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经济学视域下福建闽南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

2020-12-04陈苗苗刘惠昱

大理大学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闽南商务商务英语

陈苗苗,刘惠昱

(1.仰恩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 362014;2.福州第四十中学金山分校,福州 350000)

自开设商务英语专业以来,我国高校在促进商务英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商务英语人才。当前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思路更多居于“英语本色”学习,很难突出“商务英语特色”,甚至在面向区域性或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问题上,其针对性更差强人意。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初衷更侧重于面向区域或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区域或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独特性,因此所需的商务英语人才也有其特需性。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发展区域性经济的伟大构想,“一带一路”沿线地方,仅在我国境内就涉及诸多区域,每个区域经济发展各具特色,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性要求地方培养出匹配区域特色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出的人才需要了解本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有效地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达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应达到的效用。语言经济学正是从价值、效用、费用和收益的角度考虑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实现用英语语言最大效用地实现其社会效益。因此,论文从语言经济学视角出发,根据我国践行“一带一路”构想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出了优化策略。

一、语言经济学国内外研究背景

语言经济学源自19世纪60年代中期,它对制定语言政策和规划语言方略均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近年来语言经济学已日渐形成为一种独立新兴边缘学科,且获得较快发展。只有全面深入掌握语言经济学的内涵和精髓,才可能正确地指导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研究,因此,本文将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背景做一详细分析。

(一)语言经济学国外研究现状

二战之后,一些新兴独立的国家在对官方语言的选择问题上将语言经济学推向了关键的发展时期,如加拿大国家就出现了当时官方语言抉择的情况,这种局面给语言经济学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各国对语言的选择问题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语言对现实生活的影响问题使语言政策与经济收入产生了愈加深刻的联系,随之应运而生的就是一些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信息经济学教授Jacob Marschak发表的文章《语言的经济学》(The Economicsof Language)中首次提出了语言经济学概念,阐述了语言的经济属性,他认为经济学与探求语言优化之间关系密切,语言有其经济特征,即价值(Value)、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收益(Benefit)〔1〕,因此语言经济学有了最初的研究基础。20世纪五六十年代,Theodore W.Schultz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将人力资本理论以及教育经济学作为语言经济学主要的探讨方面,研究的方向立足于语言与教育经济学的关系〔2〕。在研究中发现,语言相比其他技能更有独特功能,同样可归属为经济资源,是社会个体值得投资学习的资源领域。这就为后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外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加拿大经济学教授Francois Vaillancourt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人口语言趋向和加拿大的双语制以及20世纪90年代初Grin、Rubinstein等学者从博弈论角度进行语言问题的研究使欧洲社会掀起了语言经济学研究的热潮〔3〕。

(二)语言经济学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语言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1999年许其潮将语言经济学引入国内,阐述了语言经济学的基本观点〔4〕。虽然我国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较晚,但因可借鉴国外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再加上参与研究的学者较多,其获得的学术研究硕果不断地助力我国语言经济学学科领域的稳步发展。

黄少安、张卫国和苏剑曾经撰文《语言经济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他们在研究中,以回顾国内外语言经济学发展历史以及目前现状,着重探讨了我国语言经济学发展前景问题〔5-7〕。我国学者对语言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内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语言与社会个体经济收入的问题

语言与社会个体经济收入呈正比例关系。相关研究学者的研究以特定语言群体在社会中经济收入水平作为研究参数,重点分析了社会个体接受教育水平程度与其经济收入水平间的关系。同时,他们还对社会个体掌握第二语言对其经济收入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这是我国学者在研究中获得的较为成熟的一种理论研究。

2.语言与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语言有其发展的社会性,人类语言的产生、使用与发展无论如何也离不开社会经济动因的促进,它们两者之间一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语言的最初产生与劳动有密切关系,但在其间也含有一定的经济因素。也正是由于人类语言一再获得强势发展和扩张,对语言的研究与发展才有效地拉动了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比如目前全球的英语热、我国粤语的北迁和孔子学院在国外的设立与发展,均是全球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结果。

3.语言政策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问题

国家制定语言政策的依据离不开经济因素,需要考虑国民使用语言费用的最小化和实现社会经济总值的最大化。同时,还要照顾某一特殊人群使用语言的特殊化,更要考虑某一濒危语言的拯救问题。因此,国家政策规制使用的母语与区域语言存在的特殊性,需要进行关系协调,且在社会经济规划发展过程中,考虑国家母语与区域性语言所共同起的作用。

纵观我国学者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相关的研究内容较为全面,既涉及到了语言与社会个体经济收入问题、语言与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也涉及到了语言政策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问题〔8〕。实际上与国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有许多相通之处,但我国学者研究的一个突出理论观点是将语言当作一种产业进行研究〔10-11〕。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人才现状

因为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还未呈现出清晰的思路,不少福建闽南高校在课程定位、课程设置上存在问题,纵观福建各高校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的状况,他们主要还是以“英语+商务”〔12〕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双语或全英语语言的教学,使用的教材主要还是局限于将英语语言通识理论简单叠加上几门商务英语课程作为教学的蓝本,这种模式无法体现语言的有效融合和商务交流实践的本质,也不能反映跨学科教学培养的内涵。事实上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也无法达成应有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目的。同时,很多闽南高校在运用大量英语通识知识进行教学的同时较少融入商务英语知识,很难令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学生很难具备商务英语学科该有的核心素养。而且很多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商务英语语言交流实践能力欠缺,学生的能力水平无法匹配福建闽南“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需。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出的人才既要有从事国际商务业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宽广的国际视野,也要有跨国际文化交流的能力〔9〕。以我国福建闽南区域经济发展为例,福建闽南地区地处我国“一带一路”前沿地带,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国际商务基本知识与技能和跨国际文化交流的能力,还需具备与闽南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相应的知识储备,这就需要福建省内设有商务英语专业的各高校针对闽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以英语语言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对接的情况,强化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商务语言输出与从事商务实践能力提升的优化方面进行培养。用符合福建闽南经济发展的实际情景方法,学习英语国际交际语言,以体现针对性较强的学用结合,让人才愈加具有实用性。

三、语言经济学视角下闽南高校商务英语教育措施

(一)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办学效益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根据语言经济学原则,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以学生学习效果和经济效益为落脚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比如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在福建闽南“一带一路”区域从事商务英语工作,他们必须具有英语学科基本核心素养商务英语会话的基本技能,能够驾驭跨文化的交流与具备较强的商务沟通能力,因此要努力培养他们成为商务英语全能型或复合型人才,为闽南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较好的商务英语服务。也就是说,该专业课程设置,需要体现语言的经济原则,即实现商务英语语言配置的最优化。

高校在重视英语语言熟练程度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商务实践技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无法体现二者之间的有机融合。目前,英语通识内容占据比例过大,有些知识与商务英语知识形成重复,占据了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时间。商务英语专业应该突出它的专门用途英语语言性,高校应当合理地安排一些提升学生商务英语听、说、读、写和翻译等相关能力的课程,提高他们对商务英语的实际把握能力。因此,高校应当突出商务英语的本色与特色,在商务英语谈判、商务英语合同签订、英语国际贸易相关理论以及商务英语经贸翻译等课程的设置上要有所侧重,将更多英语通识内容的学习转变成为商务英语专业性强的课程。

跨文化英语交流能力是商务英语学生必备的能力。如果学生从业后致力于福建闽南地区的商务英语行业,由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学生应尽可能地将我国闽南文化、闽南经济发展特色和闽南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现状对外进行推介,但在实际的推介过程中不能程式化,不能不管各国实际需求按同一版本千篇一律地介绍,应当考察对方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适度推介,这就必然要求学生掌握对方国家的文化思维模式和商务交际谈判的思维模式,因文化差异存在的客观性,商务英语从业人员应当尊重和包容各国文化的差异性,因此,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不能出现有关介绍英美国家概况、文学和跨文化交际知识的空白,应提高学生跨文化谈判的艺术,促使商务谈判顺利高效进行。

(二)紧密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商务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福建闽南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需要在各高校的努力下,紧密联系闽南地区处在“一带一路”前沿的优势,实施校企合作或者校企融合,提早联系闽南地区企业,按照企业在闽南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签订“契约式”合作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的合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贴近企业用人所需。高校也应对用人单位的商务英语人才进行调研,同样的商务英语人才在整个用人市场上必定有技能水平的高低之分,而技能水平能直观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构造,同样商务英语背景的人才为何会出现水平高低之分,高校可通过用人市场的评价与反馈对商务英语人才进行等级划分,细化各等级商务英语人才身上所具备的能力,最后分析出高级人才所拥有的能力素质,具备了哪些与用人市场相匹配的能力知识构造,从而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和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的反思调整与完善,适时调整课程结构。高校也应派教师深入到企业进行调研,向企业学习商务英语方面的实战操作经验,形成商务英语实战知识结构。此外,企业也应选派优秀的商务人员到高校进行兼职任教,并定期选派高级商务经理人士对高校商务英语学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得到较早的实践知识渗透,也让更多学生具备高级商务英语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福建闽南高校进行这样开放式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实现培养商务英语人才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这种教学方式远远优于高校自己原来的闭门教学效果。这样可以让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充分见识和体会自己未来的工作内容,令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战动力。同时,学生可以在企业进行见习活动学习企业商务英语实战语言能力,观摩企业商务谈判,进行具体商务实践模拟操作,以明确针对性学习的方向,学生能够因此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对企业需要的能力进行自身检验和调整,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发展与企业发展的能力素质。学生还能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经历提前接触社会,不至于在毕业后茫然不知所措,枉费自己四年的努力和学校的苦心栽培甚至社会对人才的期待,学生能够更灵活地适应社会,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所以这种紧密结合企业实践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商务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高校的办学成本,对用人市场来说也节约了企业培训员工的成本,最关键的是能培养出适合企业所需的商务英语人才,体现了双向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努力创设细化商务情境,加强人才资本核心竞争力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需要有较好的商务英语语言学习环境,高校要尽可能多地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设一些商务情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商务语料,熟悉商务流程,学习商务谈判技能及模拟实战素质。还应积极训练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英语语言交流能力,切实展开增强商务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实践活动,开展商务情境创设教学活动。只有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商务英语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才能增强人才资本的核心竞争力,使他们在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用人市场后,实现顺利就业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潜能。国家对高校新课改的要求就是让高校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综合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尤其要培养全能型或复合型实用人才。各高校开展创设商务情境教学活动,本身也是一种教法上的创新,如此培养出的人才也会比较有新锐的创新意识,能在社会上利于不败之地。

纵观福建闽南乃至福建各大院校,甚至中专学校,大多设有商务英语课程,商务英语课程已成为众多闽南大中专院校开设课程的热点。闽南高校大多属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本科高校相比高职中职院校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必然要有其拔高点和课程设置的层次性,以此培养出高层次的本科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设置商务情境的时候应当资源共享,优势借鉴,甚至可以进行地区范围内的教育资源教育特色协调分配。基于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分别设置符合自己学校发展的商务情境,以朝着服务国际交流市场精尖高度设置。这就要求闽南各高校互相交流学习,互通有无,各自探索出适合自身校情特色发展的商务英语专业设置。如华侨大学在设置商务英语专业时,可以侧重主攻东南亚国家市场需求,专门研究东南亚国家贸易的商务情境,研究东南亚贸易交流的特色,甚至精细到东南亚的地方方言都要侧重了解;泉州师范学院可以侧重研究中亚国家的商务英语交流情况,专门研究中亚国家的贸易特点甚至当地人民的主流价值观,都要详细学习;闽南师范大学因其外国语言的种类比较多,可以选择欧美国家进行主要侧重研究。以此作相关商务情境分配,为的是使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朝精细方向发展,能够对各国商务交流提供最为精细专业的服务,以提高各校商务英语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四)实施分级或小班教学,提升培养专业人才效率

同样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因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的高低会导致英语学习水平存在差异,如果按照同样的一个标准编班实施教学,将会出现有些学生不能跟进相应的学习进度,在学习上感到吃力,进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减弱甚至缺乏学习动力,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如果高校本着育人负责的宗旨开展教学,可以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入学以后,组织一次严肃认真的学生英语水平和商务交流能力摸底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编班或排班,开展分级教学或小班教学。这样有针对性且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熟练程度和对商务交流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对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提早开设商务英语专业课程,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专业选修课,而对于学习相对滞后的学生,可适当减少选修课内容的学习,但他们必须要熟练掌握那些应知应会的各门专业知识。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令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切实有效地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

高校实行分级或小班教学的教学方式,这是一种教学改革的创新,需要高校给予关注或重视。目前的高校教学一般以通班或者合班教学形式为主,很少有进行分级或小班教学的方式授课,如果高校领导不加重视,则难以实现这样的教学形式。福建闽南地区地处我国“一带一路”前沿地带,开放频繁的对外交流要求闽南高校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的高校特别注意调查研究,大力进行教学改革的调整创新,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人才质量的实质性提高,而且要多进行教学实践创新,只要是有利于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培养模式,均可以考虑进行,不拘一格的人才培养方式,为培养机制注入新鲜活力,进而加强商务英语人才本身的创新意识。

综上,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语言与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考察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效用价值也逐渐进入了语言学的研究视野。在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福建闽南高校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需要体现应用性。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其应用型特点需要更加突出。福建闽南高校肩负国际商务交流独特的历史使命,务必高度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需要不断探索在语言经济学的视角下结合新课改,并按新课改要求,实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着力于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本文针对福建闽南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之路出现的种种问题,首次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如何根据福建地域特色和地方经济发展特点进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优化,并通过优化后的方案希望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也为我国其他地方高校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一些可供借鉴的思路。

猜你喜欢

闽南商务商务英语
论商务英语学的研究内容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基于功能目的论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商务服务板块
——FESCO国际商务
上半年朝阳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32.3亿元
闽南渔村妈祖巡香蟳埔女盛装亮相
The Enlightenment of UK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Training Course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