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语典故话养生之“不合时宜”

2020-12-04

养生月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性格药物思想

成语“不合时宜”源出《汉书·哀帝纪》:汉哀帝妄听夏贺良等一伙骗子的话,企图通过更改年号和计时方法等手段,以求得自身的健康和国家的太平。结果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哀帝醒悟后,处置了夏贺良一伙,说其所作所为“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在后人的运用中,亦有“不入时宜”“不适时宜”说。还有学者认为,它的传播与苏东坡的一则故事有关。据《梁溪漫志》载:“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苏东坡有诗词、文章、书画“三绝”之称,连仁宗皇帝读他的文章时都有忘了吃饭的事情,侍女将他腹中作“文章”“见识”之猜不是没有根据的。但最了解苏东坡心事的是侍妾朝云,她深深理解苏子为自己的上书、进策得不到重视且四处碰壁的苦恼。他的那些意见,被朝臣认为是与世情不相投合、与时势不相适宜的,称之为“不入时宜”。

“时宜”,除了政治因素之外,其本意当指大自然运行的正常规律,违背了它当然是要付出代价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时宜”含义的理解相当广泛,包括以“天时、地利、人和”为中心的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与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历史不无关系,因此形成了明显的文化差异。以习惯上人们使用的南北划界的方法为例,北京大学胡兆量教授将我国南北方的这些差异概括为15个方面:南矮北高、南瘦北胖、南米北面、南甜北咸、南繁北齐、南老北孔、南柔北刚、南细北爽、南拳北腿、南骗北抢、南船北车、南敞北封、南轻北重、南经北政、南下北上。其中,与人体生理、病理相关的内容有:身材的高矮,体态的胖瘦,体重的轻重,口味的咸淡,性格的刚柔,以及衣食住行习惯的不同等。以身材而论,华北地区男子的平均身高是169.3厘米,云贵川地区男子的平均身高只有164.7厘米,之间竟有5厘米之多的差异。就性格而论,北方人是粗犷豪放的,暴力型是其行为中的显著特点;南方人是细腻委婉的,智力型的特点比较明显。就是相近地区的人,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差异、气候冷暖上的差别也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如居住在山区的人,长期面对空旷的大山,养成了声音宏亮、处世直爽、待人诚恳的性格,所谓“爱山者仁”是也;居住海滨地区的人,身受暖湿的气候、面对秀丽的景色,养成了多愁善感、机智敏捷、待人温柔的性格,所谓“爱水者智”是也。居住在寒冷地区的人,较长时间的面对四壁,室外运动少、活动空间小,形成了自制力强、耐受力强、自立能力强的性格等。

祖国医学把哲学中的这种顺应“时宜”的思想引进了自己的理论宝库,并加以发展,制定出了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治疗法则和用药原则,对正确诊断、治疗各种疾病,正确运用各种药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医学说中,对时宜不只是机械的跟随和顺应,而且汇入了积极的改造和灵活的变通,知常达变,给它原有的“无为而顺”的思想中注入了“有为而治”的精髓,使之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原则下活的灵魂。这一思想,首先体现于中医的阴阳学说中,用阴和阳的不同属性概括出天、地、人等范畴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具有时宜性的多种特征。在五行学说中的反映更具体,东、西、南、北、中五个不同方位与气候上风、燥、暑、寒、湿,气味上酸、辛、苦、咸、甘等的联系,孕育诞生了诊法、治法、药法等一系列带有时宜性的法则。如同是感冒为病,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发病时间,表现是有差异的:在地域上,南方偏湿、偏热,北方偏燥、偏寒;在年龄上,青年多壮实,老年多体虚;在时间上,夏秋季多湿热,冬春季多寒凉。不同的病理表现,决定了不同的治疗原则,产生出以辛凉解表之剂治温热之证、以辛温解表之剂治寒凉之疾、以清泄药物治壮实之体、以滋补药物治虚弱之躯的特色疗法。所谓“夏令用香薷,犹之冬月用麻黄”“夏不用麻黄,冬不用石膏”的古训,正是古人顺应时宜思想的应用体会和经验总结。此外,性别、职业、体质等因素也都是中医顺应时宜思想中的内容,在疾病的诊疗上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中医强调道地药材的运用,也是顺应时宜思想的体现。不可否认,生长在不同地域、采收于不同时段的药物,其质地、成分、效果是存在差异的。四川等省份地处十万大山,生长于那里的黄连、大黄等苦寒药物是道地的;河南等省份地势一马平川,生长于那里的山药等温和药物是道地的;吉林等省份冬季冰天雪地,气候寒冷,出产在那里的人参、鹿茸等补益药物是道地的;广西等省份长年阳光常驻,雨水丰沛,出产在那里的柑橘、沙参等滋养药物是道地的。“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割了当柴烧”“春来正月间,荠菜是灵丹”,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初春时节采集茵陈、荠菜最合时宜、药效最好。7月份采集的丹参、黄连,有效成分最高;秋收时节采集的天麻、苍术,其药效最佳……古人总结出的初春“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厚”“至秋枝叶干枯,津润流归于下”,采集时“春宁宜早,秋宁宜晚”的经验,都体现了中医顺应时宜思想的精髓。

合时宜,诊病则准、用药则灵、治病则速、疗效则佳;不合时宜,诊病则误、用药则败、治病则迟、疗效则差。正确掌握和科学应用这一思想,是医生应当掌握的基本功。

猜你喜欢

性格药物思想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
喜欢独处与性格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