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雪的历史与今天
2020-12-04张敏
文·张敏
(作者单位:滨州市滨城区档案馆)
渤海之滨、黄河下游有一个名不经传的小村庄——杨柳雪村,因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全国棉区的一面红旗”而名声大噪,从此红色精神在杨柳雪传承了半个多世纪。
棉区的一面红旗 滨县杨柳雪大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杨柳雪是一个自然条件很差的盐碱涝洼村,土地贫瘠,十年九灾,在国民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的大环境下,更是物资匮乏,生活困苦。就是这样的一个小村庄,36户人家,321亩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1963年开始连续七年获得粮、棉双高产,硬是把“晴天起白霜、雨天是泥浆”的盐碱窝变成了“粮丰收、棉高产”的大寨村。
杨柳雪能够做到粮棉双高产、双贡献,是杨柳雪的群众依靠党支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要改变恶劣的自然条件就必须治服旱、涝、碱。1963年的冬天,在党支部带领下,社员开始挖沟筑渠,要把黄河水引来灌溉。数九寒天,社员们抡着镐头,铲着钢钎,豪迈地喊着“杨柳雪,无冬天,地冻三尺照样干,为了棉区双高产,脱皮碎骨也心甘”的口号干了一个冬天。1964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杨柳雪人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更足了。他们坚持农闲大干,农忙小干,见缝插针。经过六年的艰苦奋战,挖成了3条引水渠,筑起了20条灌溉渠,削去了土疙瘩,填平了盐碱湾,前后共挖土6万多立方米。用大水漫灌,加上每年刮碱土,碱害大大减轻了。1964年遇到水淹,春天好容易扒的全苗,眼看着要淹成泥浆,全体社员心疼这些棉苗,男女老少踏着没脚深的泥浆,硬是把棉花一棵棵地扶起来,靠着“多扶一颗棉花,就是对国家多一份贡献”的信念,苦干了十多天,战胜了泥涝,夺得了亩产皮棉132斤的好收成。那个时候,杨柳雪大队遇上了三年大旱,一年大涝,两次冰雹,虫害更是年年不断。这些自然灾害没有吓倒杨柳雪的村民,反而形成了“灾害年年有,你斗它就走”的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
1969年夏季,中央派代表来山东了解农业情况,当代表们来到杨集公社杨柳雪大队时,看到了人一般高的棉株和挂满枝头的棉花一望无际,感慨地说“杨柳雪真的是覆了一层‘雪’啊”。在驻村的三天时间里,他们听了大队负责同志的介绍,在田间地头找社员们调查访问,按供销社收购棉花发票一张张核实每一年的产量,并审查了大队七年来的所有账目。杨柳雪人战天斗地的革命干劲和奉献国家的思想境界,深深地感染了中央派出的代表。1970年1月,在全国棉花生产会议之前,国务院通知山东省委,让杨柳雪报送会议典型材料。1970年2月13日,周总理在紧张忙碌工作了一个白天后,晚上7点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接见了包括原滨县县长常振纲、原杨集公社党委副书记李焕文、原杨柳雪革委会主任杨秉利等人的山东代表团。72岁高龄的周总理在听了杨秉利的详细汇报后说道:“杨柳雪村了不起,粮棉双高产,你们是双贡献,超过了大寨,是棉区的一面红旗”。从那时起,杨柳雪在周总理的关怀下,1970年-1974年连续五年出席全国棉花生产会议,有时周总理亲自接见,有时李先念副总理代为接见。1974年因受百年不遇的涝灾影响,杨柳雪棉花产量由前几年的150余斤皮棉减少到了126斤。杨秉利代表杨柳雪参加全国棉花生产会议,当时周总理由于身体原因住进了医院,在医院还详细询问了杨柳雪的情况,在听说大会没有安排杨柳雪发言时,说道:“还是让杨柳雪发言,没有经验也可以讲讲教训嘛!”杨柳雪就这样成为了全国棉区的一面红旗,《人民日报》多次报道了杨柳雪的先进经验,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杨柳雪的热潮。1971年8月,阿尔巴尼亚农业代表团专门来到杨柳雪进行参观学习。
1970年秋天的全国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上,杨秉利被邀请参加国宴;1970年10月1日,伟大祖国21岁生日,杨秉利被邀请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国庆活动;1970年冬天,载着周总理对杨柳雪殷切关怀的一台长春产“东方红”28马力拖拉机送到了杨柳雪,点点滴滴都是周总理对基层的关心与重视。周总理对杨柳雪的关怀是对杨柳雪人民的最高奖赏。
永远感念周总理 自发建成“怀周祠”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逝世。按照总理生前的最后一个愿望,总理的骨灰分别撒在了北京上空、北京的密云水库上空、天津的海河上空和山东滨州的黄河入海口。骨灰撒进江河,丰碑树在人民心中,每年的1月8日和周总理的诞辰日3月5日,杨柳雪人都自发举行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
为了寄托对周总理的深切思念,自1995年开始,杨柳雪村通过民间筹资的方式开始规划建设周恩来纪念馆,1999年11月正式建成,取名“怀周祠”,2001年被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是全国唯一一处由民间自发筹资修建的缅怀总理的纪念祠堂。
“怀周祠”里展示着体现1919年至1976年周总理革命历程和丰功伟绩的192幅图片和86幅书法,还陈列着《周恩来选集》《周恩来年谱》《周恩来军事文选》《周恩来的历程》等书籍。2004年12月,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冀朝铸来“怀周祠”,亲笔书写“风范长存”,以表达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之情;国务院原副总理姜春云、28军后勤部部长刘振声、周总理原卫士长高振普将军、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以及中央文献研究室等领导同志也曾先后到“怀周祠”参观指导,并赠送了总理生前的部分书籍和资料。每逢周总理诞辰日、逝世日和重大传统节日,当地高校、中小学以及党政机关都会以不同方式到“怀周祠”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追忆总理的丰功伟绩,表达对总理深深的敬仰之情。
传承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8年,杨柳雪以“怀周祠”为依托,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建成了杨柳雪不忘初心党性教育基地,并于7月1日正式揭牌,开展红色主题党性教育活动。基地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的“六个杰出楷模”为主题布展,用150 张珍贵历史照片、20 余份墨宝、16个实物展柜,再现了周恩来总理不忘初心、鞠躬尽瘁的光辉一生,呈现了周总理“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宗旨。同时,以“棉区一面红旗”为主题,重新修建了杨柳雪村史馆,建成了初心园、连心湖和怀周广场。
现在,不忘初心党性教育基地作为滨州市党性教育基地、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中共滨州市委党校红色现场教学基地等,成为了各级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的主阵地、廉政教育的根据地和淬炼党员干部的集中地。自2018年7月1日正式揭牌以来,基地已累计接待党组织3251个、培训党员63894人次,普通访客量突破13万人。2019年主题教育活动期间,基地累计接待各级党组织513个,培训党员13360人次,杨柳雪的红色文化得到充分的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