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的“读”

2020-12-04福建省华安县第二实验小学唐阿华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18期
关键词:语感文本课文

福建省华安县第二实验小学 唐阿华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至理名言与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紧密相连的。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语文课堂上,总是会有这样一个现象:一段感人的话语或一首情意绵绵的诗歌,有时由学生朗读出口,就会变得如一杯白开水,寡淡无味,使生动有趣或感人肺腑的文本黯然失色,犹如一场瓢泼冰雨把教师酝酿出来的满腔热情,瞬息泯灭……针对这种为读而读、念读、唱读文本的不良现象,根据我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此谈谈我对“读”的几点想法。

一、“读”之重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耳熟能详的读书名言,可以看出古人十分重视背诵。《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语文教学旨在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那么,语文教学就要把培养语感作为“最要紧”的任务。朗读则是完成这一“最要紧”的任务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讲解只能让人知道写什么,是表面的;朗读却可以让人感悟,是深入的。在课上教师在适宜时机恰如其分地指引、启迪,表面上教师是讲得少了,实际上学生却能够在不断朗读,反复对比的过程中有悟有得,并且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就应做到,由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去感知文本,然后读中有所悟,心领神会,这样的教学,既能达到目的,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二、“读”之法

1.读什么?怎么读?

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表演读、分小组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试读、分角色读等,无论何种形式的读,都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有效培养学生语感,感悟文本内涵,进而达到学文目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指导学生对文本的重点段落、句子或词语,经过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朗读,从而把握读文的语气语调,停顿、重读等,由内而发地悟出文本所蕴含的情意及表现的意境,充分感知作者用词准确精妙、行文生动活泼、谋篇布局巧妙、情境深邃感人等,学生对课文中优美准确的词句,鲜明生动的语感,严谨奇特的结构,都能留下一定的印象。

2.如何让学生走进文中,入情入境,有感而发地朗读?

第一,创设情境,朗读训练。

要激发孩子高昂的朗读热情,就必须想尽办法调动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水平如镜”,如和尚念经,令人昏昏欲睡。而适时地创设情境,营造气氛,则让学生想读、乐读、抢着读。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当学生有了兴趣,他们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例如教学《草原》一文,就应该抓重点段落、句子、词语。指导学生反复地朗读,草原的蓝天、绿草、白云、白色的羊群,通过这些色彩明丽的词语去体会重点句子“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感悟“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并学会并列式的句式,还会应用这类关联词“那么……那么……”“既……又……”造句。

第二,示范朗读,引发情感共鸣。

示范朗读就是先范读,其他人听读。可以是由教师先声情并茂地朗读,其他学生听读或小声跟读;也可以让读文能力强,情感充沛的学生示范读,其他学生再模仿着读。这种范读,在小学一、二年级非常有效果。因为一、二年级的学生富有好奇心,可塑性强。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范读就可以在读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指引学生通过有情意的声音步入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世界。要如何示范读?一是教师可以在文本的重点难点段上,情感的关键处,优美言语处范读;二是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来示范。课堂上,教师范读多了,就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反而让学生丢失课堂主动权,喧宾夺主。

第三,读演结合,诱发培养语感。

新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具有较强故事性,文本里的角色生动、有趣、形象,小学生又爱挑战、表现欲高。像这类课文,非常适合小学生用表演读。教学时我们只要把文本特点和学生特点结合起来,引导他们一边读一边演,在读演中理解文本内容,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内心,变无声语言为有声世界。如《狼和小羊》这篇课文里有两个主要角色——狼和小羊。学习时,可以让学生主动申请角色,然后戴上对应头饰扮演。学生在表演中就会调动已有的知识、情感储备去揣摩角色应该是什么样的神态语气,有什么样的动作表情,然后绘声绘色地展现文本内容。

第四,多式训练,以情促读。

现在提倡学生的阅读要有个性化。课堂上的朗读我想更应该是如此。要想学生个个都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那么采用多种形式的练读,就很重要。因为实践能出真知,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实践中,学生才能一步一步把自己的朗读水平提高,提升体会。虽然方法各有千秋,都有自己的特色,但都能达到目的,进入文本描绘的境界。做到有艺术的教学不在于本领的传授,而在于懂得如何唤醒学生内心、激励情感迸发。

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言语虽简单,却道出了语言学习的真谛。好酒不品不知味,同样,好文章如果不读就不知其美。只有经过一而再,再而三地朗读,才能读出文章韵味,读出文本内涵,对于文中重点段落、句子,更是要经过反复朗读,从而感受到读的乐趣,从而使文本的宽度、内容的厚度以及情感的温度得到创造性的拓展,使学生在想象与体验中更好地在头脑中刻画出栩栩如生的形象,使文本货真价实地储存于学生的心灵。

猜你喜欢

语感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背课文的小偷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