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色大码头纪事

2020-12-04文|

珠江水运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三江口百色码头

文|

在桂西的百色山城,鹅江与澄碧河如同百色城的两条命脉绕城流过,汇合形成右江向东流去成为珠江的源头,它交汇口的西北岸就是百色大码头,它是百色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一个水运古埠。

广西百色三江口交汇。图/视觉中国

据史志记载,澄碧河沿岸靠城一侧设有七八个小型石板古埠,作城镇居民停船、挑水、洗衣的码头。大码头占地最大,列居首位而得名。高高的台阶,航运楼、大火轮、小舢板、车渡船,述说着大码头的喧嚣与繁华。它是水路进出百色的主要港口,水路上通云南、贵州,下接南宁、广州,是西南水运交通枢纽,滇黔桂三省商埠客运货运的集散地。

“远远望见火船来,望得痴痴跌下水。”这句童谣正是孩童们站在大码头观望商船往来而入迷的真实写照。旧时火船从外地运来的大宗货物,就是从大码头卸货起运到各个商贸点,火船到达或起航的钟声几乎全城可以听到,在这三江口的大码头汇集来自各地的客商和商船,到处呈现一片繁忙的景象。

从前,大码头有一条60多米长、10米来宽很陡的斜坡,一直延伸到河边,难于在上面行车,在斜坡上面设有钢缆绞盘,长长的钢缆延伸到河水中,航运的大宗货物都靠这绞盘工具牵拉上到坡顶,在路边装车运到其他地方,到了八十年代,百色陆路运输不断发达,航运货物没有了,这一工具才被拆除,从此退出了百色大码头的历史舞台。

现在大码头已成为公园,市民休闲的地方。黄敬华/摄

1996年11月24日,民工搬运木头装船。

百色大码头还见证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1929年领导百色起义的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部队溯江而上,从这里上岸,翻开了百色历史的新篇章。

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大码头,这里发生的故事不胜枚举,古时候的大码头是如何景象,我们一时无法考证,也难以想象与描述,更难以找到它原貌的影像记录。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开始接触摄影,经常带着相机来到大码头,在三江口方圆一两公里的地带,拍摄了人们日出而作和休闲的生活,记录生活劳作的船民、进出城赶集的农民、工地装卸货物的民工、捕鱼者、晨练晨跑和游水戏水的大人小孩,定格早霞晨光染红江面的美景,捕捉淡淡晨雾像白纱般,在江面弥漫蒸腾的迷人瞬间。从此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慢慢地熟悉起来,还时常到船上和船民聊家常,进工地与民工谈天论地。这样的拍摄方式直到现在形成了一种习惯,常年不间断地记录大码头的变化,记录普通百姓在这里的各种活动情景,记录这里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人,同一风景演绎着不同的人生。

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改造进程,大码头变化巨大,连接大码头修通了江滨一路,对河堤进行美化绿化,几经改造和变迁,逐渐建成了一个旅游休闲的江滨码头公园。曾经几时,大码头的称谓也有变化,有的称作红军码头,也有统称三江口。2016年,大码头的景观得到了全新设计,有关部门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改造,在原来货运斜波上新修了一个大门柱石牌坊,门楣上面遒劲有力地镌刻着“大码头”三个繁体字,如此亲切的名字一锤定音为大码头正名。

如今的大码头,依然面向东方,面对宽阔的三江口,望着悠悠的江水东流去,只是历史遗迹与现实景观已经大相径庭,它已成为一个令人舒适活动的新天地,呈现一片风轻云淡、灯火灿烂的美好景观。从大码头到二码头沿河的河边街,也成为了百色一条富有特色的舌尖上地道的美食街;在码头东面远处山头建起了标志性百色起义纪念馆公园;南面江岸修建了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半岛公园;西北面作为主城区,还是解放街老街、粤东会馆、骑楼古朴风貌依然犹存,游人络绎不绝。大码头的变迁,正是百色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它展现了百色的美,反映百色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97年,村民挑着瓜果蔬菜乘渡船上岸进城。

2002年,村民划着竹排渡过三江口。

1995年,从贵州拉来的煤炭从码头装船运到外地。

1997年,右江下游的村民乘船来到大码头上岸进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码头的功能已经悄然改变,曾经的航运、煤码头、捕捞、挖沙等代名词已经消失,休闲、观光、游泳、垂钓、美食街正在成为大码头新的关键词,大码头已成为百色城的一个地标。

1997年5月,在大码头岸边洗衣服、洗澡的市民。

猜你喜欢

三江口百色码头
《全州三江口》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红色情 百色梦
莆田三江口入海口营养盐变化研究
三江口石春东巴收藏之佐拉封仪式应用的雕刻品调查
水利枢纽施工组织设计
百色水利枢纽首次蓄满泄洪
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