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香烟差点要了花季少年的命
2020-12-03冬青
冬青
发现儿子书包里的香烟后,她在学校门口当众掌掴了儿子。没想到——
被母亲当众掌掴的少年在家屡次自杀
一天,一位姓陈的中年女士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她说她儿子小凯今年15岁,在一家重点中学读初三,平时成绩排在年级前列。没想到刚进入初三,小凯就不让人省心起来。有同学向班主任举报,说小凯偷偷抽烟。班主任就把小凯抽烟的事情告诉了陈女士。接下来,陈女士做了一个让她自己都追悔不已的举动。
那天是周末,陈女士开车接儿子回家。小凯走出校门时,陈女士迎上前接过儿子的书包,直接拉开拉链,在包里搜出一盒香烟。她举着香烟向儿子吼道:“这是什么?”看母亲暴怒,小凯没敢回话。紧接着,只听“啪”的一声,小凯脸上结结实实挨了一巴掌。身边路过的人纷纷投来惊诧的目光。
那天回到家,陈女士本想再好好教训儿子一通,没想到,儿子一到家就奔向自己的卧室,把门反锁,再也不出来了。
那天晚上,陈女士不放心儿子,一直没睡着。凌晨过后,陈女士听到儿子屋里有动静,隐约还有抽泣声。她感觉不妙,立刻叫醒老公,找到儿子卧室的备用钥匙,猛地打开了门。室内的景象让陈女士和老公大吃一惊:小凯的卧室连着阳台,小凯踩着椅子,上半身已越过了阳台窗户。陈女士的老公迅速跑过去拽住了儿子的腿,和陈女士合力把儿子扯了下来。小凯挣扎着,哭着说:“我恨透你们了,让我去死!”夫妇俩把小凯拽到床边,陈女士哭着请求儿子谅解,小凯紧咬嘴唇一声不吭。这时,丈夫在桌子上发现了小凯留的遗书,上面写道:“不尊重我的隐私,我忍了你十多年,不想说再见,如有来生,我不会做你的儿子!”
看了儿子的遗书,陈女士心如刀割。因为儿子情绪不稳定,陈女士给小凯请了假,她和老公轮流请假在家看护儿子。即便不离儿子左右,陈女士发现,小凱仍一心想走极端,他用头撞墙,用削笔刀划自己的手腕,甚至用床单勒自己的脖子……
走极端的儿子有位控制欲极强的母亲
从陈女士在校门口扇儿子耳光的行为中,我判断这是一位控制欲强、霸道任性的母亲。为了印证我的判断,我问陈女士,在他们家谁说了算,小凯和她平时的亲子关系怎样。陈女士说,她是个急脾气,在家里一言不合就会吼起来,老公和儿子都怕她。
小凯升入初中后,陈女士担心青春期的孩子会变坏,经常偷听他的电话,在上学的路上尾随他,对他新交的朋友进行各种盘问,甚至在小凯睡着后偷偷翻他的书包,拆看他的信件。对于母亲的行为,小凯多次提出抗议,但总被陈女士一句话怼回去:“你都是我生的,有什么不能看的,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了你好!”
一天,陈女士正在翻儿子的书包,被小凯撞个正着。小凯非常生气,跟妈妈发生了冲突。激烈争吵中,小凯把自己书包里的东西都扔到了窗外,还吼着说这个家不能待了,他要离家出走,然后冲出了门。
陈女士发现,自从那次离家出走以后,小凯像变了个人,特别叛逆。初三新学期开学前,陈女士发现儿子玩起了“蓝鲸游戏”。她知道这是一款俄罗斯死亡游戏,通过游戏诱导青少年自杀。她一下子慌了神儿,觉得儿子有心理问题,便带儿子去医院心理科求诊。经过几次治疗,陈女士慢慢明白,心理出问题的不是儿子,而是自己。儿子玩“蓝鲸游戏”只是出于好奇,玩了几次意识到游戏不太健康,就主动终止了。
儿子进入初三后,陈女士的神经绷得更紧。小凯对妈妈有些抵触。陈女士就和小凯的班主任密切联系,小凯在班里的表现她都了如指掌。几天前,听班主任说小凯有抽烟行为,陈女士就动手打了儿子……
父母要学会接受青春叛逆期孩子的不完美
陈女士的讲述印证了我的判断,这是一个控制欲强、屡屡“越界”的母亲。我打开电脑,让陈女士看了两起花季少年的惨剧:武汉一名14岁中学生因为在教室和同学打扑克被请家长,闻讯赶来的母亲在教室外的楼道里掌掴儿子。母亲离开后,男生转身从五楼跳下,一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了。类似的情形还曾发生在上海。2019年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一个男孩因与母亲发生口角,突然跑下车迅速跳桥。120到场后确认,男孩已无生命体征。
看了这两个案例,陈女士沉默了。我告诉她,孩子犯错时,父母要把他当成孩子看,他还在成长,认知水平有限,自控能力不足,这些都是要慢慢学习和体悟的,应该对孩子多些耐心和包容。另外,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把他当成年人看,从成年人的角度,想想你要说的话、要做的动作,如果放在大人身上,会不会伤害其自尊心。孩子也是人,而每个人只要被责骂就会伤心,不被尊重就会愤怒,受了委屈就会产生怨恨,不被理解就会感到痛苦。
陈女士认为我说得有道理,但还是不解地问:“小凯学习成绩不错,人缘也好,为什么会抽烟呢?”我说,亲子之间也需要尊重,成绩优异的孩子也有青春期的叛逆,这就是他最真实的样子,同时也有着阳光向上的姿态。信任和欣赏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也是最真挚的爱。接受不完美的孩子,是所有父母一辈子的功课。
陈女士说,自从她打了儿子后,儿子再也不理她了,无论她怎么讨好儿子,都不奏效。我帮她分析,这是因为她严重“越界”伤了儿子的心。要想让孩子接纳她,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边界,就如一堵“心理围墙”,自己在围墙之内才会觉得安全,而一旦有人越过自己的心理边界,强行进入自己的领地,便会引起相应的心理应激。她一直以来的强势做法,让儿子的心理边界老是被打破,使得儿子很容易丧失安全感和信任感,激起内心的反击。他的反击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对外的,表现为攻击性和离群;一种是对内的,在内噬中伤害自己,表现为自我否定、自闭悲观、性格孤僻,甚至会出现厌世行为。小凯目前就属于这种情况。
针对陈女士所说儿子不愿与她交流的问题,我说,孩子内心都有与家长交流的欲望,只是很多时候交流的通道被阻断,他不能获得有效的情感反馈,所以才把倾诉的方向转到日记或网络中,甚至用抽烟之类的叛逆举动向父母示威。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要尊重孩子的隐私。要想取得孩子的谅解,父母首先要端正态度,诚恳地向孩子道歉,争取得到孩子的谅解。
接下来,我将和小凯接触,倾听他的内心声音,然后制订一套心理疏导方案,来化解这次亲子危机。当然,这需要陈女士和丈夫的大力配合。相信小凯在我们的共同帮助下,能够渡过心理危机并重返校园。
【编辑: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