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镰不误割麦睡足不少出功
2020-12-04
【民谚释义】
民谚有云:“磨镰不误割麦,睡足不少出功。”睡觉好比磨镰刀,是劳动的准备阶段,必然要占去一定的时间。有人计算,人的生命过程中有1/3 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按人均75 岁的寿限计算,其中的25 年就是这样在不声不息中“磨”过去的。正像谚语中用“割麦”来比喻人的睡眠与生存活动的关系一样,磨快了镰刀,割麦的速度才能加快;睡足了觉,正常的生存活动才能顺利进行。用睡去的1/3 去促进醒着的2/3,这就是“劳逸结合”方针的理论根据以及工作与休息关系的辩证法。正像“永动机”不能实现一样,人们渴望“永不睡眠”的想法是无法实现的。
【养生启示】
睡眠,是大脑神经中枢由兴奋到抑制的产物。中医用阴阳来代表抑制和兴奋的属性,说“阳消阴长,民目暝而卧”,科学地论述了睡眠产生的原因和过程。作为一种生理现象,睡眠对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有直接保护作用。机体对神经细胞寿命的要求很长,大部分细胞要伴随人的寿命一起离开人世。但神经细胞做工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劳作一段时间后必须进行适当调整,最基本、最重要、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睡眠。可以说,没有睡眠就没有生命。
睡眠,对身体的其他组织、器官也必不可少。它使嗅觉、视觉、触觉等感官的兴奋过程减弱,以减轻和消除它们的疲劳;它使肌肉的反射运动和紧张度降低,特别有利于减轻全身骨骼肌的繁重负担,使它们在放松状态下得以消遣;它通过对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使血压下降10%、心率和呼吸减少20%,从而给心、肺的劳动减负;它能降低体温、缩小瞳孔、减少尿量、降低代谢率等,以为人们醒来后进行有效的劳作储存和准备足够的“食粮”。一句话,睡眠可以使生命活动的支出减少、速度减慢,使机体处于相对的休息、恢复和重新积累能量的状态。经常睡眠不足,就会影响身体的各项功能,最终导致生命的过早终结。
★一天该睡多少觉
一个人每天以睡多长时间为适当呢?这要根据不同的年龄、体质、习惯及季节变化等因素而定。一般说来,新生儿除了吃奶、排便外,几乎全天都在酣睡中;3 个月至半岁的婴儿,每天要睡16~19 个小时;1~3 岁的小儿,每天睡12~15 个小时;青少年,要睡8~9 个小时;成年人,要睡7~8 个小时;老年人的睡眠时间较短,最少要睡6~7个小时。夏季天长夜短,中午气温又高,很容易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要增加l~2 小时的午睡。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都证明,人体的生物钟一天要经过两个睡眠期,即夜间的长睡眠期和中午的短睡眠期。中午睡眠有益健康,哪怕只睡20 分钟。人的睡眠,大约每两小时为一节。第一节睡得最香,第二节稍浅,第三、四节更浅。前两节4 小时的睡眠,占总睡眠量的75%。如果想用最短的睡眠时间来解除疲劳,把睡眠时间安排在晚上9 点至次日清晨2 点最为理想。
★什么样的睡姿最理想
睡觉的姿势,与睡眠的质量有一定关系。一般认为,最好是面向右侧侧卧,并放松腰带,脱去外衣,两脚微曲,以便于胃中食物向肠内排出,更有利于肠胃的消化。古谚语中说的“卧如弓”的睡姿,指的就是这种。仰卧也是较好的睡姿,但不要将手放置在胸部,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引起梦魇。左侧卧位,会造成心尖部左移而受到胸壁的压迫,成为多梦的原因。俯卧,不仅会压迫心脏和肺脏,影响人的循环和呼吸功能,而且容易造成男青年的性欲冲动,容易发生滑精和遗精。实际上,人入睡以后的姿势是不由自主的,据有人统计,一夜睡眠中一个人的睡姿变换可达20~60 次之多。
★高枕真的无忧吗
枕头的高低和质量,也与人的睡眠情况的好坏有关。枕头质量,应该以柔软和有弹性为好。枕头太硬,往往会多梦易醒,睡醒后脖子酸痛。枕头的高低,应根据人的年龄的和体质确定。枕头太低,流入头部的血液增多,会产生充血现象,对患有高血压病的人尤为不利。俗话中说的“高枕无忧”,是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枕头过高,会阻碍气道畅通,容易打呼噜,也照样影响睡眠。因此,枕头的高度,不能一概而论,只能以适用为标准。一般认为,初生婴儿可不用枕头,1 周岁的小儿枕高不应超过5 厘米,以后随年龄增长可按“(肩宽―头宽)÷2”的公式逐渐增加高度,至成人时就基本不变了。
睡眠的学问,除了讲究方法和保证足量以外,还有个质的问题。如果睡得香,就是时间稍短一些,也能较快地消除疲劳。如果睡不深,闭眼做梦,动则失眠,即使保证、甚至超过了正常的睡眠时间,也照样有疲劳不堪之感。
★怎样防止失眠
失眠,是睡眠中的不安定因素,中医学称之谓“不寐’。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等。宋代养生学家邵康节,在谈到它发生的原因时说:“大惊不寐,大病不寐,大喜不寐,大安能寐。何故不寐?湛于有累;何故能寐?行于无事。”看来,精神紧张、恶性刺激、环境干扰、疾病等多种因素,都可以成为失眠的直接原因或诱因。有人对住院病人的睡眠进行了观察,发现有80%的失眠者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中医学从长期临床实践中得出“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结论,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失眠与饮食不节的关系。科学家们发现,人体内的确存在着“瞌睡虫”,但它不是《西游记》中孙大圣能随时变出的那种微生物,而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天然物质。美国哈佛医学院的专家,已从几吨人尿中提取出30 微克的这种物质,把它用于猫、兔、猪等动物的试验结果证明,有理想的促眠效果。纽约睡眠失调中心的专家在对“生物节奏”的研究后指出,失眠或睡觉不好的主要原因是睡与醒的时间不规律。对付失眠的最好方法是建立睡―醒循环。要想保证睡好、睡香,必须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主要包括:白天,要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睡眠前,不要过度兴奋,不读书、不看报、不想入非非,更不要饮浓茶、咖啡和喝酒。每天定时睡、定时起,形成一定的规律。睡前可作10分钟的散步,最好倒退着走一走。卧室内的光线要柔和、温度要适宜(一般以18~24℃为宜),要有新鲜空气流通,环境要安静(噪音应低于30 分贝)等。如果出现了失眠,也不必害怕。轻则采取自我调节之法,数数字、轻轻叩牙齿、按摩太阳穴等方法均有效果;重则适当服用药物,中成药柏子养心丸、归脾丸、天王补心丹等也不失为良药。各类具有长效、短效、中效催眠作用的西药,应尽量少用;长期、大量的服用,不仅会影响肝、肾功能,表现出较大的不良反应,而且还可能产生依赖性,使人无法摆脱它。
与失眠相反的是嗜睡,有的人整天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还美其名曰“会睡就是福”。其实,这也是一种病态。据有关调查表明,在健康状况下,每天睡眠超过10 个小时的人,病死率比正常睡眠的人要高出1.8 倍。因此,不能养成睡懒觉的恶习,无法理智解决的嗜睡,要考虑疾病的因素,“嗜睡病”是存在的一种病态。
睡眠,是为了更好的生存。睡好了觉,养足了精神,才能集中精力工作,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磨镰不误割麦,睡足不少出功”,这条谚语告诉人们的,是要处理好睡眠与工作的关系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