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儿童提前阅读实践研究
2020-12-04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江路小学集团万达校区
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江路小学集团万达校区 乐 萌
一、关于低段儿童提前阅读实践的思考
(一)儿童阅读素养关系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在语文学科素养中,阅读素养几乎蕴含在所有的语文素养内容之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与阅读素养息息相关。作为一年级语文教师,我们期望通过探索让孩子尽早迈出阅读的第一步,以此为他们开启一个认识世界的途径,给予他们一个强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低段阅读能力培养关系到各学段阅读能力的持续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基于初中小学衔接的需求,小学教师应思考如何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素养,在每一个成长阶段合理构建阅读的阶梯,从阅读的发生到语言的积累,让每一步都走得实一些、广一些。从思维能力的提升到阅读素养的形成,每一步跨越都更稳一些、深厚一些。
基于学生个体终身发展的需求,基于学科能力发展衔接的需要。面对初入学的低段儿童,我们要以他们的能力发展为依据,以遵循儿童语言本能为原则,唤醒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探索欲、行动力,科学合理地提前开展阅读,给予阅读指导。
二、低段儿童阅读现状分析
(一)低段阅读未被教师和家长重视
语文课标在一年级上册提出的教学目标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爱护图书;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乐于与他人交流……”这些要求涵盖的内容很广,教师也清楚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往往在新生入学后以及整个低段教学中,在拼音、识字、习惯养成等教育教学多重任务之下,对于阅读的推进,教师潜意识中会认为“可以缓一缓”“可以放一放”。因此在儿童阅读积极性高涨的时期,却错失了阅读实践的好时机。
对于家长而言,未能充分认识家庭亲子阅读的陪伴和指导的重要性,放弃了这个时间段,也放弃了这块优势阵地。
(二)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不当
低段儿童的阅读过于浅表化,追求故事的情节和结果,教师盲目追求孩子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却忽略了儿童本位的方法指导和思维发展,造成孩子的假阅读和低效阅读现象持续存在。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常常会在阅读素材中寻找可以提取的信息,可以训练的构式,却忽略了学生在阅读初始阶段对图文的细细品味和阅读,忽略了优质文本带来的阅读愉悦感和自由地交流对话带来的思维能力的训练。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家长虽然力求为孩子打通课外阅读途径,但是在指导方法上没有做过多的指导。这就导致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却不知道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甚至有的家长会放弃这样的阅读方式,因为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读”。
(三)兴趣是基础,让阅读的发生成为可能
六、七岁的孩子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想象力极其丰富,喜欢特点鲜明的书籍,喜欢语言生活化、生动化的课文。这一切都让阅读走进学生的世界成为可能。在一年级的时候,我用每一天的午休时间,为孩子打造“午间故事会”,平时十分淘气、蹦蹦跳跳、静不下来的孩子都会在此刻静静地等着故事会的开始。
对于孩子来说,阅读是他们发自本能的愿望。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探索如何顺应,如何培养,如何唤醒他们内心对阅读的兴趣和愿望。
三、低段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和固化
低段儿童喜欢借助声音、线条、色彩来了解世界,并且注意力集中时效比较短,因此儿童虽然会被童话吸引,会对绘本着迷,但不能做到长时间阅读。基于低段儿童年龄特点,我们尝试着通过一些积极的手段和方法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读书习惯得以固化。
(一)鼓励孩子自由地读自己喜欢的书
2019 年新课标指出“……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哪怕是一年级的孩子,要让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就必须唤醒孩子内心对书的渴望。所以,我鼓励家长把选书的自由还给孩子,变被动为主动,让孩子真正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书籍驻足停留,为孩子们提供条件、营造氛围。
(二)鼓励识字,交给孩子阅读的工具
入学之初,我给孩子们进行了生字前测。据检测结果可以看出:班上学生的识字量在74—296 个之间。巨大的识字量差异,必然会导致阅读量出现差异。因此,我鼓励孩子在大人的带领下在生活中识字;在拼音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多读相关的儿歌和小故事。对于识字量极少的孩子,鼓励他们和同桌(同桌搭档识字量较大的孩子)共读书本,互相交流、互相讲述。孩子的识字量通过同龄人的带领有了快速的增加,同时,阅读兴趣和阅读量也有了一定的改变。
(三)交流与赏识孩子,给予孩子阅读的动力
阅读和表达是相随相长的,低段儿童在阅读后表达的意愿极其强烈,即便他们的思考还很粗浅。此时,我们要为他们打开交流的大门。例如:在师生共读绘本《摘月亮》后,孩子们大量的问题随之而来,他们用语言表达他们的疑惑,表达他们喜爱……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孩子说、鼓励孩子说、倾听孩子说。倾听之后及时为孩子送上认真的肯定与真诚的赏识,带给他们更大的阅读表达的动力。
四、低段儿童阅读实践方法研究
(一)做好朗读指导,培养学生语感
培养学生语感应当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在语文学习中,字词句段乃至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蕴,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品味欣赏。通过反复的朗读初步地感受文字的韵律、韵味,去初步体会文字的情感,品味作品的美感,想象文字的意境。在拼音教学单元,贴近学生的认知的儿歌《轻轻跳》,让学生伴随小动物们的生活感受快乐。《说话》中,大量拟声词、叠词的出现带来美妙的节奏和音韵。朗读中,我注重用变化的语调去表现文字的“轻轻”与“慢慢”;用声音的节律和拟声词的模拟表达溪流、雨点的不同,体会朗朗上口的韵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孩子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二)感知语言要素的联系,建构思维模式
字词句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构成部分。一年级上册,孩子们第一次认识了“学”——“学生”——“我是小学生”,第一次有了字词句的概念。在教学中融入用字构词、连词成句的意识,让孩子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字词,去分类扩词,找找反义词、近义词等,通过这些方法多角度地理解词语,尝试运用自己的理解,用上词语说一句准确的话。
根据语言范例建立理解、模仿、创编的学习模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是我们常用的思维训练方法。在教学《月儿弯弯》后,鼓励学生观察,发现这些事物的共同特征“弯弯”,发现事物与空间的联系,提取( )弯弯( )的构式。教师随即进行思维拓展练习,引导创编 (什么)弯弯(到哪里),(什么)弯弯(怎么样)。在儿歌《家》的教学中,用对应的词语关系,发现句式的规律,通过感知、模仿、思考,孩子们创造出“草原是牛羊的家”“夜空是星星的家”这样准确而美妙的句子。
(三)尊重成长规律,搭建阅读阶梯,分层指导
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的指导需要跟随学生成长的规律,搭建阅读阶梯,也需要尊重个性发展,分层进行指导。目前,儿童的阅读存在拔苗助长的现象,最终会让儿童丧失阅读兴趣,囫囵吞枣式地阅读,最终会成为阅读低效率的代名词。要指导阅读,首先要读懂孩子,6、7 岁的孩子喜欢贴近生活的、想象力丰富的、语言幽默的作品,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这样的支持,如绘本、儿歌、短小的童话故事等。
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让孩子讲一讲、演一演、说一说、唱一唱等。同时这个年龄段也正是爱表达、活泼好动的年龄,我们进行讲述还可以借助肢体语言表演。学习了《小白兔和小灰兔》,我让孩子们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当然,阅读的分层指导尤为重要,对于阅读后的互动,我们主张对孩子提问,问主要角色、问故事经过、问故事结果;对于理解力和思维力发展较好的孩子,我们多问“为什么?”“你认为XX 怎么样?”让孩子尽可能地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理解、去组织和表达。
(四)拓宽阅读实践内容和空间,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语文教学中,我结合蒙书阅读、古诗词阅读、整本书阅读等方式丰富阅读的内容,尝试进行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阅读课程变革实践,优化学生自主阅读的氛围。
在基础课程外,我尝试把阅读活动与语文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结合起来,利用每周五我校“都乐城”的校本课程,开设了“龙娃国学社”,和孩子们一起初探国学经典,用小故事、小古文的形式为孩子提供不一样的国学初体验,为孩子在快乐实践中拓宽阅读路径。
统编版教材中,利用“快乐读书吧”和“和大人一起读”,将阅读的空间拓展到家庭和生活中。家长为孩子建立家庭小书架,计划亲子阅读时间,老师开设班级打卡专区,设立阅读银行、开辟班级图书角等。同时,鼓励家长带着孩子去研学,和孩子一起阅读研学目的地的书籍和材料,一起制订简单的研学计划,在家长帮助下用图配文(2—3 句话)写下研学小日记等。将读写融为一体达到了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表达同步发展的目的。
低段儿童提前阅读,是着眼于儿童本位的阅读探索,是着眼于学科素养培育的基础性实践。摸索、思考、践行、再思考的常态化实施是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前提和保障。点滴的教学实践也会收获学生阅读素养的积淀与生长,我们期待着用这样的方式和路径为低段儿童学习引来一渠活水以灌溉心灵,浇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