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高效课堂探索
2020-12-04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乐亭镇蔡庄初级中学王继英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乐亭镇蔡庄初级中学 王继英
伴随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校深入开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课堂上使用导学案和小组合作,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新课改精神为引领,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积极参与其中,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设计精彩导入,调动学生兴趣
(一)利用学生的现实生活体验进行导入
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回归生活,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的身边小事说起,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有话要说,有话想说,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欲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政治教学的魅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讲八年级下册“依法履行义务”一课时,播放拼多多APP 和其中的商品(少女连衣裙)课件,由自己的女儿要求从拼多多买这款裙子引发学生思考:我要不要给她买?(我凭什么给她花钱?)——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是我应尽的法定义务。继而引出本课课题——“依法履行义务”。通过拼多多这个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事物,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出本课话题,一举两得。这样的导入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素材,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采用故事导入
通过精彩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教“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课时,我选取了“死里逃生的驴子”的故事进行导入:对于深陷枯井的驴来说,如果它只是悲哀地等待,那么每一铲土都是埋没它的致命东西。但是,聪明的驴却及时地抖掉了每一铲土,并成功地利用了它们。一些挫折可能致命,却也可能成为成功的契机。挫折带来的不同后果完全取决于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因此,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直面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导入中走进课堂,跟随层层深入的问题,他们的思维不知不觉中延伸到了课堂深处。
(三)采用音乐导入
如在讲“中华一家亲”这一课时,我播放了《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这首歌曲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他们认识到我国各民族之间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由此轻松掌握了我国的民族关系。音乐的适当运用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开拓创新思维,让政治课堂成为跳动的音符,变成快乐的学堂。
当然,导入也要因课而异,要多样化。教学实践中我会时常翻新,不照搬照抄,不因循守旧,而是紧跟时政热点,与时俱进,使学生感到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有价值的。
二、创设教学情境,升华学生情感
在教学实践中,我吃透教材,深钻教参,涉猎多种教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触景生情,激发学生在情感层面的共鸣,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将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中并逐步感知课程内容,实现情感、技能、方法的多重升华,促进核心素养培育与高效课堂构建的深度融合。例如:在讲“高扬民族精神”这一内容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建国70 周年阅兵式的几个场景,尤其是国旗仪仗队的升旗仪式,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我们的心跳随它跃动,我们的情感随它升华。学生一边欣赏,一边从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然后再展示不同时期的民族精神,如长征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相关图片,教师适时指出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体现,它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强敌的不竭力量之源,为此我们要高扬民族精神。通过恰当的情境设置,真正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主阵地,让学生在兴趣中求知,在快乐中升华,助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同时在巧妙的情境创设中,凸显知识产生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三、注重小组合作,提高课堂效率
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注重通过师生的合作、交流、分享,实现教学相长。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青春的情绪”一课时,我先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喜、怒、哀、惧四种不同的情绪类型,每组以接龙的形式到黑板上写出体现本组所代表的情绪对应的词语,写得多并且准确的组获胜。然后,教师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引导学生谈本组获胜或失利时的情绪体验,以及导致产生这一体验的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热情。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活动,共同承担学习任务,集思广益,增加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同时改变了简单告知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逐步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通过实践整合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及能力和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在愉悦中感悟、内化,学生通过参与、合作等方式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助力高效课堂的实现。
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会随教师讲课的节奏、讲课的内容而改变,如果一个教师的讲课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就算讲得井井有条,时间长了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所以教师要善于制造课堂亮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互动。如发现有学生昏昏欲睡,我就用哈佛大学的校训——“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来提醒他。并且把一些感动的故事、有趣的小品、幽默的笑话、精彩的多媒体画面、生活中关注的时事热点问题等贯穿课堂教学。多措并举,打造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必须关注学生参与,将课堂激活。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既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世界,同时又能使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我在九年级中考一轮复习时,采用了新闻播报的形式,让学生带着考点知识主动去关注新闻,展示新闻热点,并且要求学生用至少三个考点知识进行解读。其中一个学生展示的新闻是“84 岁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出现的第一时间,连夜只身前往武汉。”听完这一新闻,学生的参与热情马上点燃,积极展开谈论和解读。学生的解读之一:钟南山院士告诉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逆向而行,表现出了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体现创新精神的表现这一知识点。解读之二:体现敬畏生命、珍爱生命这一知识点。解读之三:我们要以钟南山院士为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力量,做到“止于至善”。解读之四:体现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运用考点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心中有考点,眼中有世界,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组织教学实践,促进知行合一
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实践性,通过适当的教学实践,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才能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意义。如教学“青春的情绪”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直观感知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我就找学生进行现场表演,让他们通过面部表情和动作展示喜、怒、哀、惧等不同情绪;再利用课本上“陈玲的一天”进行情景剧表演,使学生感悟青春期情绪的特点,认识到一个人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再如:教学“守护生命”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学会发生火灾时的自我保护、求救和逃生的方法,我组织了一场火灾演习,预先准备好毛巾,模拟湿毛巾捂住口鼻,在教室内弯腰并贴墙走路,有次序地排队逃生。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总结火灾逃生的方法,大多数学生都能绘声绘色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学效果显著。在上述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和模拟演练,不仅让学生懂得了生命的宝贵、要珍爱生命的道理,而且使学生增强了对生命的美好体验和感受,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守护生命。
总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精准定位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情境创设、课堂亮点生成、组织教学实践等途径构建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高效课堂的探索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课程改革我们永远在路上。让我们携手前行,助力新课改,拥抱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