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否该全面舍弃《哈农钢琴练指法》
—— 再谈这本教材在当下教学中的存在意义和教学价值

2020-12-04戴高德

钢琴艺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触键弹奏手指

文/ 戴高德

夏尔·路易·哈农(Charles Louis Hanon,1819——1900)出生于法国北部的勒内斯屈尔。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就是《哈农钢琴练指法》(以下简称《哈农》)。《哈农》一经出版就展现了它的教学价值,成为世界范围内常用的基本功训练教材,尤其受到俄罗斯钢琴学派的青睐。它的作用正如哈农本人所言:“给予年轻钢琴家、教师和校长们真正的帮助。”时至今日,虽说钢琴的教学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钢琴作品风格已经多元化,钢琴演奏理论和演奏技术发生了长足的发展,钢琴演奏风格日新月异,各类基础练指法教材层出不穷,但《哈农》依然是钢琴初、中级教学的重要教材,不断被再版重印。

目前市面上可以买到的基础教材种类繁多,如《什密特钢琴手指练习》《钢琴技术的合理原则》《勃拉姆斯51首钢琴练习》,等等。但从使用的广泛性和影响的深度而言,《哈农》无疑是影响力最大且最常用的。一方面,以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哈农》为例,自首次印刷至今,已经重印近四十次,印数接近两百万册,这还只是一家出版社的印刷量。如累计各家出版社的印刷量,对比一下历年各地考级人数,估计即便没有达到钢琴学生人手一本《哈农》的程度,也相距不大了。另一方面,从《哈农》的衍生教材数量中也可以看出哈农教材影响力之大。现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哈农》衍生教材有上海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孩子们的哈农》、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疯狂练指法简谱哈农38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孩子们喜爱的哈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调性哈农》和《节奏哈农》,等等。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法国作曲家的《哈农》被如此大量地运用和学习,并被不断重印、再版,说明它在初、中级教学中的确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否则早就和一些著名钢琴家编写的教程一样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本文从优点、劣势两个方面解读这本教程,并随文附上一些建议和大家讨论。

优 点

在初学者的教学中,《哈农》能帮助学生保持和稳定正确的演奏手形。有些初学者手指条件不好,比较弱,通过练习《哈农》前二十首,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体会手指、手掌、手腕正确的位置和平衡。手指独立性、积极性欠佳,跑不动,通过《哈农》前三十首的训练后,大多能有所改善。其实在教学中,不仅是颗粒性跑动,很多连奏、弱奏片段也可以通过练习《哈农》来增强手指主动性,强化手指的控制能力。例如,贝多芬《D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Op.10,No.3)第一乐章副题左手声部(第22至30小节),这个片段需要弹奏得既轻又连,相当难控制。如果用《哈农》进行辅助训练后,乐句的手指控制能力会得到很大增强。

《哈农》提供了多种音阶、琶音及一些高难技术的专门练习,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且可以作为很好的热身和恢复状态的教材,用于辅助训练也相当合适。《哈农》共六十首练习,笔者将其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20首)为“使手指灵活、无拘束、坚强有力、动作平稳、用力均匀的准备练习”,这一部分主要是双手同向的模进练习,十六分音符,级进音型为主,仅在C大调上练习。

第二部分(第21至43首)为“为专门打好指法基础的高级练习”。这里分为两个小部分,前半部分为第21至30首,是对第一大部分练习的延续和发展,在练习的长度和繁复程度上进行拓展训练;后半部分是第31至43首,这部分是五指位置稳定后进行的手指伸张、转指训练,然后引申到全部大小调的音阶、琶音训练。

第三部分(第44至60首),作曲家的注释为“为克服技术上的重大困难所必须的专门练习”。这部分其实应看作钢琴高级演奏阶段的专项技术练习,包罗多种重复音、震音、颤音练习和各种三度、六度、八度音练习。

这本教材不只涵盖了钢琴演奏初、中级的技术元素,而且在以手指独立性、灵活性训练为主的基础上,兼顾了其他钢琴弹奏的多种技巧。从技术编排顺序上看,《哈农》和当下钢琴教学进阶设计并无二致,难度的安排也是由浅入深。

《哈农》的教学构想重点是从手掌、手位的稳定与手指掌关节的灵活性开始的。手掌的稳定性训练结合手指的灵活性训练是教材的突出的特点和重要教学设计。通过第1至30首的练习C大调、单音、五指固定位置的重复模进,可以帮助手掌、手位获得极大的稳定,从而让前臂、手腕、手掌、手指形成一个尽可能稳定平衡的演奏平台。

在稳定的平台上,对手指,尤其是弱指进行大量甚至是海量的重复练习。以前二十首为例,每一遍练习四指基本要弹奏56至84次,小指要弹奏28至112次,第21首至30首则数量更多。

这样一套解决方案带来的效果就是:用“稳定——灵活”这样一对组合的训练来提高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在师生共同精心搭建出的这一稳定平台上,我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于手指掌关节的活动训练上,而暂时忽略其他因素。此外,从运动心理学考虑,手掌稳定性可以提高掌关节的运动效能(尤其是弱指的效能),以使得手指的弹奏更灵活主动、自如放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使用《哈农》(尤其是前三十首练习)会特别有效的原因。

劣 势

《哈农》固然有效,如果教学中要求明确,那么对手指独立性的训练可谓精准。若只是让学生练习而不加分析,那么可能收效甚微,甚至最后会演变为一种有口无心的演奏状态,这是需要极力避免的。

从当下的教学眼光看,这本百年前的教材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要辩证地看待“稳定的平台”。这套练指法是在保证手掌稳定、弹奏规律性的基础上,集中强化训练手指。但在实际演奏中,大部分时候由于作品的织体及音乐表达的多样性,弹奏方法变化多端,动作更是繁复细化。这一点是《哈农》的基础练习和实际演奏的重要区别,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辩证分析和说明。单独练习《哈农》后手指感觉良好,灵活且主动,可以完美达到要求。而在实际演奏时,这种手指机能却无法运用到作品中,这就是因为实际演奏中涉及的大量技术远不同于《哈农》中稳定性较高的练习的缘故。

其次,由于钢琴演奏的风格、理论和技术本身的发展变化,以及钢琴作品风格的多元化,当下的钢琴教学环境和作者所处的时代已大不一样。我们既要考虑教学的规范和基本功的扎实,也要考虑到不同风格作品的不同弹奏方法。从巴洛克到现代,从巴赫到利盖蒂,不同的弹奏对手指独立性的运用要求是不同的。它们需要不同的触键、不同音色,以及风格各异的弹奏方法。因此,用单一的方法进行基本功训练恐怕是不够充分的。

训练建议

传统《哈农》手指基础训练与当代实际的演奏的结合不够紧密,基础训练中过于稳定的训练方法与实际弹奏迅捷变化的需求有一定矛盾,较为单一的下键方法训练与当代多样化的弹奏也不太相合。如何衔接,使学生具有在稳定性缺乏的情况下依然能自如地运用手指的能力?如何使《哈农》练习与实际演奏作品多样的触键需求结合起来,并最终使得基础技术练习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在实际演奏中展现出来,提高实际弹奏时的综合能力?如何满足当代钢琴演奏的演奏灵活性、多样性要求?

对于上述问题,笔者设计了一些过渡性的《哈农》练习方法和原则,供各位老师们参考。

我将《哈农》的变化练习方法分为四类,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变化组合(为了避免练习中产生过强的规律感,我推荐每种方法练习一遍即可,用多样的训练方法来激发弹奏的协调变化能力)。

第一类是手指动作高低变化的练习。练习时可以分为高抬指、中抬指和手指贴键弹奏三种方法。在训练手指动作高低变化的同时,结合演奏力度的强弱变化:高抬指弹奏采用慢下键、弱奏;贴键弹奏采用快下键、强奏(这与通常的高抬指、快下键的练习相反)。这样练习的目的是在掌握爆发性、短促的下键方法同时,也要掌握舒缓而持续的下键方法,提高控制手指能力,并为第四类的多样性触键训练做准备。

第二类是运音法的变化练习。具体方法是用连音和跳音的变化来训练。首先是跳音练习;其次是“连——跳——跳——跳”的组合(见例1);再次是“连——跳——跳”的组合(见例2)。

例1

例2

需要指出的是,这类变化练习打破了我们在练习中的惯性思维和原有的规律性,尤其在首次练习“连——跳——跳”组合时很容易出错。这个练习正是训练在思路、动作、连贯性等各方面极易出差错的情况下手指的协调能力。这种动作的非常规性是实际弹奏中的常态,模拟中分析差错,训练在“刀锋边缘”的调整能力、协调能力,打破基础练习过于四平八稳的状态,让弹奏处于一种既稳定又机警的状态。

第三类方法是节奏的变化能力的练习(见例3)。这类练习主要是训练手指在弹奏突然加快的音型时的灵活调节。

例3

节奏型相反的练习也可以运用,比如前四个音是三十二分音符,后四个音是十六分音符的练习,能够训练手指在弹奏突然减慢速时的应变能力。教学时还可以运用其他不同时值、不同类型的音符组合,进行这类不同长短的节奏变化训练。

第四类是多样下键方法的练习。模仿不同风格作品,针对不同风格的音色音质,进行下键训练,使学生掌握不同风格作品的下键方法,体会不同作品微妙的触键区别。练习《哈农》时可借鉴、运用某首具体作品或某一乐句的下键方法。

比如,学习舒曼《蝴蝶》第一段时,就可以用这一段中连音的下键方法来弹奏《哈农》,从而更好地掌握舒曼的触键方法提高声音控制的能力。

学习肖邦《夜曲》时,可以采用弹奏肖邦《夜曲》的下键方法来练习,在《哈农》原有手指训练基础上体会恰当的手腕运用和手臂的调整动作,通过训练来进一步了解和巩固肖邦“夜曲式”的键盘运作感觉。

学习德彪西的练习曲《为半音而作》时,可以用这首练习曲的触键方法(和音量)来练习《哈农》,等等。

参照具体作品的触键方式来练习《哈农》是大有裨益的,很有成效。由于《哈农》特有的稳定性和规律性,这样的训练可以降低原有作品的弹奏难度,使学生们能够更专注于体会触键方法和风格的差异训练。

这些教学变化,是希望在保留《哈农》对手指独立性训练的基础上,用多样化的方法为实际演奏进行过渡性、拓展性训练。通过这些训练,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各位老师和同学可以结合实际教学与练习需求而增减变化。《哈农》练习并非是刻板或一成不变的,它完全可以根据具体多样的教学要求、演奏要求而改进,并变化发展,使传统的《哈农》基础技术练习和具体的钢琴演奏紧密结合,更好地提高钢琴教学效率与演奏质量。

猜你喜欢

触键弹奏手指
手指背侧复合组织块离断再植
手指操
动人心弦
交响曲
让情感在指尖流淌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音色的关系研究
笔穿手指
浅谈钢琴演奏中歌唱性触键
小星星
钢琴弹奏中三度音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