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率先破解载药囊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作用机制“谜题”
2020-12-04
肿瘤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首因,在众多肿瘤转移病灶中,恶性胸腔积液(MPE)极为特殊。日前,华中科技大学官网对外公布,该校同济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博导黄波教授团队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旗下学术期刊《癌症免疫学研究》(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首次全面展示了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作用于恶性胸腔积液的清晰免疫机理,这将有助于我国临床专家进一步优化和升级载药囊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治疗方案,让患者获益更多。同时,这也表明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作为一种基于细胞外囊泡的全新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临床转化速度领跑全球。
恶性胸腔积液是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上市使用的首个适应症。据介绍,人体肺脏表面覆盖一层膜,而在容纳肺脏的胸廓表面也覆盖一层膜,此两层膜连在一起,形成密闭腔隙,此即胸膜腔,而在此两层膜的表面布满毛细血管和淋巴管,液体从毛细血管流入胸膜腔,再从淋巴管流走,仅维持少量浆液存在于胸膜腔,以减少呼吸时肺与胸廓间的摩擦。当肿瘤转移至胸膜腔时,肿瘤恶性生长损害膜表面血管结构,血管内液体大量流出并潴留于胸膜腔,形成恶性胸腔积液,如果肿瘤小结节堵住回流的淋巴管,则积液更为显著。由于血管严重受损,大量红细胞也可穿过毛细血管,进入胸膜腔,形成血性胸腔积液。而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是一种以细胞外囊泡为基础的全新生物技术平台,也是一项由中国人率先发明的全新肿瘤生物免疫治疗技术。它以直径介于100 ~1000 纳米之间的天然生物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为基础,与递送的药物分子或生物活性物质有机结合,形成全新的药物递送和控释模式,形成具有多种抗肿瘤功能的载药囊泡,通过动员数量最为庞大的、具有人体天然屏障之称的中性粒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一种兼具免疫治疗和生物化疗特性的全新肿瘤免疫疗法。
区别于其他免疫疗法,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同时具备生物化疗和免疫治疗的双重优势,其利用囊泡在细胞间信息传递的特性,通过生物物理学的作用机理,其更易于靶向杀伤导致肿瘤复发和转移的肿瘤干细胞,同时激活免疫,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此次中国科学家首创的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的作用机理被进一步阐明,意味着当前在全球学术界风靡的细胞外囊泡治疗疾病领域,中国科学家的研究再度走在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