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2020-12-03路迪雨婴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听觉传播方式和极强的情绪感染力对人的思想情感和思维品质产生重要影响。早在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中国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就分别在他们的著作中论述过音乐在教化人类心灵和陶冶情操品德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由此可见,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两种教育方式,二者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的自身修养和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目的。而今,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下,全国各大高职院校在开展音乐教育的同时也开始积极探索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如何科學认识和发掘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思政教育价值,对于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的形成具有特殊及深远的意义。
一、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因而在教学中更倾向于培养学生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职院校并不重视音乐教育,具体体现在学校艺术专业指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且质量不高、缺乏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授课和对学生社团建设投资太少无法给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舞台等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有了更高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为适应这种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音乐艺术公共课的比重,还经常采取各种形式开展丰富的校园音乐活动,使得高职学生的音乐鉴赏、音乐表演和创编能力得到了提升。
音乐教育本身就是舒缓的、审美的、富有内涵的,能够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并在音乐的指引下深刻领悟和体会到一种情怀。在实践中,音乐教育不仅能缓解学生的压力,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使学生的思想高度不断提升,精神得到升华,实现思想品德的端正化,进而使思想政治综合素质得到稳步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通过音乐教育去促进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也不失为一条合理有益的策略,能为高职院校不易开展的思政工作寻找新的视角和突破口。2017年12月4日,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作为教材讲义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1]这更是规定了今后的高职院校在实施音乐教育时必须把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形成协同效应。但音乐教育要应怎样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才能使音乐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得以有效地发挥,是每个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如果两者融合不好,将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对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教学积极性不高
当今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00后,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认知和鲜明个性。通过调查得知,绝大多数学生对音乐教育是不排斥的,甚至流行音乐旋律的动感和起伏与他们朝气蓬勃的活力是相吻合的,深受年轻人喜爱。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许多学生知道它的重要性,却没有多少兴趣,究其原因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填压式和灌输式,再加上青春期叛逆情绪严重,有些学生故意做出一些不当行为与德育唱反调。此时就需要一种相对温和,能潜移默化让学生明辨是非、塑造理想人格的教育方式来协同思政教育一起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通过生动形象的音乐作品可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品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思政教育与音乐教育的融合不是简单的让学生鉴赏和学唱歌曲,最重要的是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审美过程中主动接受思政教育,避免音乐教育成为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2.教师对音乐教材选取随意,不符合课程思政相关要求
音乐教材是开展高职音乐教学的重要基础,要想实现音乐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尽量选取市面上近些年出版的重点教育部规划教材,当然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带头人也可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精心选编艺术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内容到高职院校的音乐教材中去,从而使音乐教学内容兼具德育价值和美育价值。[2]
音乐教材的内容必须要优化。在音乐领域中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是审美的、积极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音乐教材的内容应尽可能多的去歌颂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劳动人民,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要注重坚持现实生活性、艺术精品性和思想内涵性相结合的原则,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选取那些能引起学生积极共鸣和反馈的作品,才符合现阶段国家提倡的课程思政化的相关要求。
3.学校对音乐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流于形式和功利主义
目前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许多高职院校的决策者对于音乐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为了迎合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他们“精心”设计了各种文艺活动,不追求质量,殊不知这种流于表面形式也很难把思政工作嵌入音乐教育中。
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只是为了增加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创新性,更为了培养高职院校高素质的人才。传统的音乐教育和思政教育属于不同的学科,但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二者可以相互渗透和结合,只有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富有趣味性和欣赏性的音乐活动中才可以潜移默化地达到立德树人本质。
二、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与音乐教育融合探索
根据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对于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下新的音乐教学形态的形成具有特殊及深远的意义,二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融合。
1.不拘泥于形式,音乐课堂上注重思政内容渗透
在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课堂上,音乐老师要学会将思政内容渗透到音乐独特的富有情感的旋律中去,用聆听和欣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2019年,由陈凯歌总执导的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仅仅上演12天票房就突破了25个亿,此电影的主题曲《我和我的祖国》本是一首红歌,经流行歌手王菲演唱在整个中国乃至海外都掀起了一股浪潮,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在线上和线下通过各种媒介方式抒发着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情和美好祝愿。类似这样的音乐作品还有很多,如《歌唱祖国》《映山红》等等,《我和我的祖国》一曲能被千万家传唱的背后也给了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教学许多启示:那些经典的真诚的鼓舞人心的革命歌曲和民族传统音乐并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在当代青年心中消亡,这需要高职院校老师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有意识的选取那些蕴含着爱国爱党爱人民和对生活充满爱的主题音乐作品。二是对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进行具体鉴赏时,一定要声情并茂的给学生讲解这些艺术作品诞生的历史背景及艺术家的创作源泉和创作思想,秉承旗帜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传授音乐知识,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此外,音乐课堂上老师不能拘泥于讲解的形式,可以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和“反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吸引力,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思政教育,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美育思想和道德品质。
2.课余实践丰富,校园音乐活动传递社会价值观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校园音乐活动的开展也是高职学院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一个非常好的形式,所以高职院校需要深入挖掘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教育因素,使该活动具备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而受到教育。[3]
其具体体现在:①高职院校要努力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音乐文化,给学生提供一个内容健康有益形式丰富多样的文化氛围,可以将热爱音乐的学生召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校园音乐圈”。每当遇到“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等有重大政治意义的节日时,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园甚至走出校园去社会基层举办主题音乐会、大合唱、配乐诗朗诵等活动。②开设各类学生音乐社团,让政治素质过硬音乐技能精湛的老师负责监管和指导。学校可以定期邀请校内外名师针对学生的思想德育方面进行讲座,也可拿出一部分经费对那些表现突出、积极传播正能量的社团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③高职院校还要充分利用好校园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媒介,通过不断宣传让同学们更大程度上受到融入思政教育的藝术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3.增强育人意识,教学过程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
音乐教师在高职院校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他们的存在对于传授美育和德育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长期不受重视再加上自身缺乏上进心,个别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只是在课上简单的复制音乐知识和技能,自己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也没有按照课程思政的要求探索怎样将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于自己的课堂,导致音乐教育中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难以有效发挥。这就需要广大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要在平时注重个人学习,努力完善自我,不断增强自己对教材的领悟能力,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解读和阐释。[4]突破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性和狭小的专业圈,在教学实践中把德育思想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消除功利心,以教师自身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品德形成中具有参照作用,对学生产生潜在的、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关系紧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具有极其显著的作用。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的情操、塑造真善美的人格,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能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值得我们每位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去探索。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十九大报告单行本》2017年10月,第68-69页。
[2] 张蕾 :《音乐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西部素质教育》2019年7月。
[3]王新学:《德育在音乐艺术教育中的渗透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5月。
[4]同上。
路迪雨婴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