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现象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探究

2020-12-04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査春晓

青年心理 2020年33期
关键词:现象法治道德

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 査春晓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是生活化的,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即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向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平台,也是实现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现象是德育与法治课有效的教学资源。借助生活中的现象向学生展开教学,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道德与法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发现生活现象,如何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呢?

一、体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有意识发现生活现象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这是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之一。而这个目标的实现是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提出问题、探究或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提出问题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个过程。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生活问题,解决探究生活问题,就要转变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和支持学生质疑,创设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而且要根据不同年龄特点设置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来源于身边真实的人、真实的事,也可以来源校园内的生活、家庭的生活和社区社会的生活,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人或事。

(一)在谈话交流中发现生活现象,引发学生独立思考

《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中,我们请学生分别观察校园内、校园外有哪些环境污染的现象,请学生谈谈身边是否见到过或听过不爱护环境的人或事?分享过现象后请学生提问,看到这些现象,看到这些人,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大家。于是“他们怎么会这么做?我们该怎么做?”“有了垃圾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抛出来。学生对观察现象生活和进行交流十分感兴趣。此时教师组织研讨,大家得到一个共识:整洁关乎个人,我们要注意;环境属于大家,我们要做好自己;小家靠大家,人人需遵守。已有的真实生活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社会公德需要我们人人遵守。此时,教师适时地插入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以及行为引导就水到渠成了。

(二)在搜集信息中发现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内心震撼

好的问题一定是符合实际的,是值得探索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确定教学内容和形式。比如四下道德与法治《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一课,课前让同学们搜集身边看到的浪费的人和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几个重要场所的浪费现象。请同学说说听了这些故事后最想问大家的是什么问题,于是老师将学生的问题引导归类为“为什么不能浪费?”“我们该怎样节约呢,有什么好方法吗?”由于事情现象来源于真实生活,学生的交流似乎也在警醒那些浪费粮食的学生,更能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的震撼。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教师在搜集信息和交流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情景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既是个探究过程,也是一个思想引领的过程,内心的触动将引导学生今后的道德生活。

二、借助有效支架,自主深入探究和解决生活现象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特别是高年级的课文理论性比较强,简单的教师讲授,学生很容易觉得枯燥,学生的课堂体验和参与感会比较低。高年级同学已有了一定的观察和综合分析能力,探究欲望强烈,加入表格、视频、图片这样的课堂支架,不但有利于学生进入情境,实现乐趣的体验,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我们发现的问题很多,但不是每个问题都值得探究。这时候,教师应给予学习者方向,将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一)情境体验,唤起已有生活经验

一个场景、一个案例、一幅图、一首歌都可以成为一种生活实践与心灵的体验。《这些事我来做》一课中,教师为加强学生爱家庭爱劳动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将班级中小朋友劳动时候的照片一一展示出来,学生看着他人或自己劳动的场景照,就有感触了,再说说某几项劳动的注意点,他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自己曾经劳动的场景,曾经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一个个场景体验,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

(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

情境总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在两个房间的比较中学生感受房间的整洁程度不一样。通过体验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等活动,学生主动学习了擦桌子、整理书包,叠衣服,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整理本领,激发了学生掌握生活基本技能的兴趣。

(三)实物观察,培养学生探究生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提供图片和短视频资料,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观察分析的过程即是独立探究的过程,这既巩固了知识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探究分析能力。生活中需要我们探究的现象很多,我们通过观察水资源分布图,了解我们淡水资源的稀少与可贵,从而引导学生如何珍惜水资源;通过观看动物世界短片,了解自然界动物生存的法则,从而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

(四)借助表格,在合作中自主学习探究

表格支架教学通过学生独立探索、协作学习等环节,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表格支架可以在教学前搭建,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搭建。表格支架的精心搭建是为了使表格更适应教学,更贴近学生,设计贴近学生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实现乐趣的体验。通过这个表格支架,五个小组的学生在课前就去对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文学、乐器、乐曲等展开了解。因为提前去欣赏、了解,学生感兴趣了自然也就提前进入了情境。表格支架可以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力拐杖,用好表格支架可以使德法课堂真正深入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从已有的认知水平到潜在的发展水平的飞跃。

三、回归生活实践,提升道德与法治意识

(一)生活实践树意识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学始终为生活服务。《班级生活规则》,我们一起发现班级问题,共同制定班规,这些规则教育都是共同形成,并需要共同遵守的。而我们的规则意识要高于生活,不管班级内还是其他场所,都要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道德意识。

(二)实践作业育品行

自主体验作业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并从亲历和反思中获得认知与情感的共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只有当他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布置相应的实践作业,在实践中体验感知,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品质。

(三)自主体验的主题实践作业

1.自主体验,实践生活教育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是生活化的,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相连,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不仅能加强学生的社会认知,还可以提升公民参与意识。《家乡的物产养育我》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农产品制作厂;《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参访家乡的名人,了解家乡人为美丽家乡作出的贡献,感受他们创业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2.自主体验,激发情感共鸣

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发出共鸣。《爸爸妈妈在心中》一课,很多孩子说爱自己的父母,了解自己的父母,但在“我们了解爸爸妈妈”亲情调查表中发现,原来自己对父母生日、兴趣爱好、烦心事、好习惯等方面了解甚少,与父母对我们的了解程度一对比,感受到原来我们爱爸爸妈妈远不如父母爱我们。

(四)实践探究的的实践作业

实践探究作业是在教师指导下,在实践作业中,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主动发现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1.实践探究,整合活动时空

道德法治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传统游戏我会玩》,教师将古老的民间游戏文化带到课堂,一下子拉近了时空的距离。同时课堂上开放空间,在走廊上玩跳棋子格子游戏,在长廊里玩起了滚铁箍。《大家排好队》一课时,我们请孩子们到博物馆参观,到公交车站候车,体验如何排队做个文明小公民。教学的空间不仅局限于课堂,它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课堂向学校、家庭、社区拓展。

2.实践探究,提升意识能力

《安全记心中》一课,我们设计了“我与家人安排隐患排查整改”的实践探究,家长学生一起在居家消防用电安全、居家交通安全、居家物品设施、家庭周围环境安全几个方面排查隐患并提出整改的措施。在调查分析原因中提出方案,用行动书写什么是安全意识,什么是安全行为,这样比纯粹的说教更能影响孩子。

(五)反思评价性实践作业

反思评价性实践作业的是“知行的统一”,促进的是道德的内化。我们可以设计“我的行为反思”“我心中的榜样”这样的自我评价形式,也可以通过“父母的评价”“同伴的感言”“教师的点评”等他人评价方式激励学生道德的行为。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方法是时代对我们教师的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开放我们的课堂,解放学生的思维,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生活现象开展教学,教育引导学生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猜你喜欢

现象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