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网络的远程医疗会诊应用与实践
2020-12-03沈诚
摘要:远程医疗会诊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能够实现远距离的可视、诊断等医疗手段的医疗模式。本文通过对远程医疗会诊背景的介绍,将远程医疗会诊基地的组成及应用流程进行简要分析,以期适应时代发展,提高医疗诊断技术的多功能性,为进一步推进异地诊疗技术提供实践支持。
关键词:现代网络;远程医疗;会诊技术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4-0145-01
引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医疗技术提供了便利条件,特别是以现代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远程医疗会诊,不仅解决了医疗会诊的空间限制,同时也能够为手术提供指导,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由于该项技术正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各环节布置还存在一些模糊问题,要不断的进行经验总结,使该项技术更加成熟。
1基于现代网络的远程医疗会诊实施背景
一方面,受突发性传染病的影响,如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要有效解决医患之间的接触,从而减少交叉感染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严重不平衡,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于三甲医院的中东部地区,甚至承担了50%左右的就诊人次,而远程医疗能够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是医联体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综上可以看出,基于现代网络实现远程医疗会诊是形势所趋[1]。
2基于现代网络的远程医疗会诊基地的组成
基于现代网络的远程医疗会诊基地的组成主要包含四个主要部分:一是远程医疗会诊工作站。该部分是远程医疗会诊工作的核心环节,也是实现多个医疗服务中心联动的重要保障,可以为病患诊断提供网络服务和视频渠道。二是影像学医疗会诊工作站。该部分主要负责影像资源的处理和搜集以及提供有关专用的影像学资料。三是病理细胞学远程医疗会诊工作站,负责远端操控显微镜,为细胞诊断提供技术支持。四是三农呼叫中心,主要为推动医疗信息化,加强农村医疗保障服务制度的推广。
3基于现代网络的远程医疗会诊应用与实践分析
3.1缩短病人就诊时间。远程医疗会诊流程大体为首先由医院分级诊疗秘书专人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整理汇总,然后上传至远程会诊平台,再由市级医院分级诊疗秘书专人对患者病情分析汇总,确认患者目前所需就诊专业后通知所需专业专家进行定时会诊。同时将患者病史资料在线上预先提供给所需会诊专家,专家可提前在线了解患者病情。并通过实时视频沟通实现专家团队在线交流,再经过疑难解答和专业讲解制定诊疗计划。
基于现代网络的远程医疗会诊技术凭借流程的清晰化,可以最大限度的缩短病人就诊时间。例如某患者患病后,可申请远程医疗协助,一方面可以足不出户的完成专家会诊,回避了行动不便等问题。另一方面,当所在医院向上级医院求助时,不需要进行医疗等待,专家人员可通过视频网络直接了解病情及相关信息,以免耽误救治[2]。
3.2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地处偏远地区的患者而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旧存在,因为受到当地医疗条件的限制,重症患者通常要面临转院的情况。这时医疗费用、交通费用以及陪护产生的费用都会加剧患者的经济负担.不仅如此,长途跋涉还会对本身体弱的病人造成较大影响,不利于康复和治疗,而借助远程医疗便可解决上述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远程医疗会诊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于相关的资费规定还没有准确的执行标准。但可以肯定的是,基于网络技术下的远程诊疗势必要比传统的医疗诊断要节省成本,毕竟病人在节省时间、节约成本的同时,医生也会同样得到便利。因此其对于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具备较大优势的。
3.3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众所周知,病人都有一定的擇优求医心理,即在患病后,希望尽快得到医术高明的医生应用先进技术和手段诊治,尽早实现药到病除的效果。所以三甲医院常常人满为患,医院的救治负担相当之大。如果通过远程医疗会诊,不仅会使大医院的救护力量和床位得以缓解,同时可以在会诊平台集会专家和名医,满足患者的实际治疗需求和心理需要。
3.4实现先进医疗资源共享。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资源在逐渐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不均衡性。然而为了人类的健康保障要力争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化,基于现代网络的远程医疗会诊就是最好的途径之一。一方面,平台化的医疗体系减少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的响应时间,便于多方的医疗防护措施交流,从而择优采取防治措施。另一方面,对于医院的常规业务而言,有助于诊治经验的沟通和学习,甚至可以为医药研发提供建设性意见。
3.5远程医疗会诊的发展方向。首先,对于社会主导的在线远程医疗平台来说,其线下签约诊所与公立医院存在竞争医生资源的关系,而且社会办医成本高,医生资源短缺是很大的问题。因此要加强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的建设和维护,使管理方式体系化、规模化,鼓励职业医师参与到线上诊疗工作中。
结论:对基于现代网络的远程医疗会诊应用与实践进行探讨,不但要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还要结合实际应用情况,有针对性的解决医疗难题。目前,远程医疗会诊技术正在不断开发完善,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实现该项技术的突破,并不断的增强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惠娟,王安春.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医疗匮乏地区的应用探索[J].中国数字医学,2018(01):88-90.
[2]管细红,徐勇飞.我院远程医疗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设的实践体会[J].现代医院,2018(07):983-985+992.
作者简介:沈诚,男,1987,江苏省苏州市人,汉,工程师,本科,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研究方向:互联网医院远程视频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