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东翰 败军之将:失意的色彩

2020-12-03聂景

摄影之友 2020年10期
关键词:调和德军色彩

聂景

《败军之将》中的元素都是跟这些将军的身份或经历有关系。色彩非常丰富,但却是一种失败者的光辉。李东翰从身份、情感、性格、地域等方面汲取灵感并应用到色彩搭配中,配合造型元素,诠释了败军之将的人生高光。

色彩作为身份象征

1 1950年7月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以现代化武器装备入攻朝鲜境内,经过三次战役,彭德怀率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麦克阿瑟将军率领的“联合国军”由鸭绿江边击退回三八线附近。李东翰,《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选自《败军之将》系列,2018

黄色的是带有贵族身份的人,比如说《沙门索罗夫》(图2)的黄与绿搭配,这两种颜色是沙俄的贵族配色。沙门索罗夫是沙俄的一个军团长,但是在战争期间机密泄露,导致军团一共十万人被全歼。所以李东翰在重构他的形象时,将碎纸机碎完之后的机密文件捏成头像,下面的“领导式”的茶杯则代表了他的贵族身份。《阿塔海》(图9)的黄帽子,也是因为他是蒙古贵族的配色,背景的绿色是代表北方草原。阿塔海是忽必烈的大元帅,当时忽必烈要征讨日本便派他领兵前往。但是蒙古军队不擅长打水战,阿塔海不看季节就带船出海,最后的结果就是他抱着船上的板子捡回一条命。拿破仑曾经是法国的统治者,所以《波拿巴·拿破仑》(图5)的背景色彩是法国国旗的红白蓝。

色彩渲染战争气氛

红色往往象征比较惨烈的经历,带有悲情色彩的形象。《波塔波夫》(图10)是一个贵族,基辅会战的一个指挥官,他的坦克最后被打败,然后就被俘虏,作为一个贵族,他从坦克里探出头,灰头土脸,身份与处境的落差让人唏嘘。照片中,一个痰盂上面是一个沾满泥巴的“脑袋”,就像波塔波夫从坦克中被抓出来。《施特莫尔曼》(图6)在突围战当中被钢铁洪流团团包围,一点点消耗最后被歼灭了,非常悲壮。《霍斯特·巴特莱尔-布兰登斯菲尔》(图8)是希特勒部队装甲师的一个指挥官,军衔少将,雷河会战他指挥战斗一直打到坦克都没油了,弹药也都全都打光了,坦克機动战变成阵地战。所以李东翰用一个不能打着火儿的炉子,就是代表布兰登斯菲尔战斗到最后弹尽粮绝,只剩一个铁壳儿了。

色彩的心理阐释与地域特色

《埃尔温·隆美尔》(图4)的紫色源于色彩性格分析,代表这个人的疯狂,蓝色的桌布代表海洋。隆美尔一生中最失败的一场战役便是诺曼底战役,他在海滩上布置的“隆美尔芦笋”变相成为盟军登陆作战的掩体。《普里阿摩斯》(图3)是特洛伊的国王,经历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最终败于木马计。背景和桌布的色彩是爱琴海地区天空和海洋的颜色,这与隆美尔中的海洋颜色有所不同。《列奥尼达》(图12)是斯巴达王,他最有名的战役是温泉关战役,此战中,斯巴达战士一手矛一手盾勇猛无比,单面的防御很好,但是受不了前后夹击,战役打到最后他们被两面夹击,最后失败了。意大利军队在二战中是搞笑担当,《巴多里奥》(图11)的历史功绩是研究出军粮保鲜技术,并且在全军大规模推行,二战结束的时候,意大利军队还有大量的军粮,虽然保鲜时间长,但是存放在类似防空洞的仓储里,其实也都烂了,意大利人不擅长打仗,所以他们会在战争里出现各种奇思妙想。

《败军之将》是李东翰以战争史上的将军为原型,基于史实而非本人的形象,通过静物重构的方式,探讨战争中的“欲望”“可能”和“危机”。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无线电侦察员截获了一份有关俄军沙门索罗夫集团军行动计划和战役企图的明码电报,经过进一步侦察证实后,德军集中16万兵力,大举逼进波兰,将沙门索罗夫集团军重重包围。经过4天激战,10万俄军全军覆没。李东翰,《沙门索罗夫》,选自《败军之将》系列,2018

3特洛伊城王,指挥抵抗希腊军,后期无视拉奥孔的进言迎接木马入城,导致特洛伊城沦陷。李东翰,《普里阿摩斯》,选自《败军之将》系列,2018

4诺星底战役前德军隆美尔元帅就任B集团军群司令,非常重视对沿海地区的防御建设,亲自率领特派代表团实地视察了丹麦、荷兰、法国的沿海防御情况,并特别要求前沿防御要前推至海中,布设水雷,设置障碍物,海滩上则是锯出状的混凝土角锥、坦克陷阱,其间还布设大量地雷,在能俯视海滩的制高点构筑隐蔽火力点,海滩后面的开阔地区,则布设了大量防机降的木桩,布置这些爆炸物和障碍物,工程浩大,直到盟军发起登陆时,仅仅完成了一部分。李东翰,《埃尔温·隆美尔》,选自《败军之将》系列,2018

5 1812年,拿破仑一世在欧洲大陆获得了空前的军事胜利,为了获得整个欧洲的霸权进攻沙皇俄国。法军进入俄国腹地后,遇到俄国军民的有效抵抗,尤其是战争开始后不久,俄国很快进入了秋冬天气,寒冷的俄国旷野让远道而来的法国士兵水土不服,而俄军在撤退的时候坚壁清野,法国军队的士气开始动摇,最终撤军,这场战役对法军造成极大损耗,直接影响到后期滑铁声战役。李东翰,《波拿巴·拿破仑》,选自《败军之将》系列,2018

6二战德军最悲壮惨烈的突围战“切尔卡瑟”战役中,被围的近6万德军官兵中,最后有4万人脱险,但包括殿后突围的第11军军长施特默尔曼少将在内的剩下人员全员战死。@李东翰,《施特莫尔曼》,选自《败军之将》系列,2018

7 1941年6月22日德军实施巴巴罗萨作战计划,西方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先后被德军击败,坚守阵地的西南方面军有被德军包围的危险,基尔波诺斯上将向莫斯科请求放弃基辅,撤出包围圈,遭到斯大林的拒绝,几十万红军已经被德军包围,基尔波诺斯上将等高级将领也直接参与了与德军的交战,一枚弹片穿入上将左脸,一枚弹片穿入左胸,基尔波诺斯上将牺牲。@李东翰,《基尔波诺斯》,选自《败军之将》系列,2018

8莱茵河战役中依照希特勒命令,霍斯特-巴特莱尔-布兰登斯菲尔指挥的德第十一装甲师紧急调回参战,终因油料弹药不足被盟军全歼。李东翰,《霍斯特-巴特菜尔-布兰登斯菲尔》,选自《败军之将》系列,2018

9元中统二十年0283),阿塔海任征东行省丞相,再征日本,丧师而还。次年,遣军助镇南王脱欢征占城,亦无功。中统二十四年(1287),雇从世祖征叛王乃颜。追封顺昌郡王。李东翰,《阿塔海》,选自《败军之将》系列,2018

10二战基辅会战,俄军遭包围,中央决定放弃第5集团军,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德军击毁或缴获884辆坦克。李东翰,《波塔波夫》,选自《败军之将》系列,2018

11 1919~1940巴多里奥年曾多次担任意军总参谋长,积极推行B.墨索里尼的侵略扩张政策,后晋升为陆军元帅,1944年6月引退。二战提出推行军粮保鲜方案。李东翰,《巴多里奥》,选自《败军之将》系列,2018

12列奥尼达古希腊斯巴达国王,古希腊抗击波斯入侵的英雄。约公元前490年即位。公元前480年波斯第二次远征希腊时,任希腊抗波联军陆军统帅,率部约7000人镇守北、中希腊之间交通要冲温泉关,阻10余万波斯军南下。8月中旬指挥守军顽强阻击两天,多次打退波斯军进攻。后因当地希腊人出卖,联军腹背受敌。列奥尼达为保存实力命令联军撤退,亲率300名斯巴达人坚守,与波斯军殊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李东翰,《列奥尼达》,选自《败军之将》系列,2018

林路

色彩的对比、协调

在彩色摄影中,尤其是具有创意效果的彩色画面中,摄影师很喜欢使用色彩的对比效果。色彩的对比效果,主要包括色相对比和纯度对比。前者是以不同的颜色进行对比,红色和绿色相并列,红的更红,绿的更绿,从而产生更为强烈的视觉效果。后者就是色彩的饱和度对比,两种不同饱和度的色彩并列,饱和度高的色彩会显得更为鲜艳、强烈,而饱和度低的色彩则更加暗淡、模糊。纯度对比往往可以取得既生动又平和的色彩组合,形成高雅的诗意氛围。这些对比关系比较容易理解,在这里就不再一一展开。

色彩的對比是追求色的差异和变化,而调和则追求色彩的统一与和谐。对比给人以生动、强烈的感受,带有爆发的力量;调和能给人以舒适、愉快之感,带来心理的平衡。“对比”造成变化,但需要“调和”,否则容易陷入混乱:“调和”带来统一,但离不开“对比”,否则会显得单调。这就是色彩控制的辩证法。而在某种意义上说,调和的控制可能比对比的控制更为重要。

“调和”是指两个以上色彩的一种关系,凡是具有下列色彩关系的组合,都可以成为调和色——弱对比色,逐渐过渡的渐变色调,含有相同因素的颜色(如丛林中的草绿、深绿、枯叶的绿等等都含有“绿”的成分),各种纯度的颜色以及任何中性的消色等等。

作为一位摄影师,都是如何创造调和的彩色画面的?

首先是寻找调和的因素。在大自然和生活中寻找并发现调和的色调,是摄影师的色彩基本功。主要靠的是对色彩的理智认识,结合直观的感受,尤其是要训练敏锐的发现眼力。

接下来是善于取舍色彩——摄影师最方便的技巧就是使用镜头取舍。通过镜头和其他各种方法避开不调和的色彩关系,而对需要得到的调和色则想方设法将其纳入画面之中。比如可以改变拍摄角度、等待拍摄时机等等,取舍同样需要果断、快速和敏捷。

第三是灵活调整画面色彩的面积关系,通过画面色彩面积比例的合理构成,以求得和谐感。比如当对比色平分秋色相对峙时,只需要缩小一方的色彩面积,同时增加对方的色彩面积,就能通过比例的倾斜达到色彩的调和。这样的调节也可以在后期剪裁中进行小幅度的调整。如果是人工光照,可以使用有色的光源,使被摄体“染”上一层共同的色素,自然也就起到了调和色彩的作用。

这里再次强调黑、白色调在彩色摄影中的作用。作为一种消色成分,黑白之间的对比是最强烈的,任何一种色彩的对比都无法与之相比。因此,一旦在彩色画面中出现黑白色调,就会使色彩变得厚重纯正,自然也就起到了色彩的调和作用。

作品阐释

《败军之将》系列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战火纷飞的世界离我们远去,却又似乎近在身边。人们喜欢歌颂胜利的英雄,以此鼓舞后人奋进。然而战争史上依然存在无数的失败者,他们之中有的慷慨悲壮今人扼腕,有的愚蠢滑稽令人莞尔,无论怎样,他们都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人。无论我们今天如何评判他们,都不该忘记。我愿为他们造像,以此为警醒,祭奠那些战场上消逝的生命。

人类生存是背负着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不可回避的创作主题,而战争这个导致人类生存危机的永恒话题,也必然是每个时代艺术家传承和探讨的方向。

在和平的大时代背景下,如何唤起人类对于战争的警惕,如何提醒人类珍膳宝贵的和平,《败军之将》在继承“构建战争题材作品终将归于反战目的”的艺术逻辑基础上,做出了新的探索。

在游戏的态度中,把“残酷性”隐藏在“视觉”“史实”之下的第三个层面里。《败军之将》抛弃了传统战争题材的严肃纪录态度,转而将策略调整为借用达达主义静物的搭建,有选择地对战争史上部分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利用商业影像视觉技巧进行了形象上的重塑。这种方式有效规避了间接经验带来的认知障碍和不确定^生,同时也成功地把“史实”的讨论让位给通过形象态度构建而产生的“话题”。

同时《败军之将》中带有强烈的波普意味,不同的是,波普的指向性通常是“实体”,而这组照片则更多导向了“欲望”“可能”和“危机”。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我从来不敢忘记战争,但我希望它永远不要发生”。

猜你喜欢

调和德军色彩
调和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四二战时期德军装甲战术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四二战时期德军装甲战术
欧氏空间中超曲面的L2调和2—形式
二战德军变身解放者?
神奇的色彩(上)
漫画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例谈调和平均数的简单应用