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金融,粤港澳大湾区有了实在的抓手
2020-12-04文/叶青
文/叶 青
广州以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有了规划图。
广州地方金融监管局9月16日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结合广州实际,从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和平台建设、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等6个方面,提出66条具体措施。
业内人士认为,《方案》的落地,将进一步推进粤港澳三地在金融方面的深度合作,促进大湾区间人流、物流、资金的流通,对促进大湾区经济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构建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
在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和平台建设方面,《方案》提出8条举措,主要聚焦加快推进机构成立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两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两大平台落地。
目前,广州正在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做好交易所落地及交易品种研究储备。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保险机构在南沙区设立经营机构;推动在南沙区设立港澳保险服务中心,为在内地工作或居住并持有港澳保单的港澳居民提供人身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售后服务。
绿色金融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
《方案》支持港澳金融机构参与广州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依托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平台,推动广州绿色金融创新经验向粤港澳大湾区复制推广,也鼓励更多在穗企业利用港澳平台为绿色项目融资及认证。
“绿色金融方面,措施指出要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的落地,这也就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创新金融、绿色金融有了更实在的抓手。”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平接受采访时表示。
如何解决绿色金融缺少标准的问题?《方案》提出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统一的绿色金融相关标准,并逐步向国际标准接轨。对于碳排放,《方案》指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外汇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以外汇或人民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碳排放权交易。
聚焦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唯一同时具有两种制度、三种货币、四个核心城市的湾区城市群,如何解决跨境资源的融合利用是一个新挑战。此次《方案》在强调金融业开放的基础上,也聚焦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
早在两年前,广州已发布了国内一线城市中首个为金融领域出台的专项对外开放实施意见,探索研究在广州试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跨境业务、开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试点、支持穗港澳三地机构合作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
如今,广州金融开放更进一步。值得关注的是,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领域将迎来全方位的开放。
在银行方面,支持境外银行在广州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支持商业银行与外资机构合资在广州发起设立不设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在证券业开放方面,《方案》提出探索研究在广州试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跨境业务;在保险业方面,为进一步支持保险业开放,《方案》提出六条举措,支持在广州设立外资控股的人身险公司,鼓励保险机构基于粤港澳大湾区重疾发生率表以及区域健康医疗经验数据,探索开发粤港澳大湾区专属重疾险产品,支持上海保险交易所在广州设立区域总部或平台。
利用金融科技加强风险防控
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互动互促,缺一不可。《方案》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提出了要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加强科技创新为金融服务的力度。
探索跨境电商贸易融资的金融科技创新、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机构间的协同应用、探索设立粤港澳金融科技联合实验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探索多元化的金融科技发展。
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创新工作一直颇受关注。《方案》指出,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市场化、持续化发行,积极运用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等政策工具,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方案》特别提到,利用金融科技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不断加强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建设,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金融科技手段提升开展金融监管和维护金融稳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及时发现、化解金融风险隐患,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运行安全区。
“《方案》中提到的利用金融科技很重要,在三地实现刚性信息的共享,或者建立征信共享平台迫在眉睫。”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大数据中心主任韦立坚指出,“金融活动没有信用支持会很困难,比如香港有家企业来广州投资,就需要看这家企业的信用状况如何。”
与此同时,为防范金融开放带来新风险,《方案》提出,推动完善创新领域金融监管规则,研究建立跨境金融创新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