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慈母情深》有感
2020-12-04王陆霖
文/王陆霖
读完《慈母情深》这篇文章后,我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
那时梁晓声家里很穷,连破收音机都被他们几个孩子“吃进了肚子”,梁晓声因为想买一本小说,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到这里:厂房四壁潮湿颓败,车间犹如蒸笼,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但母亲却仍坚持在这里上班。随着工友的指引,梁晓声看到了一个极其瘦弱、脊背弯曲的背影,当母亲转过头来,他还看到了一双疲惫的眼睛。为了家庭和孩子,母亲拼命工作着。
当梁晓声提出想买小说时,母亲没有犹豫,掏出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数着。面对同事的不解和劝阻,母亲大声说:“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母亲支持儿子的爱好,也是对儿子深深的爱。
梁晓声知道了母亲的辛苦,用钱给母亲买了一罐水果罐头。母亲拿到后,没有感谢,而是一番数落,又给梁晓声凑足了买书的钱。文章的结尾写道:“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还是为母亲。”不知何故,每每想到此句,我的眼眶总会湿润。
梁晓声的母亲,是位平凡的母亲、辛劳的母亲、贫寒的母亲,她深沉的母爱,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作者学校:江苏省南通市城港小学 五年级 指导老师:顾金玉)
拓展阅读
八岁的儿子,有着比我在十五岁时数量多的“书”——卡通连环画册、《看图识字》、《幼儿英语》、《智力训练》等。妻的工资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低收入阶层”,却很相信“智力投资”这一类宣传。如这等模样的书,妻也看,儿子也看,因为妻得对儿子进行启蒙式教育。倘我在写作,照例需要相对的安静,则必得将全部的书摊在床上或地下,一任儿子作践,以摆脱他片刻的纠缠。结果,更值得同情的不是我,而是他的那些“书”。
触目皆是儿子的“书”,将我的“读物”从随手可取排挤到无可置处,我觉得愤愤不平,看着心乱。既要将自己的书进行“坚壁清野”,又要对儿子的“书”采取“三光政策”——定期对儿子那些被他作践得很惨的“书”加以“扫荡”,毫不吝惜。
这时候,母亲每每跟着我踱出家门,站于门口,望我将那些“书”扔到哪儿去了,随后捡回,如是频频,我不知觉。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