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隔离症的介入治疗
2020-12-03任克伟韩新巍
任克伟 韩新巍
24岁的高某和女朋友一起到县城逛商场,筹备他们的结婚用品,为即将到来的结婚典礼做准备。他们顺路到县医院做婚前健康体检,结果竟然查出了大问题。高某的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不正常,左下肺有一个鸡蛋般大小的肿瘤。这对小情侣看到检查结果后惊得不知所措,双方家长也是万分紧张。小情侣在双方家长陪同下来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了胸部CT增强检查和CT血管成像检查,检查结果排除了纵隔肿瘤和肺癌,被诊断为肺隔离症——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
肺隔离症老的治疗方法是开胸切除病变组织,但开胸创伤巨大,小情侣双方都不好接受,同时感情受到了极大的考验。针对这种情况,主治医师请介入科专家进行会诊后采用了介入栓塞的治疗方案,仅在大腿根处扎了一个针眼插了个管就完成了治疗。患者住院治疗几天后便顺利出院了。
什么是肺隔离症
肺隔离症也称支气管肺隔离症,是一种不常见的先天性肺部发育畸形,随胎儿发育而逐渐形成,伴随着婴儿的出生而存在于胸部。该病形成的原因是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内着床发育生长形成胚胎,在胚胎发育形成胎儿的过程中,一部分胚胎肺组织与正常主体支气管肺叶组织相互分离并单独发育形成囊性肿块。这个肿块与正常肺叶隔离,内部没有气管,因而不具备正常肺的吸气与换气功能;也没有肺动脉和肺静脉,不能向心脏输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直接接受体循环动脉的高压供血,有合并感染、反复感染和出血风险。该疾病容易被误诊为肺癌、肺炎、肺脓肿等。
根据肺隔离症隔离组织与正常肺组织有无完整的胸膜分界,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叶内型肺隔离症与肺叶的关系较为密切,可与支气管或邻近肺组织交通,反复发作炎症与感染,甚至形成脓肿,好发于左侧,常位于肺下叶邻近脊椎与膈肌区域。叶外型肺隔离症由单独的胸膜包裹,完全与正常的肺组织隔离,没有症状,常发生在胸腔下部、邻近膈肌等区域。
如何诊断肺隔离症
该疾病在临床上没有特征表现,诊断必须依靠影像学,胸部疾病常用影像有X线片和CT。胸部X线片可发现位于左肺、右肺下叶邻近膈肌和脊椎的不规则阴影,可有液平面的囊性表现,难以与肺部其他占位性病变区别,确诊需要进行CT检查。
可疑肺隔离症要经CT平扫、CT增强和血管成像同步进行,断面显示病变为囊性,或囊实性肿块,与正常肺组织内的支气管、肺动脉等结构不相连接,可见于降主动脉相连接的粗大血管影。CT增强可以证实此粗大血管影为动脉,起源于降主动脉连接至肿块内。CT血管造影能更直观显示动脉血管与主动脉起源,不仅能对肺隔离症定性诊断,还能显示供血动脉起源以及走行,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特别是对介入手术方案制定有决定性价值,已成为肺隔离症术前首选检查,也是替代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首选检查,成为肺隔离症诊断的“金标准”。
如何治疗肺隔离症
20世纪90年代以前,肺隔离症治疗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切除的方法,但在手术切除时,由于迷走供血动脉直径粗、肌层薄、弹力纤维发育差,合并感染者与肺组织、膈肌都有不同程度粘连,剥离时易破裂导致大出血,且损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现已被放弃。
介入栓塞疗法:1993年,据相关报道应用弹簧圈成功栓塞治疗肺隔离症,开创了肺隔离症微创介入治疗的先河。肺隔离症与正常肺叶隔离、与周围的其他邻近结构也是处于相互隔离状态。肺隔离症是一个单独的孤立结构,尤其是隔离症的全部组织只从主动脉一处获得血液与营养供养,肺隔离症的供养动脉与周围其他血管之间没有侧支循环,只要将肺隔离症供养动脉的主干阻塞,不会建立侧支循环,肺隔离症的病灶将缺血坏死、萎缩吸收、完全消散。肺隔离症单一的动脉供养结构为介入栓塞治疗提供了成功的解剖学基础,介入栓塞治疗现已成为肺隔离症根治性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
患者在局麻下经股动脉穿刺引入导管与导丝,导管与导丝配合插管至肺隔离症的供养动脉内,经造影证实属于肺隔离症的动脉无误后,选择直径大于此动脉20%的栓塞钢圈,对其进行彻底栓塞供养动脉。若肺隔离症合并有感染,可在栓塞前经导管向病灶内灌注敏感性抗生素以杀灭细菌控制感染。介入栓塞治疗后,患者休息恢复2天~3天即可出院。
由于肺隔离症为先天发育异常,不会像肿瘤那样栓塞后产生血管生长因子,刺激周围组织产生側支循环,故一般不需要应用栓塞微粒等末梢栓塞剂,单纯使用弹簧钢圈栓塞方便、安全、省时、微创、疗效确切。与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栓塞治疗肺隔离症具有明显优势,符合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已成为肺隔离症的首选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