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年,从女排开始的精神高地

2020-12-04吴越

金秋 2020年16期
关键词:日本队女排排球

◎文/吴越

对于中国而言,对于过去的40年而言,女排早已不仅是一支队伍,一项体育运动,她还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在整个民族需要一种力量的时候,女排适时出现。很多人会想起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清楚地记得,在狭窄的院子里,一群人围坐在一台黑白电视机前。孩子的眼中,屏幕上的小人在球场上跑来跑去,球飞来飞去,解说员的语速非常快(应该是著名的宋世雄先生),依稀听到“一传不到位”“打手出界”“上手飘球”这些术语。

人群不断发出欢呼和叹息,孩子们后来干脆不看球,转过身看那些叔叔大爷。平常挺严肃的长辈这时候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欢呼都岔了音。坐在最后一排的人根本什么也看不见,但是人却越聚越多,不少人站在门外伸着耳朵听。

那一场似乎打得很艰难,是和当时实力最强的日本队决胜负。胜利的瞬间,女排姑娘们抱头痛哭,失败的日本队也在嚎啕,看球的大人们都跳起来,有的忙着擦眼泪,有的像孩子一样欢呼,直到深夜大家还久久不愿散去。

38年前那个初冬的夜晚,定格在许多人的记忆中。

那个坐在最前排的孩子回忆道:“后来,我们又看过很多次女排的直播,逐渐大家都买了电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为了看女排而买电视的,只要一有女排的直播,肯定街上不见人影,没有人统计过那时的收视率,肯定是非常惊人的。印象最深的依旧是郎平的扣球绝杀,只要‘铁榔头’一挥动,几乎百发百中。”

整个80年代,女排成为时代偶像,排球早已经超出了体育领域,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点。那时有一个非常流行的充满正能量的词——拼搏精神,出处就是中国女排。各行各业都在学习女排精神,都在拼搏奋进。

长期以来,“女排精神”成为中国女排永葆活力、奋斗不息的源泉动力。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开放40年来,“女排精神”始终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逐步演化成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在社会各界产生了高度的思想聚合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女排姑娘们一次次地飞身鱼跃救球,一次次带伤参加比赛,一次次扣球得分,正代表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人,经历一次次困难和挫折后,依然坚定前行不放弃的精神品质。看到女排夺得世界冠军,更能激发国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自信。当时的《人民日报》就曾报道,北京商标一厂、无锡钟表厂等生产单位职工表示:学习女排精神,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还有媒体报道,某工厂女工看了女排的事迹之后,每天早来晚走,精心操作,班产量天天超额完成计划;某煤矿工人看完女排比赛之后,自觉加义务班,日日超产。

一位鞋匠,看到五连冠的女排姑娘们穿的是日本的美津浓,痛下决心,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为中国运动员做出高质量的运动鞋。他号召全体员工学“女排精神”,带领职工开展“百日会战”,做出中国人自己的排球鞋。

研发成功后,这位企业家背上为女排赶制出的排球鞋,到北京去给女排送鞋。正在训练的女排姑娘们,看到他背着一大包运动鞋站在训练场外,好奇地跑了过来。由于受当时商业合同限制,比赛过程中不能穿用,但是,当时的女排在训练时,一直穿企业家送的排球鞋。

这位企业家就是汪海,双星排球鞋也成为那个时代的全民记忆之一。

在改革开放初期,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女排精神”为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这就是体育的力量。直到今天,“女排精神”依然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它依然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改革浪潮中,奋勇前进。

猜你喜欢

日本队女排排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女排世界杯夺冠电视观后作(外四首)
一场比赛
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
壮哉,女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