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运用
2020-12-04韩仕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韩仕清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新时代的中国正面临着波澜壮阔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正大跨步行进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在大学生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培养有民族心、民族魂,听党话、跟党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当前将体验式教学法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可有效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教学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作为一种以“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一种教学理念,已在美学、心理学、哲学等多个学科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体验式教学法的内涵来看,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或学科,表述会有些许不同,但是其内在性是一致的。张娜娜认为体验式教学法是在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活,再现或创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情感和认知的共鸣;阮晓莺认为体验式教学法是通过设置特定的情境,诱发学生产生情感,以培养学生主体精神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方法;郑玉莲认为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是先行后知,它强调知行合一,即通过再现实际情境或创造仿真环境,让学生亲历整个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学形式以“体验”为核心,以实现学生的情感发展和认知为目标,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知行合一为最终目的。
一 引入体验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分析
1 教育形式守旧,以单方面灌输为主
目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依靠思政课本和课堂进行。新时代的大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更愿意接受灵活、有吸引力的、与他们个性匹配的表述方式。因此这种缺乏个性化、缺乏创新性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与受教育主体显得格格不入,无法完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且无法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引导。这就要求爱国主义教育要摒弃生硬灌输、空洞说教,充分尊重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和主体感受。
2 着眼“根植于心”,而忽略了“践之于行”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化抽象为具象。目前,高校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存在照本宣科、理论传递为主的现象,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这种教育方式传递出来的爱国主义是抽象的,与自身实际生活相去甚远,无法真正将爱国主义具象化,也就无从谈“践之于行”了。其实,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更多来源于实际生活,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既要着眼于补精神之“钙”,又要将现实中的“事”作为抓手,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真切感受各行各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精神,从而引导广大学生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将爱国情感转换为实际行动。
3 重视程度不够,未形成教育合力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因素众多,家庭、学校、社会每一环节均对教育的实效性有影响,有调查显示,学校的影响程度最大。对于学校来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思政课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责任,而应是全员参与,用言行示范、引领学生爱国报国。但是,部分高校为了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与就业率,致使爱国主义的教育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具体体现为各学科未能建立系统的合作体系,爱国主义教育没有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未能形成“课程思政”的局面。此外,当前专职从事爱国主义教育的师资力量匮乏,且部分教师存在观念落后的问题,这势必会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仅依靠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无法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引导大学生将爱国主义情怀既跟植于心,又践之于行。体验式教育属于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因为其以“体验”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充分尊重大学生时代特点为基础,有助于将抽象的爱国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形式守旧、忽略“践之于行”等问题。此外,体验式教育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可与校园文化、社团活动有机结合,拓宽参与面,有利于各学科之间建立合作,从而增强教育合力。如此看来,体验式教学法能帮助大学生更生动地理解爱国主义的本质,进而将爱国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 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课堂是爱国主义理论知识传递的主要场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局限于思政课程,而是应该将爱国主义情感整合到各类课程之中,真正实现“课程思政”。体验式教学法可将课堂教学“我教你学”的主调转变为“我学你引”,更多关注学生的主体感受,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地位,改变生硬灌输、空洞说教的现状,将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一)思政课堂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的体验式教学法包括情境设置和项目驱动。情境设置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情境,并在情境创设过程中设置问题,通过简单的情境演绎以及问题探索,帮助学生更快理解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更好把握学习目标、发生情感共鸣。情境设置法又可细分为传统型和学生主导型,传统型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置情境,安排学生进入情境进行模拟,传统型的优势在于教师设计的情境可以更好把握教学重点和目标,且可根据课程需要随时进行调整或在课堂过程中随机生成教学情境;学生主导型是由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难点和目标进行情境的自编、自导、自演,学生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自身特点变换情境设置的形式,优势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例如,在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布置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情景剧表演任务,教学目的是以学生自己的人生理想为主线进行表演,回答自己能为祖国复兴腾飞的梦想做什么,剧本及角色由教师指定的即为传统型,教师只说明主题,学生根据主题自编、自导、自演的即为学生主导型。
项目驱动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个学生创设相应的项目,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将班级学生分组,各组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经过课上课下的查资料、找案例、内部讨论,形成学习成果并展示,展示过程中各小组之间可互相探讨、互相提问,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项目驱动法让学生掌握爱国主义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知行合一。例如,在讲“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时,将学生分为十组,分别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等十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二)其他课堂
对于非思政类课程,在提高教师自身爱国主义情怀的基础上,还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或行业中的爱国主义相关内容,并能拓展和延伸。可采取研讨、讲故事等形式,比如利用行业发展曲折的过程展开研讨,分析改革开放带来的改变,讨论中国共产党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的;通过学生与老师共同讲述行业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大学化学为例,比如在讲化学学科发展历程时,可通过讲述火药的发明、造纸术的发明、铜的冶炼、青铜器的制造故事等,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三)课外活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学生获得了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知识和一定程度的爱国主义情感,但是仅仅依靠课堂还不能达成将爱国情感既“根植于心”又“践之于行”的教学目标。此外,大学生除了日常的上课时间,还存在很多碎片化的时间,将这些碎片化的时间从学生的电脑游戏、手机游戏中“解救”出来,开展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课外活动也是极其有意义的。以情景剧表演为例,将爱国主义故事搬上舞台,台上先辈群贤的扮演者,与台下专注聆听的朋辈,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历史之中,感受也会更真切。用“跨时空”特殊对话的方式开展课外活动,不仅能激荡学生的思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感,还可以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四)社会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达成将爱国情感既“根植于心”又“践之于行”的教学目的,还须将社会实践贯穿在整个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大学生主动由爱国主义教育的客体转变为主体,将爱国情感转变为爱国行动。高校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多与社会接触,促进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博物馆,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
总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系统性工程,体验式教学法有利于遵循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规律,有利于强调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亟须体验式教学法的配合,将传统教学法与体验式教学法相结合,对于培养知行合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