算机技术建立智慧养老平台,有效整合需求与供给的对接,快速应对老年人的医疗养护问题,实现医养结合的愿望。

(三)加大宣传新型养老观念

中国的“家”文化根深蒂固,低龄健康的老年人会考虑甚至被要求帮忙看护孙辈。 但中国家庭结构的改变、人口大迁移,以及代与代之间观念的不同,导致出现了很多“空巢”老人和“寄居”老人。 同时随着老年人文化程度、经济实力、需求层次的提高,以及“不服老”“发挥余热”等观念的产生,旅居养老模式开始在一些地方盛行。 福建省应该抓住转型的机遇,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宣传,积极引导有旅居养老愿望的群体去尝试。 思想的转变需要时间,但当人们体会到田园休闲养老的好处时就会发挥“传帮带”效应,同时培育更多的田园休闲养老核心群体。

(四)培育田园休闲养老服务人才

田园休闲养老产业属于新业态,缺乏相关的专业性养老服务人才,而人才决定着田园式养老服务的质量。 相关的专业人才应该具备老年人护理知识、老年人心理疏导知识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策划农事体验活动的能力。 这需要制定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对当地有意愿从事该行业的人进行系统的课程培训。 可以积极探索与福建省相关的医护类高校和技校进行校企合作,鼓励院校开展公益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定期在田园休闲养老基地实训,为田园休闲养老产业发展储备人才。

随着老龄人口的逐年增加,传统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模式问题频出,养老供给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发展田园休闲养老产业能成为健康、低龄的老年人的青睐,为创新社会化养老方式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福建省生态环境资源优势明显,为发展田园休闲养老产业奠定了基础。 地方政府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在顶层设计上突破传统的壁垒,在土地政策、产业政策、医疗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助力田园休闲养老产业从理论研究的层面转向实践应用。

猜你喜欢

田园福建省养老
养老生活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养老更无忧了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田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