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实践:统编版四上习作教学
2020-12-04江苏省常熟市崇文小学陈品贤
江苏省常熟市崇文小学 陈品贤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中的每个单元习作,落实语文要素,在学生阅读并学习前面的课文以后,进行习作指导,这样降低了习作难度,给了学生借鉴的经验。为了解决学生“写什么”不会选择、“怎么写”不会构思的问题,教材根据不同习作话题的特点,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习作选材与构思。如,第一单元的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通过一个例子的介绍,多角度写出推荐理由,这样以后拓展学生的习作思路;第二单元的习作“小小动物园”,由一位妈妈和动物绵羊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找到家人与动物之间的联系,以此来介绍自己的家人;第三单元的习作“观察日记”,通过观察和记录变化过程,分步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可以是植物,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一个实验;第四单元的习作“我和(神话人物)过一天”,提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神话人物,唤起学生的共鸣,并且提示学生想象的一些方法;第六单元的习作“记一次游戏”,先让学生玩一玩,引发情感共鸣,再用习作把愉快的游戏场景记录下来;第七单元的习作“写信”,这是实用型文本,以和家人写信、回信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写信的格式;第八单元的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通过让学生回忆运动会或者是获奖的场景为例,唤起学生的情感经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激情。
统编教材对于学生习作的指导,不仅仅是让学生完成一次习作训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一类习作的写作方法。下面就来谈谈我在教学后总结的一些方法。
一、独具匠心引思考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在习作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成为习作的主题,教师成为课堂的撒种人,在孩子心间播下一粒小种子,引导他们自己把小种子变成参天大树。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引领整个课堂。
1.用已知引导回忆
学生在习作时常常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想把曾经经历过的事或者记忆中的人写出来,但又常常是不得章法地去回想。那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举一个自己和学生都熟悉的例子,和学生一起根据习作要求来交流交流。
我们选取的已知应该是顺应学生心理的,都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这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学生生活,从中发现能讲的主题。例如:习作一是“推荐一个好地方”,我和学生选取的地方就是曾经春游去过的沙家浜,和学生讨论可以写些什么,学生特别积极,回忆了许多。有人说到了红色纪念馆、芦苇荡、国防馆、游乐园等等,难道都写吗?我反问学生,这时学生争先恐后地说道,红色纪念馆一定要写,这是沙家浜的标志,游乐园不要写,因为没有特色,哪儿都有,一点也不稀奇。看,一个简单的引导,学生就明白了什么可以写,什么没必要写。
教师也把确定“写什么”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主动权,引导学生选择特别的地方来写。而只有那些学生自己熟悉的人、事情,才容易触动自己的灵魂,让自己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不吐不快。这样的习作才是学生自己想写的,就像是从自己的“血管里流出来的血”,特别真挚,习作也就不会显得空洞虚假了。
第二课《走月亮》课后习题,学生写的“月下情景”就非常美好而温馨,“我和妈妈在椅子上坐下了,正好这时吹起了风,这风好像是妈妈温暖的大手抚摸着我。时间不早了,于是妈妈牵着我的手回家了”。把母女之间那种温馨甜蜜的时光表现出来了,学生都迫不及待地要提笔记录下来那有意义的时刻,还有学生配上了自己画的月下的情景,一个美好的瞬间就用习作的方式记录了。这样,学生大概都会乐于写,也写得精彩。
2.用提问组织感受
第二单元是学习“提问”策略单元,引导学生在阅读不同题材的文章时都能够学会提问,学会提问的方法。每篇精读课文教授学生不同的提问方法,可以根据课文的部分内容提问,可以根据整篇课文提问,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授学生针对课文部分和整体提问;《蝙蝠和雷达》重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提问;《呼风唤雨的世纪》则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筛选问题。略读课文《蝴蝶的家》则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提问方法进行质疑,并解决问题。
教师也要培养学生自己去提问。我先问他们提问时一般会用到哪些词语,引导说出几个疑问词: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干什么等。课堂教学中,常常让学生用这些疑问词提出问题。
写作也是一样的,需要先提出问题,比如写习作2“小小动物园”时,学生能提的问题就很多,“妈妈和绵羊有什么相像的地方?我的家人像什么动物啊?家里哪个人最有趣啊?”再把学生发言的内容整理后依次写在黑板上,在这当中,还可以送给学生一些词语,组织几句生动的句子,学生边问边想,这就用几个问题组织好了全文,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深入观察重想象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至关重要。这样放飞想象的翅膀,才能文思泉涌,下笔有神,这样的习作充满了创造力。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总结了两种不同的写作想象形式。
1.连续观察写变化
对于有的主题,有的孩子会不知道如何下笔,究其原因是不会观察,没有留心观察身边。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法,提供写作素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观察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习作3 是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对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本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水平,都有着很大影响。这一次我布置学生做了一个“生醋泡鸡蛋”的实验,让学生连续观察鸡蛋的变化,分别选取“1 小时”“8 小时”“14 小时”这几个时间点,来仔细记录鸡蛋的细微变化,这样一篇观察日记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样的习作需要学生细致地观察,那么状物作文更需要用心观察感受了。就像学生写一种水果,我就让孩子每人带了一个石榴来,首先指导学生抓住石榴的外形特点,通过描写石榴春天、夏天、秋天的成长变化来初步了解石榴,接着指导学生抓住颜色特点观察石榴。这样每个孩子在有个实物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使学生对石榴印象深刻。
2.想象画面写巧妙
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课文是个非常好的学习范例。
在写景中,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不知道什么该详写,什么该略写,这是学生不懂得紧扣中心有详略地安排材料。比如教学《观潮》这课时,就告诉学生什么该写,什么该详写,潮来时声音的变化就该详写,潮来时形态的变化就该详写。一篇习作中心确立后,就应该选择最具表现力、感染力的事物来突出中心。
学习课文,还可以模仿其好的写作技巧与构段方式。学习《盘古开天地》中连续的排比句,“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有节奏感,写作技巧也很值得学习,更好地是想象它的画面,在头脑中放电影似的展现那些画面。
学生在写和“神话人物过一天”的时候,就需要学生进入神话世界,想象自己在神话世界中自由驰骋。
三、活动实践生感受
课程标准指出,对于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加强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切实上好每一堂课,同时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的课外学习。因此,运用书上的插图和精美的教学课件外,还需要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把习作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1.情感共鸣后生发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在习作教学中,触发学生情感的地方,肯定是与他们平时的一些经历有关,这才引发了他们的情感共鸣,这样的习作才是有真情实感的。
就如教学“秋景”习作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利用双休参观公园,这次活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都觉得这不就是一次秋游嘛!他们结伴而行,三三两两,有的给花儿拍照,有的捡地上的枫叶,还有的在公园里写生。等回到课堂,指导学生按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把你看到的事物写下来,先写天空、白云,再写地下的枫树、菊花、小河。这样的习作要求对学生来说就很容易下笔了,因为这个活动是学生亲身参与的,是真正融入到秋景中的,是触发了学生内心对“秋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的。
又如教学习作6“记一次游戏”时,我就和学生去操场上畅快地玩游戏,玩的是学生期待已久的彩虹伞抛球游戏,玩的时候学生神采飞扬,满脸笑容,写的习作也是让人读了充满快乐,快乐仿佛在写的人和读的人之间传递了,一个学生写道:“我和同学们齐心协力,把球抛了起来!啊,球飞得是多么高!我们咧开嘴笑了起来,旁边班级的同学也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们。”这感受是多么真实啊,这样才叫写出了真情实感。
2.道理感悟下升华
习作想要写得好,结尾至关重要,“一文一得”是我追求的,结尾升华了主题,自然就给读的人不一样的感觉。这样的道理不是教师告诉孩子的,而是孩子自己体会到的。习作自然就能写得深刻,不会浮于表面,不会流于形式。
就如教学习作6“记一次游戏”时,想让学生明白“团结的力量”,如果直接告诉他们,这样的升华不要也罢,这并不是孩子们自己体会到的,在玩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体会到了,像一个学生写的:我们全体往上用力一抛,本以为球可以飞得很高,没想到球只是贴着布边滚了下来,这球怎么不听话呢……原来我们的力气不是一块使出来的。看这样的道理哪里又需要讲呢,孩子多玩几次就明白了,他们会从失败的经验中吸取教训,结尾自然就能进行道理的总结。
作文课堂,应该是生活的课堂,在这里,把具体生活的感性经验变成丰富多彩的语言习作,把一节乏味的作文课串联起来,变得富有情趣,放飞想象,情理结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写作真正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