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培智学校德育效能的实践与思考
——以广州市残疾人安养院附属学校为例
2020-12-04广东省广州市残疾人安养院附属学校龙婉君
广东省广州市残疾人安养院附属学校 龙婉君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品质是人的灵魂,是兴邦之基。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当发挥品德教育的力量,引导学生除了用知识武装自己,还要用品德充盈内在,成长为有用之人、社会之材。
培智学生,虽其智力受限,认知能力、情感表达能力、沟通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障碍,但他们亦需要品德教育,且更需要品德教育,让其成长为向上、向善,符合社会要求之人,从而更易于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所以,培智学校有效开展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培智学校要顺利开展德育工作,需要切实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有针对性、多样性,讲求实效性,让学生乐于参与,在参与中成长,让德育融于生活,“润物细无声”地感染学生。
广州市残疾人安养院附属学校(以下简称“安养院附属学校”)是安养院内对适龄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实施义务教育的二级机构,学生绝大部分为孤残儿童,少部分学生有家长。自2010 年建校以来,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了各种措施办法,迅速走上正轨,发展为一所富有特色和风格的特殊教育学校。为了推进德育工作,提升德育效能,经过多年的思考与实践,安养院附属学校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富于特色的德育渗透方法。
一、值周小组,德育力量
“值周制度”是安养院附属学校的特色,值周小组由一名组长、一名副组长及若干名值周教师组成,值周小组成员均为学校骨干教师及资深教师,由校长直接委任。
值周小组不仅负责协助校长进行教师常规工作检查及临时工作安排,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制订相关的评比方案,对一些常态工作形成制度。例如:参考普通学校及其他特殊学校相关规定和做法,结合我校实际,研究、形成《广州市残疾人安养院附属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广州市残疾人安养院附属学校宿舍管理规定》《广州市残疾人安养院附属学校班级评比方案》等,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早读、早操、课堂纪律、仪容仪表、卫生习惯等各方面情况进行检查评分,对学生的特殊行为进行跟进、教育等。
二、晨检午训,形成习惯
“晨检午训”是值周工作中形成并取得较好成效的德育方法之一。值周教师每天早上进岗之后首先对校园环境进行检查,例如电子围栏有无异常,树上有无枯枝掉落危险,消防通道有无乱堆杂物,教学楼周边有无积水等,由于学校地处山脚,还需留意有无蛇虫出没,雨水天有无山体滑坡危险等。另外,对校园环境的检查除了硬件设施的排查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巡视教室和宿舍,检查学生有无不良行为或异常,比如随意往窗外丢垃圾、水龙头未拧紧、上厕所后未冲水、穿着不得体(如鞋子反穿、口袋外翻等)、随意走动等情况,了解学生有无特殊的情绪行为问题,宿舍内务情况如何等。此外,值周教师也会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正向行为(好人好事、文明礼貌等)。掌握情况之后,值周教师会利用早操、午餐集队时间对所发现的问题和情况进行教育或奖励。
多年来,本校较好地落实了“晨检午训”,学生从“一盘散沙”“以我为轴”到现在的听到口令立刻反应,目光齐刷刷看向值周教师,对值周教师所说的话能给予适当的反应,这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好比质的飞跃是需要量的积累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晨检午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讲求及时性
所谓“防微杜渐”,即当学生的一些不当行为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提醒教育,此类事件很可能重复发生,一旦形成不良习惯,或由此引发出一系列问题,教育的难度就会成倍增加。因此,学生的不当行为应作为德育的内容引起重视,及时教育。
对于学生的良好表现,同样需要得到及时表扬。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肯定与表扬,教师不吝言辞,对学生的良好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会让学生产生愉悦的体验和强大的动力,让这些良好的表现持续下去,成为良好习惯。例如:平时较沉默的学生主动向教师问好,若教师能抓住这点,对该生进行及时的表扬,充分肯定学生尊敬师长,文明有礼的表现,能对学生产生正向引导,利于养成良好习惯。
(二)正向引导为主
对于有智力障碍的学生宜采取正向引导为主的教育方法。教师可适当放大学生的优点,在教育学生不良行为时,也需要讲求技巧,换个角度,这不仅能减轻学生的抗拒情绪,有时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小王平时总爱往身上藏书,有时是偷拿班上的图书,有时是偷其他班的图书,想要带回房间看(也免不了撕)。为了不被教师发现,小王经常将书揣在大衣里、袖子里,甚至是裤裆里,班主任多次教育,效果甚微。如果偷不到书,他还会强行拿走,拿不到或被人拦住就发脾气赖地上不动。因此,“堵”是很难的,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换个方法,用“疏”的办法:教师指导其看绘本,讲解故事内容,让其更加明白图书的有趣,激发兴趣,产生爱护书籍的意识,继而在集队训话时肯定小王爱看书的表现,鼓励其多向教师借阅,强调“有借有还”,逐渐养成借阅的习惯。
(三)及时奖励,良性竞争
值周教师根据各班学生表现进行记录评分,每天将班级得分公示于“评比栏”,利用集队训话时间,对表现好的班级或个人提出表扬,对表现欠佳的班级或个人进行鼓励。每月小结时间是学生期待的时刻,因为值周教师会根据检查情况评出“优秀宿舍长”“星级班级”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励学生继续加油,争取进步,形成良好的氛围。
(四)创设机会,锻炼自我
创设机会,让学生表现自我,是德育渗透的好方法之一,对于活泼外向的学生,他们喜欢表现,需要舞台,而对于性格内敛、动力不足的学生,教师可多鼓励,或是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现自我,获得表现机会,获得自我价值认同感和成功的感受。例如:学校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的讲话”,让学生大胆展现自我,各班教师根据相关要求及学生情况,准备适当的内容,事先带领学生练习,或者师生同台展示,力求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例如“诚信主题”月,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诚信小故事,指导学生练习讲故事,或者演绎小故事,大胆地将故事内容展示。又如教师节、国庆节,可以鼓励学生大声说出自己对教师、祖国的爱与祝福。
三、主题班会,营造氛围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也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班主任若能将主题班会开展好,德育的能效将大大提升。
班会的主题包罗万象,如“安全”“互助”“文明”“分享”等,班主任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对于类似安养院附属学校这样的托养型、寄宿型学校,学生的生活圈子相对较小,认识、交往的人相对不多,如果课堂教育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和个人情况,会让学生瞬间情绪高昂,让德育顺利开启,让德育效果更佳。所以,我们在开展主题班会时,可以先进行“信息提取”,找出贴合相应主题的学生活动照片,引导学生回忆、表达、自我感悟,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打造成“故事小达人”,围绕主题,创设故事开篇,引导学生续编故事,升华感受。
四、主题活动,厚积薄发
全校性的主题活动是德育工作开展的形式之一,它更具“权威性”和张力。学校可设计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比如以“感恩”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以“学雷锋”为主题的雷锋小故事讲演比赛,以“爱国”为主题的“唱响红歌”比赛等。学生对于“活动”是非常热衷的,“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能参与活动,他们乐于练习,敢于尝试,而练习和尝试的过程,也是主题内容的渗透和掌握的过程,也是德育的过程。
五、社区活动,实践提升
“实践出真知”,教师无论课堂上讲得多么好,多么细,但学生有没有吸收,有没有掌握是需要实践检验的,社区活动可以说是“验收官”,它能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不足,也能触发学生潜能,实现自我提升。例如:外出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学生会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如安全乘车、文明参观、文明用餐、爱护环境、友爱互助等。在活动前,教师需要考虑各方面情况,对活动流程所涉及的问题进行预估,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必要环节需要演练一下,比如能力较好的学生如何到前台点餐,能力较弱的学生如何文明就餐等。而在实际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现场指导或是亲身示范,这种在真实环境、现实问题中进行教育的效果会更佳。
六、反思与建议
在学校德育工作的推进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和阻碍,但只要找到症结,对症下药,或是调整一下角度和方式,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班级、内务评比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学校开始执行评分制度的一段时间里均使用“A”“B”“C”表示等次,虽然值周教师集队训话时会指导学生查看公示栏评分情况,表扬得到“A”等级的班级和宿舍,但事实上效果不佳,除了少数能力较强的学生能明白这些字母所代表的含义之外,大部分学生是不能理解的,只能附和值周教师的那句“这些班级和宿舍长表现非常好,请大家给他们掌声鼓励”。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校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后来改用画星星的形式表示等次,五星最优,四星次之,以此类推。调整后,学生对这种较为直观的评分形式接受度较高,由漠视转为关心。同理,对于评分情况,还可以选用表情,如“开怀大笑”“微笑”“加油努力”等。
总之,有效的德育,并不是教条的简单灌输和行为的机械训练,而是充满智慧、充满爱的师生互动。培智学校由于学生的特殊,需要更多的考虑,更切合实际的措施,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德育工作才能顺利推进,德育才能实现高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